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消除与女儿之间的代沟
- 学做公主般高贵优雅的女孩
- 项前
- 4796字
- 2016-09-22 16:22:50
不少父母常常为教育女儿感到头痛,觉得女儿与自己的思想观念距离太大,而孩子有时也会抱怨父母顽固守旧,过分干涉自己的社会交往、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这都是亲子相互之间缺乏相互理解,互不相让造成的后果。因此,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代沟”是客观存在的。
李妈妈与女儿时时刻刻隐藏着“战争”的危机,导火索总是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女儿染了发,美滋滋地哼着歌回来。妈妈见了,很不高兴地说:“怎么?我辛辛苦苦生了你,黑头发还委屈你了?染得七红八绿的,好好一个脑袋,成调色板了!你整个—变色龙啊!”女儿说:“哎哟,妈,这都什么世纪了,尝试尝试新事物不行啊?”
女儿班里组织春游,拍了很多照片,其中有几张女儿和男同学的合影,且距离按照“老同志”的看法来衡量,过近(其实,那距离实际上确实没什么)。妈妈说:“这是谁家男孩,靠你这么近干嘛?哎,长得又不好看,你还美滋滋的,唉,现在的女孩!”女儿说:“您那么封建干嘛?不就是照张相吗?大惊小怪的,再说了,那都是我的同学!”
女儿出去旅游,从外地回来,给妈妈带了礼物。妈妈说:“你乱花什么钱,带什么礼物啊,羊毛还不是出在羊身上?花那钱干什么?”女儿说:“这叫借花献佛,等我以后赚了钱,给您买更好的。”
女儿零花钱总是告急,妈妈说:“你真是不会计划啊,大手大脚地花钱,看你以后自己赚不了那么多钱怎么办?想想我们小时候……”女儿说:“行了,您那个时候,一根冰棍才三分钱呢,对吧?可现在什么时候了,能比吗?现在是市场经济了,水涨船还高呢,我那点儿零花钱,花得已经够节约啦!”
案例中妈妈与女儿的几个生活场景在现今社会很普遍。现在的女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她们在家中没有伙伴。女孩因为性格比较温柔细腻,所以寂寞和孤独常常让她们更渴望与父母的沟通。而且,社会和父母的期望、学习的压力也会经常使她们透不过气来。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她们的心意,她们就会表现出急躁、委屈等不良的情绪,无法正常地与父母交流。其实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想法并不比大人少,比如,我们来听听下面案例中一些孩子的心声:
“我妈这人事儿特别多,对我管得特别严,啥事儿都要干涉。比如说,我每天能去哪儿,几时准时回来;能说哪些话,能做哪些事儿;买什么衣服、怎么穿,都得听她的;电视看几个小时,看哪些频道……我妈都会吩咐我,甚至连用哪个牌子的卫生巾都得我妈说了算。”
“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有些事自己应该可以做主了,可在我们家,根本没有民主可言。上回去我同学家玩儿,我妈规定我晚上9点必须回家。我就迟到了半个小时,回来我妈就唠叨了我一个钟头,竟然还说:别说半小时,给你规定的时间你迟到一分钟都不行。现在我每天都觉得特别压抑,都喘不过气来,家里好像牢房……”
案例中孩子的怨气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父母与孩子有“代沟”。父母肯定都是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管,怎么管,爱,怎么爱,真的有学问。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案例,这是一个母亲的日记:
这天晚上,女儿写完作业后跑到我身边一把抱住我,头埋在我的胸口一动不动。我有些诧异,问:“宝贝,你怎么了?”半晌,女儿抬起头来一脸的不悦,说:“妈妈,今天我很不高兴,因为我们班有个男生说了一句很恶心的话。”“是吗?说了什么话啊?”女儿不好意思地看看我,“他说我们班的某某喜欢我。”说完,女儿不安地低下了头。
我不禁笑了,才10岁多点儿的女孩啊,竟也会为“喜欢”而伤脑筋了。我问她:“有人喜欢你,你不高兴吗?别人喜欢你,说明你是个讨人喜欢的好女孩,想跟你在一起玩儿,这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你怎么还不高兴,难道你不想让大家都喜欢你吗?”
