第14章 放下名利欲望,才得生命真谛(4)

很多事业上尚未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因为年轻的时候自我放纵,养成了诸多不好的习惯——作息混乱、生活懒散,不但浪费了时间,也搞垮了身体。他们不懂得在人的一生中,要留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一点心灵对话,看清自己,认识自己,停下来多做总结,再次起航时才能事半功倍。

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经非常珍惜与自己对话的机会,每当他对生活产生迷惑时,就会“藏起来”做一次深思。当处于安静的环境下,远离俗世的繁华,他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灵在说话一般。长此以往,卢梭终著成《忏悔录》,成为世人称颂的启蒙思想家。其实,世界上很多哲人、宗教领袖都经常远离人群,回归自我,辟一安宁之处,做一次心灵对话,过段时间才重新回到人群中,分享自己的心得。

留一点时间,让自己的心灵能从繁忙中解放出来,身心远离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看清楚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心灵的空间得以扩大,往往你的成功就隐藏在这个空间之中。

明朝一代圣人王守仁,是继孔孟之后又一个大家公认的圣贤,然而他的成圣之路却充满坎坷。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人多称王阳明。王阳明自幼聪明,曾给自己树立文学家、木匠、商人、数学家等理想,最终他却决定要成为像孔孟那样的圣人。当他的父亲知道后,狠狠地揍了他一顿,说他不切实际、胡思乱想,劝他考取功名才是真正的出路。虽然表面上王阳明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做了官,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成圣之路。然而,不管他怎么钻研,怎么去格物,就是不能有所提高,慢慢地年纪越来越大,他的心也越来越冷。成家立业,王阳明也不能避免这样一条老路,正当他失望地以为自己这一生恐怕都难以成圣时,上苍赐予了他机会。因为反对宦官刘瑾,王阳明遭受迫害,被流放贵州龙场。正是在龙场担任驿丞的日子里,王阳明逐渐悟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身为文官却能掌管兵符;他文韬武略集于一身,平战乱,兴心学,做出震烁古今的大作为。王阳明终于成就一代圣贤,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对东南亚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正是因为王阳明时常保持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即使身处官场,他也能做到“其身自清”,放下官场应酬,“隐藏起来”专心做学问。失败了认真思考,不停地格物致知,等到机会真正到来时,他终于抓住它,方才领悟大道。

在艺术领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实,又何止是艺术呢?真正的大道就在我们身边,一花一草,都隐藏着深刻的道理,有时深奥,有时浅薄。只有真正观察生活的人才会懂得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现今社会很少有渔民亲自下海捕鱼了,然而却有这样一个悠闲的渔夫,他每天都会在海边打鱼,而且欢笑总是挂在脸上。一天,一个商人看到他的小船上有好几条肥美的大鱼。商人就问他要多久才能捉这么多。

渔夫开心地说:“不一会儿的时间就抓了这么多。”

商人再问:“那你为什么不再多抓会儿,说不定会捉到更多的鱼呢?”

渔夫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些鱼已经够我们一家人吃好久,说不定还吃不完哩!”

商人又问:“可是现在天还早啊,你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呢?”

渔夫笑嘻嘻地说:“我的生活很简单,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想起来了就去海里捉几条鱼,回到家跟孩子们在一起做做游戏,再陪老婆看会儿电视,等到黄昏的时候,约上几个哥们出去喝喝酒、聊聊天。就这样,日子过得既充实又忙碌呀。”

商人听到哈哈大笑,接着对渔夫说:“我是美国耶鲁大学的MBA,我可以帮帮你!你应该这样:每天多花几个小时去捉鱼,慢慢地,你就有钱可以换艘大船;这样以后你就可以捉更多的鱼,又可以买更多的船;然后你就能够组建自己的渔队,不用再卖鱼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或者你干脆自己开家工厂,从货源、生产、加工到销售,全部自己承包,自己当老板;之后,你就可以离开小渔村,搬进大城市,甚至首都;到那里后,你又可以不断扩充自己的事业,直到你的事业越做越大。”

渔夫听他说完,不以为然地问道:“你这个计划要花多长时间呢?”

