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

思维训练的前提是将人隐性的思考过程显性化。我们已经认同结构思考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思考过程是别人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常常很难被人察觉,因此也变得难以学习。同时由于思考过程非常复杂且很快完成,导致很多天生结构思考力就很强的人,也很难表达和传授清楚这种方法。有一次在一家国企上课,课后一位处长兴奋地告诉我:“我终于知道怎么让我的下属改报告了。”我特别好奇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他每次到总部开会,都会让下属写一份工作报告,但每次他都觉得不好,要求下属拿回去改,但跟下属又说不清楚修改的标准,结果改完还是觉得不好,最后只能自己去改这个报告。我相信在读此书的你,可能与那位处长一样天生结构思考力就很强,但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思考和表达时就已经在用结构思考力,只是觉得想的时候就该这么想,说的时候就该这么说,为什么却不清楚。人的思考过程是复杂且隐性的,所以这一节中将首先跟大家分享结构思考力都有哪些基本特点,它的理念和标准是什么,从而让大家做到隐性思维的显性化,不但能做好还知道为什么做好了。

现在给大家看一个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例子,假如你是董事长,你的秘书早上一上班就给你打电话,仔细听听看会有什么感受。

“董事长您好!刘经理来电话说系统出现突发状况,4点钟他无法参加会议了。小张说他晚一点开会没关系,明天再开也可以,但最好别11点30分之前开。可是会议室明天已经被别人预订了,但星期五是空着的。王总的秘书说,王总明天需要很晚才能从外地出差回来。我建议把会议的时间定在星期五的10点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好,她说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没错,一个字“乱”,你可能会说:“你去人力资源部结算一下工资吧。”当然,今天你心情比较好,希望辅导一下这位秘书,告诉她这个话不能这么说,如果给你3分钟的时间(暂停下来,不往下看答案),你觉得这段话应该怎样说才不乱呢?

要求:把上述现有的内容表述清晰,信息相对完整,符合商务语言的沟通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信你也已经得出自己的答案了,接下来我们就花点时间一起通过4个问题的讨论,探讨一下这段话到底该如何表达。

到底是先说原因还是先说结果?

这个很容易达成共识,当然先说结果。因为在商务沟通中时间比较紧迫,所以一定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更有效率。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你的结果特别让人难以接受时,有可能你会先说原因后说结果。比如,你是医生需要跟患者说,他还有3个月的生命,如果直接说结果,患者可能受到打击1个月都活不了,这里说的是特殊情况。在职场中,原则上来说,还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所以,这里应该先说:“董事长,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4点的会改在周五上午10点开吗?”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达成了第一个共识:在商务沟通的表达中要先说结果后说原因。

原因能不能被分类呢?

这个案例中有多少原因,这些原因能不能被分类呢?其实可以很直观地分为人和会议室两类原因,表达时应该把同类原因放到一起。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达成了第二个共识:原因是可以被分类的。

这些原因可以被总结概括吗?

没错,这些原因是可以被概括的。比如,人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刘经理、小张和王总等参会人员的时间都不方便或者周五都方便。同时考虑概括以后是得出肯定的理由更有说服力还是否定的理由更有说服力?体会一下,我们说参会人员今天不能参加会议是不能得出周五开会这个结论的,所以要得出肯定的理由“参会人员周五上午10点都可以参加”会更有说服力。我们达成第三个共识:原因分完类以后是可以被总结概括的,且给出肯定的理由支撑结论更有说服力。

在表述这三个人时有顺序吗?

在这个案例中,最直观地还是按照职务顺序进行排列,比如王总、刘经理和小张都不能参加会议。我们达成第四个共识:同类原因中的要素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织。

基于我们达成的四个共识,一起来看一下参考答案:

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4点的会议改在星期五上午10点开吗?因为王总、刘经理和小张都可以参加,并且本周五会议室还能预订。

或者按照上面的讨论,还可以把具体原因再概括一下:

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4点的会议改在星期五上午10点开吗?因为参会人员都可以参加,并且本周五会议室还能预订。

你可能会说,我又不当秘书,花了这么大篇幅带着我讨论一段话,意义何在呢?这个意义一定不在于这句话,而在于它背后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金字塔结构(见图1-1)。