女儿迷惑地睁大眼睛看着我,说:“可是,他还说某某要跟我结婚啊。”
我愣住了,没想到现在的孩子成熟得这么早,知道男女互相喜欢就是要结婚了。我又问女儿:“你知道结婚是什么意思吗?”女儿迟疑了一下,说:“就是……就是要住到一起,像爸爸妈妈一样。”我心底又吃了一惊,女儿对“结婚”的意思领会得还是对的,该怎样去引导她正确对待这件事情呢?
想了想,我抱着她说:“被别人喜欢是件好事,同学说某某喜欢你也没什么不对,但他说某某要跟你结婚这可就不对了。因为结婚是大人的事情,是要等到你们都长大成人,学业结束,开始工作的时候才可以做的事情。这个同学也还小,不懂得结婚的意思,他只是说说而已,你不必为他说这样的话而不高兴,只当是个笑话听吧,不要在意,好不好?”女儿乖巧地点点头。
这个母亲就是一个能和孩子平等对话,也听得懂女儿心声的母亲。任何一个女孩都是独特的个体,其心理特点具有发展性、多变性、可塑性,她们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烦恼,如果父母不了解女儿的心声,所用的教育方法不对,亲子双方都会感到痛苦,而且会白白浪费许多精力与时间。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的指导,但更需要父母的倾听。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女孩就是因为和父母之间存在“代沟”而想不开最后寻短见,她们的父母都不明白女孩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伤害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女孩有异常的行为发生,通常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积压的情绪得不到安慰、支持与宣泄,转而毁灭自己,做出令父母无法接受的结果。
她是怎样交友的?她和哪些同学交往比较密切?她有哪些高兴的事、有哪些烦心的事?她怎样评价学校的老师、同学,是客观还是比较偏激?她在学习上有哪些困难与压力?她愿意把自己的烦恼与困惑都说出来吗?面对自家女孩的这些问题,父母是否都考虑过呢?还是只注意到她的成绩而忽略了她成长中的其他方面呢?
懂得教育方法的父母和女儿的关系是对等的,他们会尊重女儿,会常与女儿沟通,因为他们懂得,这是他们了解自己女儿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亲子关系和谐了,女儿就比较情愿与父母交流,这也有助于父母向女儿施教。如果教育方式不当,就容易产生“代沟”。那么,作为父母怎样才能消除“代沟”、加强和女儿沟通呢?
1.父母要做女儿的知心朋友
父母应适当地放下家长的架子,善于同女儿交朋友,平等地同女儿谈心,帮助女儿排扰解难,在家庭内形成民主、平等的气氛和新型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日常小事做起。父母下班回到家,要多抽出时间和女儿聊聊天,询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在餐桌上,与女儿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看电视的时候,积极地与孩子讨论一些有趣的节目。还可以经常抽空陪同孩子买书、参加体育锻炼、听音乐、看电影等,增加和孩子的接触时间,拉近感情的距离,让家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由和谐的氛围。
2.父母要让女儿了解父母的辛苦
父母也不妨适当地向女儿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心里话,让女儿理解自己的心情,这样,孩子才会逐渐懂得父母的艰辛,才会自发地关心体贴长辈。
3.拉近与女儿的距离
和女儿适当地开开玩笑,是改善两代人关系的好方法。作为父母,可在适当的时机与女儿开一些幽默高雅的玩笑,以活跃气氛,使孩子在开心中与父母交心,营造好的家庭气氛。
同时,为了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1)父母对孩子还要有宽容心。如果孩子一时犯了错,父母切不可抓住其错误不放,要施以帮助查找原因,然后,心平气和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共同分析因果得失,引导孩子吸取教训,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这种仁爱与宽容之心会感化女儿,并使其能感到父母对她的关爱。
现在的女孩大都有自己的主见,有时和父母观点不一致,这很正常。对此,父母不要怕丢面子而非要凌驾于女儿之上,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女儿。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征求她的意见,使她感受到尊重,这种民主式家教不仅会受到女儿的欢迎,重要的是能保持亲子关系的和谐,使得父母更容易对其施教,及时纠其错,扶其正。
(2)父母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在家庭中,父母虽属施教的一方,但也不能总是充当批评家的角色。如果孩子有了错,可以尝试先把孩子引到被教育者的位置,要她说一说对类似错误的想法……引导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种方式较容易被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也大多会较顺利地达到。
(3)父母对孩子不要过度疑心。通常女孩容易让父母疑心,但疑心都是与女儿关系和谐之大忌。父母要相信女儿,在没有掌握准确的情况下,切忌过早地下结论,以防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不应胡乱猜测,以免孩子因被猜疑而产生心理压抑和逆反心理。
4.每天给孩子一个好心情
每天早上和孩子一起吃早饭,然后把她送出门,说上几句鼓励的话,孩子在一天中都会心情愉快、信心百倍。父母下班回到家里,不要急着做饭,先与孩子亲热一下。女孩是非常依恋父母的,一天不见,她便有许多奇闻逸事要讲给父母听,而父母一定不能冷落孩子的一番热情。
5.节假日带孩子出去玩
如果父母上班时没有多余时间陪孩子,那么节假日要多带孩子外出旅游观光,或者一家人出去野餐,以此增进成人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节假日全家出游不但可以使孩子体验到父母对她的爱,父母也可以缓解一周以来的工作压力,何乐而不为呢?