商人说:“不长,十年到二十年吧。”

渔夫再问:“那然后呢?”

商人:“然后?然后你就可以自己待在家里,不用再操那些心。等到合适的时候,你还可以宣布公司上市,再发行股票。那个时候,你就赚发了!亿万富翁不是梦啊!”

渔夫又问:“再然后呢?”

商人:“再然后你就可以退休了!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想起来了就去海里捉几条鱼,回到家跟孩子们在一起做做游戏,再陪老婆看会儿电视,等到黄昏的时候,约上几个哥们出去喝喝酒、聊聊天啰。是不是很惬意啊。”

渔夫告诉商人:“我现在不正是你说的那个样子么?”

到底是商人帮了渔夫,还是渔夫帮助商人,相信大家都看得明白。其实,生活里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的一生都在劳碌,可结果往往是一个圈,最终我们还是回到原点。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过于强求呢?就让我们的心停下来,多去欣赏周围的美丽,哪怕歇息那么一会儿,都会有神奇的收获。

远离名利,发现平淡中的幸福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庄子·外篇·缮性》

译文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这个人就是倒置之民,也就是说,这个人本末彻底颠倒了。

庄子曾经说过:“如果为了追求外在物欲而丧失了自我,为了迎合世俗而迷失了本性的人,是本末倒置的。”本末倒置的人,我们往往会笑话他,甚至瞧不起他,那么我们是不是也会成为庄子所说的“倒置之民”呢?如今的社会,大家都想变得与众不同,希望自己能够“光宗耀祖”。然而这个想法是与人的本性相背离的。生命可能迷失在“物欲”“名利”的漩涡之中,这是需要我们时刻警惕的。

我们身边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话,也适用于幸福。其实,我们的身边从来不缺少幸福,只是我们往往被名利遮住了双眼,以至于无法发现它。幸福,它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如果你不具备一双慧眼,你是很难发现它的存在的。上帝是公平的,给予了你一些,也会拿走你一些,那么你希望他拿走幸福,还是拿走名利?有人会问,两者不可兼得么?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唯有远离名利,用心去感知周围的一切,你才会发现,原来你苦苦寻找的幸福就在那儿,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庄子曾经提到的许由就是一个高节之士。尧听说了许由的贤能,想要把天下交给他时,他坚持不受,还说道:麻雀栖息的树枝只有那一个而已,老鼠跑到河边喝水,即使想装再多,它也没有那么大的肚子,天下这么大也不适合我。甚至许由听完尧的话,还跑到颍水边上洗了自己的耳朵并隐居了起来。因为他知道拥有天下虽然有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却失去了最最宝贵的人生自由,受尽世俗规矩的束缚,纵使物质丰足,自己又怎么会开心。还是隐居起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平平淡淡地过一生来得幸福。

隐士中著名者还有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多少文人墨客的向往。陶渊明做官的时候就崇尚自然,喜欢亲近生活。虽然官小,但他与平民百姓相处得很快乐,经常和一些文人雅士相约喝酒吟诗,日子过得很是幸福。一次,浔阳郡的督邮来检查公务,他路过之处必要搜刮一番,如若没有收获,必对当地官员栽赃陷害。当他路过陶渊明的彭泽时,府衙的小吏对陶渊明说:“大人应该束带迎接。”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的薪俸而向乡里小儿折腰。”说完他愤然辞官,从此归隐田园,回到自己一直向往的大自然,真正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后来他得益于归隐生活,创作出《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田园风格的作品,更开创了田园诗派,成就了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这也是后人对他的评价,当初陶渊明归隐,也只是单纯地“寻找幸福”。

虽然庄子提倡“出世”,跟孔子的积极“入世”相反,但庄子的出世思想并不是鼓励人们消极生活、不思进取,他想要阐述的恰恰是生活的重要性,因为一切的大智慧都源自于日常生活。