图1-1 秘书汇报背后的结构

G叫作中心思想,A和B叫作支撑中心思想的理由,A1、A2、A3叫作支撑理由的子理由。它是从上到下不断延伸,从下到上逐级支撑,所以被形象地称为金字塔结构。

具备结构思考力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表述清楚。如果老板只给5秒钟,说结论就可以了;如果老板给了30秒钟,可以说到第二级;如果老板给了1分钟可以说到第三级;如果老板真的给了15分钟,是不是可以把下面的内容做出PPT详细汇报一下了?当你具备结构思考力以后,无论对方给你多少时间都可以把问题说得清晰且全面,只是深入程度不同而已。

基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即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为了便于记忆,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论证类比”四个关键字与四个特点一一对应:“论”对应结论先行;“证”对应以上统下,表示上面的结论是下面理由论证得来的;“类”对应归类分组;“比”对应逻辑递进,表示各种思想都需要通过对比的方式确定逻辑顺序(见图1-2)。

图1-2 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

前面两个特点是纵向结构之间的特点,后面两个特点则是横向结构之间的特点。通过明确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就可以让我们做到隐性思维显性化,让再复杂的思考过程都能够变得可识别和可传承。不但我们自己可以运用结构思考力做到很好,还可以把显性化的标准传承给整个团队,让所有人都使用一种思考和表达模式,提升整个团队的管理和沟通效率。所以,结构思考力对于个人的意义在于思考能力的提升,对于组织的意义在于思考和沟通语言的统一提升管理效率。

有一次给一家企业所有的中层干部培训,下课后企业老总特别兴奋地过来跟我握手:“李老师太感谢您了,我终于找到了批评这些中层干部的科学依据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家企业是一家老国企,前些年与外资合资后高管团队中有很多外方人员,而很多中层干部在做汇报时,高管都特别不满意,总问:“你到底想说什么?”这造成很多中层干部觉得高管对他们态度非常不好、不够尊重,所以有很多矛盾。听完课程后,很多中层干部也感慨,终于知道为什么辛辛苦苦汇报了那么多的数据和事实,高管却还不满意的原因了,因为对方想要的是“结论”。所以,这就是一种沟通语言的统一,也是为什么很多著名企业都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把“结构思考力”作为全员必修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商务沟通中,正式的表达必须要符合结构思考力的方法。那回家以后与家人说话需要结构化吗?比如,“老婆,跟你说一件事,它包含了以下三点: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你看行吗?”是不是感觉上稍微有一点别扭?所以,在特别亲密的环境下是否需要用结构思考力的方法取决于大家平时的习惯,但是如果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这样的表达一定是最高效的,而从情感沟通角度看,效果不一定是好的。

举个例子。以前在一家企业上课,学员听后非常兴奋,表示晚上回家以后要培训一下媳妇儿。大家问为什么啊?他说他媳妇每天下班以后都会跟他抱怨公司有什么问题,希望他帮忙提一些建议,结果她每次都说五六十分钟,也没明白她到底想要说什么。旁边的女同事敲敲桌子提醒他回家小心点,有可能根本没有想跟你要解决方案,只想跟你倾诉倾诉呢。

所以,我们达成共识,在商务环境下的正式表达必须要符合结构思考力的标准,在日常的亲密环境下是否使用则取决于你的习惯,但是如果使用了,从信息传递角度看,这一定是效率最高的。

一、“论”:结论先行

1.国人更需要结论先行的训练

“结论先行”的表达习惯正好与中国人习惯的方式相反,因此更需要加强训练。国人比较习惯先说原因再说结论,比如一位朋友与你聊天共30分钟,结果前28分钟都在聊家常,最后2分钟才说,这次来主要是想跟你借点钱……这种方式的表达非常常见。

之前曾听过一位英语老师跟大家介绍中美文化差异时讲了一个故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有一位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救了一位落水的同学,到学校后不但被学校表扬,而且被评为见义勇为小英雄。接下来的故事就发生在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的差别上。中国老师会这样打电话。

中国老师:喂?您好,请问是小明的家长吗?

孩子家长:是啊。

中国老师:我是他的老师,今天早上你家孩子在上学的路上,路过了一条河……

孩子家长:然后呢?

中国老师:河水非常湍急,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就掉到河里去了……

孩子家长:然后我家孩子怎么样?

中国老师:他非常的勇敢,跳到河里去救他的小伙伴……

孩子家长:然后呢?

中国老师:然后他顺利地把小伙伴救了上来,学校评他为见义勇为小英雄,所以今天打电话是想恭喜您一下。

相信这个接电话的家长已经被吓得完全疯掉了。那美国老师会怎样打电话呢?

