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创造性不仅仅只是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地分布于整个人口中间。

——J.P.吉尔福特

创造力潜能

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代表作家莫里哀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乡下人问别人什么是散文,当别人告诉他之后,他惊讶地发现原来他自己一直都在用它。创造力对很多人而言也像散文之于这位乡下人一样。世界上现在有一半人认为创造力是一种非常神秘且高不可攀的能力,它们似乎只眷顾那些天才的殿堂,而不会成为普通人的客人。

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是人的大脑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现代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属性,就好像呼吸一样。从生理学上说,人类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首先,发育中的人脑结构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大脑的变化将导致学习、记忆、行为以及精神等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更加重要的是,大脑的可塑性具有终生性的特征,这使得神经系统形态与功能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

可以发现,我们身边的人个个都有创造力:学生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解决了一个数学难题,这是学习方面的创造力;汽车工人使用一种先进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工业的创造;企业管理者想出了一些新方法、新举措,这是企业管理的创造;而作家和艺术工作者产生作品,则是文艺方面的创造。正如心理学家特里萨·安贝丽所说的那样:“我们对于创造力的思考日趋狭隘,我们通常将创造力仅仅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和对象,比如:艺术家、音乐家、诗人和电影制片人是有创造力的。不过事实上,一个厨师发明了一道新菜,一个泥瓦匠设计了一种新的砌砖方式或能够用较少的材料完成相同的工作,这同样也是创造力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生活中不乏创造力丰富的人。

日本丰田公司不仅有专门的产品创新部门,而且还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创新小组,借此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光1975年,公司就收集到来自员工的881488项发明设想,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了160亿日元。丰田的一位员工这样描述他自己的改变:“我们现在对在工作时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有追求更好的习惯,我们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总是在想是否可以做得更好?是不是最节约成本?可不可以完成得更快?”

更早注重于员工潜能挖掘的公司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它早在1938年就开设了全世界第一家“创新工程”的课程,接受了这种课程的职员的创新发明能力提高了3倍,而公司自然也受益匪浅。

美国一家饭店的老板向员工宣布:为了提高饭店的营业率,每个员工必须至少提出一个建议,否则就要被炒鱿鱼。一个女清洁工为此十分苦恼,因为她知识水平十分有限,也从来做的都是简单的工作,似乎谈不上什么创新。一天,她在打扫饭店门口的时候,发现饭店门口的塑像挡住了顾客,大多数人没有选择从饭店门口经过,而都往大街外面走。她想:如果把这个塑像摆在外面一点,也许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从饭店门口经过。到了必须上交点子的时候,她硬着头皮把这个点子交了上去。让她很意外的是,饭店马上采纳了她的建议,并且果真提高了业绩,她本人也因此获得了5000美元的奖励。

由此可见,创造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要好好利用自己的潜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我们和天才的差别

虽然人人都有创造力,但是却必须承认,一般人和天才的创造力还是有差别的。

杰出的专家学者对大脑的利用率。

一般人对大脑的利用率。

这种差别主要表现为思维能力的差别。研究表明,杰出的专家学者对大脑的利用率达到了30%,一般人则仅仅为10%。他们一般都非常积极地思考问题,从见到的每一样东西上获取灵感。他们思考的问题,有可能是高深的专业问题,也有可能是身边常见的一个东西,但是他们一定会从和常人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对之进行思考。他们有超越一般人的想象力、异乎寻常的专注力、惊人的记忆力,他们会就一个问题进行长期艰苦的思考和探索,最后才形成一个伟大的想法。

心理学家阿瑞提按照创造力作用的不同,将其分成普通的创造力和伟大的创造力两类,并且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普通的创造力,它能使人获得满足感,消除受挫感,为人们提供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而伟大的创造力则是指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能给人类创造伟大的成就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创造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正是那些能够产生伟大创造力的普通人被人们视为了天才。

伟大的创造力造就伟大的人生。

洛克菲勒说:“如果你想成功,你应开辟出一条新路,而不要沿着过去的成功的老路走……即使你们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一个子也不剩,然后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但只要有两个条件:给我一点时间,并且让一支商队从身边经过,那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亿万富翁。”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一无所有的高大身影,屹立在同样寸草不生的沙漠上,自豪地向平庸宣战:“我能创新,我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