相较于那些宏伟的英雄事迹,平凡人的平常事是平淡无奇。然而,平常却是生命的主体,更是生活的主体。不管你身处何位、担当何职,也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享有多高的声望,在人前多么风光无限,人后你也要“平常”地生活,虽然形式不同,本质却是一样的。所以那些不珍惜“平常”甚至蔑视“平常”的人,最终只会被生活所抛弃。试想一下,那些知名的影视明星,那些叱咤风云的大商政客,哪一个不是从普通大众转变而来的,而他们要想继续发展下去,更不可以脱离平常的生活。珍惜平常的点点滴滴,既可享受无止境的幸福,也有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

最好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当贴近生活时,人们才发现原来幸福就在身边,大道就在身边。

倪萍的作品《姥姥语录》讲述了她99岁的姥姥平凡的一生,倪萍向读者传达了“姥姥式”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说的话平实无华、通俗易懂,都是一些小道理,却充满了人生大智慧。倪萍这样总结姥姥的处世原则:姥姥质朴的语言,看似简单却很受用,让我们这些自称“文化人”的人都自惭形秽。“姥姥就是我的老师。本想在这本语录里找点大事,可最后也没找到。姥姥一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一个围着灶台一辈子的小脚老太太,一个家家都会有的老人。”正是这些生动、朴实的日常琐事,不经意间便能唤起我们“似曾相识”的回忆,把我们带回到那些曾经遗忘的、早已麻木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小事不小,大事不大。包饺子、捡麦穗、唠闲嗑等这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只有真正参透生活的大智之人才能看得明白。小事情往往蕴含着大道理,而只有参透了这些道理的人,才能减轻烦恼,幸福自然就降临到他的头上。有一部电影叫做《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一个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业务员,通过自身努力,最终成为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如果当初他被困苦的生活所打败,放弃追求幸福的机会,最后他还能成功么?所以说,幸福从来都没有远离我们,它一直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过好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静心地享受平淡,忘记周围的喧哗,远离那虚浮的名利,让心平静下来,幸福就会来敲你的门。

只要你具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感受的心灵,你就会发现你的身边充满着幸福。每天晚上睡觉时,你可以对自己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度过了充实的一天;每天早晨你坐公交上班时,你可以对自己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还可以认识很多人,还能欣赏清晨美丽的城市。其实幸福是无处不在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像幸福一样公平,不论你贫穷或者富贵,都有拥抱幸福的权力。为什么生活中会有那么多的人感觉不到幸福,或者说他们总觉得自己已经拥有的并不是幸福?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是每个人心灵深处体察到的快乐与满足,要想获得幸福,就需要把灵魂从不安和躁动中解放出来。

一群正值青春的少年,可他们总是愁眉苦脸,于是,大家决定一起去寻找幸福。

他们向庄子请教:“幸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没有?”

庄子说:“你们先帮我建座房子吧。”

这群少年就暂时把寻找幸福的事放在一边,找来各种工具,又上山去砍了些大树干,大家认认真真地建起了木屋。很快地,一栋小木屋就做好了,他们把庄子拉到屋檐下,一起看着自己搭建的木屋,评论其色泽、造型、质地。

庄子问:“孩子们,你们幸福吗?”

他们齐声说道:“幸福极了!”

庄子接着说:“幸福就是这样,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时,它便突然降临在你身边。”

幸福隐藏在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中,认真投入地去做事,它自然就会来找你。与其终日闷闷不乐,倒不如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多去想想自己拥有的,而不去在意自己没有的,要懂得平淡才是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很多人都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他们把名、利、权视为人生的三大目标,勤勤恳恳地努力着。然而,只顾追求名利,很容易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幸福。所以,当我们选择追求幸福时,千万别让名利成为你的绊脚石。

在美国,有一个华侨富翁,他本来在当地开了一家规模很大的饭店,生意也很火爆。后来他年纪大了,就把饭店交给儿子打理,自己跑到郊区开了一家小旅馆。旅馆是栋老建筑,加上客人不多,他只请了两个佣工,自己和佣工一起经营小旅馆。

大家对此都疑惑不解,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竟然在一栋老建筑里做着看门、扫地、接送客人、记账收账这类杂七杂八的活。有人问起时,老人告诉他:“不干这些我干什么?人总得工作呀!”在他看来,拥有财富是一回事,怎样生活又是另外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