美国老师:喂?您好,请问是小明的家长吗?

孩子家长:是啊。

美国老师:我是他的老师,今天打电话是想恭喜您小明在学校里被评为见义勇为小英雄……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有些人在商业沟通或者会议演讲中滔滔不绝,信息丰富却不知所云。比如一位销售顾问见完客户,你问他具体情况时,他会这样说:“今天太堵车了,折腾了一小时才到客户那边,不知道什么原因今天这个客户态度特别差……”即先将所有的细节及逻辑叙述完毕,最后总结出中心思想或最后也没有中心思想。另一种情况也是我们常见的,某位员工辛辛苦苦写了洋洋洒洒几十页的报告,但由于缺乏“结论先行”的逻辑结构,以至于少有人能耐心读完,他成了自己文章的唯一“忠实读者”。

结构思考力强调的是先总后分。结论先行正是“先总后分”的体现,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在表达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让听众迅速抓住我们要表达的主旨,帮助听众沿着我们的思路去理解内容,提高表达的效率和效果。

中国企业里更加需要推广结论先行这种符合“先总后分”的思考与表达,这对提高企业的管理和沟通效率都会有巨大好处。有一次为某移动公司上课,老总表明每次开会听取汇报都会特别辛苦,他要将下属汇报的内容不断记录,因为很多核心的点都被隐藏在某些细节中,一不小心就会漏掉。比如,一位总经理来做工作汇报,当时4G业务刚刚推出,上来就汇报4G目前普及率比较低,网络覆盖不足,宣传弱于对手,员工对4G、客户感知度较差,4G终端销售差……后来老总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你到底想要说什么。这位总经理接着又说,准备将4G网络实现城区主要区域全覆盖、重点区域强化网络优化、投入媒体宣传、加速市场转型运营、开展集团中高端换机行动……老总还是不知道他来到底想要干什么。经过反复沟通才知道,对方想要申请更大的资源投入。这个观点不但在最后才说,而且所有需要资源投入的要求,均被淹没在各个执行方案中。后来经过在课上的讨论,才把这个案例的结构讨论清楚。汇报的开场就先说结论:“领导您好,为了提升4G终端销量,向您申请加大资源投入,将4G客户份额提升5%。”然后分别从申请加大哪些资源投入、为什么做,以及如何做三个方面再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高效的表达是不是在有力地说服对方的同时,也为对方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2.你有一个不耐烦的上司吗?

“我的上司对我特别不耐烦,每次汇报工作或者会议发言时他都打断我的话,真是郁闷!”

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版本。

“我们的这些干部每次找我汇报工作,就在那里说呀说的,经常是听了15分钟也没听明白他们到底想说什么事情,只能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打断他们!”

上述情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发生,问题的核心不是我们的上司不耐烦,而是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如何既能清楚地表达你的观点,又能让对方准确快速地把握你的观点?

那么怎样消灭你上司的“不耐烦”呢?(注意我说的不是消灭不耐烦的上司……)

消灭上司的“不耐烦”,从“结论先行”开始。(见图1-3)

图1-3 “结论先行”的步骤

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小段落为例。

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这些年,我国制造业积累了较大产能,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储蓄率较高,劳动力总量仍然很大。必须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条件,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稳定环境;必须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合权衡,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左右是必要的、适宜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上述内容的金字塔结构如图1-4所示。

图1-4 “结论先行”演示

你如果能够结论先行地说明你的观点,并提出三个解决方案,然后让老板决定。你觉得他还会不耐烦吗?同理,你还可以设想自己是一名战地记者,在弹雨纷飞的时候要报道当前的战况,每说一句话都有可能有枪子儿找上脑门,废话、套话、官话、空话一概省略,直切主题是最合适的。

3.结论先行是自上而下表达方式的体现

正如上面的例子一样,自上而下的表达方式是首先从结论开始,然后阐述理由,最后再阐述支撑理由的事实和依据。这种表达方式在商务环境下正式的表达场合说服对方的效果最好。(见图1-5)

图1-5 自上而下表达的顺序

这种自上而下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让对方安心。如果表达时在未亮出明确的结论时,就说了很多特别详细的内容,很容易让对方处于焦虑状态而变得不耐烦,因为他要猜你接下来可能要表达什么。举一个银行学员跟客户沟通的案例。

