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名著世界名著一本通
- 张荣华
- 2573字
- 2020-06-25 06:14:29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中国最著名的编年体通史之一
作者简介
在我国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因都复姓司马,所以人们称为“两司马”。即撰写《史记》的司马迁和主《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父亲司马池,官任天章阁(皇帝藏书阁)待制(皇帝顾问)。司马池为人正直、清廉,这对司马光有深刻的影响,时人赞誉司马光是“脚踏实地的人”。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嗜之不厌”。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中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职。当时正值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而司马光是反对变法的“旧党首领”,故于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执政后,司马光就请求做外官,出知永兴军。此年,王安石为相后又自请改判西京御史台。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保守派掌权,司马光任过尚书左仆射,把新法废除得一干二净。时隔不久,与世长辞,死后封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像
司马光修书时有三大助手:刘恕,字道原,筠州(今江西高安)人,18岁中冯京榜进士,再试经义说书皆第一,司马光受诏修书,上表推荐刘恕,年仅34岁成为史学名家。刘攽,字贡父,号公非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庆历进士,曾任国子监直讲,入秘书少监,官至中书舍人。范祖禹,字梦得,成都华阳(今四川华阳)人,进士出身,官至奉议郎。
背景介绍
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嗜之不厌”。屡次深切感受到历代史籍浩繁冗杂,并且除《史记》之外多数为断代史,不便参阅,使学习历史的人感到很困难,同时他为了给封建统治者提供借鉴,于是决定动手编一部“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区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书,并确定此书的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他将记载战国、秦朝历史的《通志》呈进朝廷,获得赏识,并受诏设局续编。书局始辟于开封,后迁至洛阳,设主修、同修、书吏多人。宋神宗曾专听司马光进读书稿,并赐其书名为《资治通鉴》。同时御撰书序,以示褒奖。元丰七年,全书完成,历时19年之久。
名著概要
《资治通鉴》是中国最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共294卷,洋洋三百余万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元年(959年)。记载了包括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在内的16个朝代的1362年历史。分为294卷,共计300多万字;另外《目录》30卷,《考异》30卷。《周纪》5卷,《秦纪》3卷,《汉纪》60卷,《魏纪》10卷,《晋纪》40卷,《宋纪》16卷,《齐纪》10卷,《梁纪》22卷,《陈纪》10卷,《隋纪》8卷,《唐纪》81卷,《后梁纪》6卷,《后唐纪》8卷,《后晋纪》6卷,《后汉纪》4卷,《后周纪》5卷。司马光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才编写《资治通鉴》的,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他把历史上的君主依据他们的才能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创业之君,比如汉高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等;第二类是守成之君,如汉文帝和汉景帝。第三类是中兴之帝,如汉宣帝;第四类是陵夷之君,如西汉的元帝、成帝,东汉的桓帝、灵帝;第五类是乱亡之君,如陈后主、隋炀帝。在司马光看来,最坏的是那些乱亡之君,他们“心不入德义,性不受法则,舍道以趋恶,弃礼以纵欲,谗谄者用,正直者诛,荒淫无厌,刑杀无度,神怒不顾,民怨不知”,像陈后主、隋炀帝等就是最典型的例证。对于乱亡之君,《资治通鉴》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谴责,以为后世君主鉴戒。
《资治通鉴》对军事的记载也很突出,对战争的描述也很生动。凡是重大的战役,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资治通鉴》都要详细记载战争的起因、战局的分析、战事的过程及其影响。《资治通鉴》也注意关于经济的记载,因田赋等赋税是封建经济的首要问题,因此对于商鞅变法、文景之治、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等都有记载。《资治通鉴》在文化方面也有记载。从学术思想上来说,上至先秦的儒、法、名、阴阳、纵横五家的代表人物和学术主张,下及汉代的黄老思想、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以及魏晋玄学的盛行都有记载。还叙述了佛教、道教的起源及流传,同时也涉及到了著名的文人学士及其作品。从史学方面来讲,从《汉书》到沈约的《宋书》以及唐代的修史制度均有记载。从科技方面来讲,历代的历法是记载最多的,其他还有天文学、地理学、土木建筑(如秦长城、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水利工程(隋大运河)等都有记载。《资治通鉴》还有历史评论,一类选录前人的评论,开头都写明作者名氏,不过所选录的前人史论都符合司马光的观点,大部分都是用来表达他的政治思想的,还有一类是属于司马光自己写的,每篇以“臣光曰”开头。
《资治通鉴》残稿
《资治通鉴》主张治理国家必须用人唯贤。司马光认为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得好,关键在于能否选拔到一批得力的人才。不仅如此,他还反对以门第族望为取人的标准。另外在用人问题上,《资治通鉴》还记载了齐威王与魏惠王论宝的一席对话,语言生动,含义深刻,把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大臣,视为国家的无价之宝,突出强调了得人才的重要性。
这里还要提一下《通鉴目录》和《通鉴考异》。《目录》30卷,仿《史记》年表的体例,纪年于上,列《资治通鉴》卷数于下;《考异》30卷,说明材料去取的理由。这两书虽不能与《资治通鉴》相比,但它们互相配合,这样使《资治通鉴》的体例更为完备,这是值得读者注意的。
阅读指导
由于《资治通鉴》原书卷帙较富,可以选择较好的选本《资治通鉴》作为入门读本。首先通观选本子目,以对选本内容有一综合了解;其次以选本选文为主要阅读对象,兼及北宋以前相关载籍的相关内容,再次正式读此选本之前,以首读选本的《附录》为宜。
延伸阅读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以鲁国的史事为主线,记述各诸侯国的历史,传说由孔子修定成型。解释《春秋》的著作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左传》简称《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是先秦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左丘明。《左传》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它虽以鲁国纪年为顺序,却包含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这部书的文学成就很高,叙事有条不紊,重点突出,语言简洁生动,文辞婉而有致,对后世文学的发展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