常见一些家庭中,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中有一些沟通误区,这也是应该极力避免的,那么父母在与女孩沟通中要注意哪些沟通误区呢?
误区一:对女孩严,对自己宽。
不知道众多父母有没有意识到,孩子就像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平时说话做事言行失准,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就比较缺乏说服力。要记住,孩子是用放大镜来看父母的,她不反驳你不一定就是接受你。家长如果自己说一套做一套,教育要求孩子又是另外一套,就很难被孩子在心里认同和尊重。所以家长要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
误区二:期望值过高。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要设身处地为孩子排忧解难,而不要无休止地对孩子要求这个、命令那个。因为,当家长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孩子必然会产生反感,特别是如果家长期望值过高,孩子达不到,更会产生心理负担。时间一长,随着这种反感的积累,“代沟”问题也就成为一种对父母“高压”下的必然反应了。所以家长应该明白:拔苗助长只会事与愿违,不切实际地急于求成更会加深亲子间的“代沟”。
有一位父亲,曾经试着和女儿互换角色做小游戏———女儿当父亲,父亲做女儿。“父亲”向“女儿”提问题:“人家挣1000元,你怎么挣800元呢?人家住三居室,你怎么住筒子楼呢?人家有高级职称,你怎么还是助理呢?”这位真正的父亲虽然很有涵养,但最终还是受不了女儿这样的提问而大发雷霆。父亲认为女儿怎么能不看实际情况一味地要求老子挣大钱、住好房、有高级职称呢?通过这个游戏,最终他悟出道理,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也得合情合理,实事求是。
误区三:缺乏耐心的教育说理,采取粗暴的打骂方式只能加深代沟,不能有效的解决亲子间的问题。
打骂教育,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现代的家庭中,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教育方式。打骂是对孩子犯错所采取的一种不良的处理方式。父母的目的本是为了使孩子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帮助孩子分清是非,明确努力的方向。但是,打骂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往往还会增长孩子的消极情绪。
误区四:父母过多地唠叨,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利于交流。
有关教育专家在对亲子的研究中发现,有些父母与孩子从早到晚只会说三句话。孩子早上起床时:“快点起来,到点了,快点快点;孩子出家门时:“上课要注意听讲,不要做小动作,放学早点回家。”孩子放学回来时:“考了多少分,被老师批评了没有。”教育专家把父母的这些“唠叨话”当作“正确的废话”和“无效的命令”,因为这不仅使孩子十分反感,甚至很多孩子就不把这些话当时应记住的话。
误区五:父母喜欢揭孩子的短。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正常的,并且有时孩子对自己的毛病也有改正的想法,作为父母应当及时给予鼓励,进行诚恳的提醒,给孩子改正缺点的勇气和力量。
女孩比男孩更加敏感,如果女孩犯了错误,心里会更加脆弱,更需要父母的谅解与安慰。而有的父母则不是这样,当孩子在改错的过程中再次犯错时就把孩子的承诺当话柄,来刺激孩子,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对此不仅懒得听,而且逆反心理会加重,这样就会加深“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