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发明炸药

很久以来,人类便一直在研究火药。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俗称火药。火药发明后,阿拉伯人将这一技术传入了欧洲,一直应用到19世纪。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黑火药威力不大,而且不容易引爆。为了满足飞速发展的工业需要,科学家们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爆破动力,而在这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就是瑞典科学家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

1846年,意大利人索布雷罗把甘油和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在一起,合成了硝化甘油。硝化甘油和甘油不一样。甘油是一种黏稠液体,略带甜味,是制造肥皂的副产品。从外表上看,硝化甘油和甘油完全相同,都呈黄色,但前者的爆炸力非常强,威力也远远大于原来使用的黑火药,用火引发后甚至能炸开坚固的岩石。硝化甘油极易爆炸,还曾炸伤发明家索布雷罗本人。后来,索布雷罗与荷兰化学家德弗里奇相继研制出硝化甘油药物,用它可以扩展和疏通堵塞的血管,治疗心绞痛等病。时至今日,硝化甘油药物也是治疗心脏病的一剂药方。

在实验室工作的诺贝尔

诺贝尔,生于1833年,卒于1896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1859年,曾经做过诺贝尔家庭教师的化学家西宁,带了一小瓶硝化甘油来见诺贝尔,要让他的学生见识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他在铁砧上倒了一点儿硝化甘油,然后用锤子敲打,硝化甘油立即发生了爆炸。当时诺贝尔正在苦心研制炸药,见此情景,一下子就被硝化甘油的极强爆炸力吸引住了,他决定要找出一种控制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并找到爆破的新动力。

从此,诺贝尔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去,他与弟弟埃米尔·诺贝尔在斯德哥尔摩海伦坡联手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在那里,诺贝尔凭着一种惊人的毅力做着各种各样的实验。他一直在想:硝化甘油是液体,只有两种方法才能使它爆炸,要么提高它的温度,要么给它以重力冲击。如何才能寻找到一种安全简易的引爆装置呢?诺贝尔试验了无数次,可每次实验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毫不泄气。诺贝尔在实验中发现,将水银溶解在浓硝酸中,与酒精起作用,会生成雷酸汞。雷酸汞不仅具有极大的爆炸力,而且敏感度很高,可以与烈性炸药、硫化锑、氯酸钾等混合使用,受到摩擦或撞击会引起爆炸。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诺贝尔又一次亲自点燃导化剂,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了。顿时,滚滚浓烟弥漫在诺贝尔的实验室内外,实验室被炸得一片狼藉。过了一会儿,诺贝尔竟然从瓦砾堆中爬了出来。他顾不上自己被炸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含泪跳了起来,狂呼不已:“我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

诺贝尔的实验室

1863年,诺贝尔的这套雷管——雷酸汞引爆装置取得了发明专利。雷酸汞雷管的发明是自黑火药发明后,炸药科学上一个最大的进展。一直到今天,人们仍在使用这一伟大发明。

这项发明的意义和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它也为诺贝尔在经济上带来了极为可观的收入。此时正逢世界各地采矿业蓬勃发展,诺贝尔抓住时机,建立了硝化甘油公司。后来,他又与人合作,在德国汉堡组建了诺贝尔炸药公司,产品广销英、美、葡、澳等国。

为了表彰诺贝尔为全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1868年,瑞典科学院授予他金质奖章。1896年12月,这位科学巨匠辞别了人世。他去世以后,人们遵照他生前的嘱托,将其大部分遗产作为设立诺贝尔奖金的基金,每年的基金利息用来奖励为人类科学文化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