最开始的表达:“林总,我行近期推出的电子银行汇票业务是一项全新的业务,行里也在花很大的精力推这项业务。它有多种签收兑付形式可选,有见票即付、定日付款等形式,而且它的单笔金额也可以高达1个亿,另外,操作上只需登录网银即可,也省去了您跑到网点办理业务的麻烦。王总最近刚刚办理过,觉得挺好的……”

如果客户听到上面这段话,估计直接会晕掉,原因是在表达过程中没有做到运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先给出结论。

经过修改后的表达:“林总,我向您推荐我行最近推出的电子银行汇票业务,它有三大优点:一是形式灵活,二是额度较高,三是操作简单。首先,形式灵活方面有“见票即付”、“定日付款”等形式可选;其次是它额度较高,最高可达1亿元;最后是它操作简便,网银即可完成操作。”(见图1-6)

因此,如果想要让你的表达更有说服力,就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结论先行,然后再进入细节。自上而下的表达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利用对方的思考和推理来增强你的说服力。因为先听到结论,人们会很自然地将后续的依据和前面的结论做一个连接,并更容易认可你的结论。相反地,如果一开始就表达了很多的细节,对方会运用自己的思考尝试着总结出他的结论和观点,这个时候如果他总结的观点与你未来要表达的结论不一致,那么你想要说服他的难度就要大很多了。当然大家千万不要被图1-5中这些标号给难住了,只要记住结论先行的核心理念自上而下先总后分即可。

图1-6 银行学员与客户沟通的案例

二、“证”:以上统下

1.符合以上统下才能保证表达的效果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例子,这个报告的标题是《新产品收益高》,标题下面就是报告的大纲,共分为六个方面来阐述这个主题。这个报告是一家金融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在部门内动员业务经理加大力度推广新产品的动员会上的发言。现在和大家探讨的是,这个案例中的结构有哪些不符合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

新产品收益高

(1)规模带来效益

(2)新产品拥有专项奖励

(3)公司考核会向新产品倾斜

(4)信息交叉验证,透明度高

(5)贷后检查集中,易操作

(6)追加担保有抓手

最直观的问题是标题与下面的内容不符合以上统下。通过仔细分析会发现,这6点中只有前3点是探讨产品收益高的问题,而后三点是在探讨产品风险可控的问题,所以上小下大不符合以上统下的基本特点,现有的结论只能够概括前3点。经过修改后的金字塔结构如图1-7所示:

图1-7 收益高、风险可控,应大力推广新产品的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你也可以体会,并不是表达的时候有主题下面分为1、2、3点就叫结构化,而是需要经过正确的思考让内在的内容符合四个基本特点。

2.有理由支撑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咨询顾问可以非常有自信地跟客户说:“如果您要是有时间,就把我们的报告详细看一遍;如果您要是没有时间,只看我们报告的标题就可以了。”原因在于,他们报告的标题全部都可以做到结论先行的同时并符合以上统下。如图1-8所示,PPT的标题就是一个结论,在结构思考力中也称为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下面的数据和图表都是支撑这些结论的依据。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得出的结论也需要有充足的理由支撑才会更有说服力,并可以在沟通交流时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

图1-8 麦肯锡公司PPT截图

3.以上统下的特点符合实践要求

看下面这篇政府工作报告的节选,什么地方符合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 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 500亿元……

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一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

三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标题符合结论先行,开篇就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接下来每一段的开头跟标题之间符合以上统下。上述内容可以整理成如图1-9所示的金字塔结构。

图1-9 政府工作报告节选的金字塔结构

结构思考力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最权威的文章,虽然我们不能确认写作的人是否接受过“结构思考力”的培训,但他写出来的文章是符合结构思考力的。所以说,结构思考力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真的是从实践中来然后到实践中去的一个过程。记得有一次去一家企业大学讲课,授课的对象是企业大学的各部门负责人。当课前与培训负责人沟通时,我问为什么要采购“结构思考力”课程时,他说最近我们校长发现各部门负责人在汇报工作时总说不到点上,于是我就跟他建议有一门课程是讲“总分总”的,于是他就决定给各部门负责人做一场培训。大家再回忆一下,小学的时候写作文,老师教我们几种结构,大家还记得吗?没错,总分、总分总和分总,其中前两种结构就是结构思考力的一种运用。所以,结构思考力不是一个什么深奥的东西,真的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

三、“类”:归类分组

1.关于这个问题我有3点建议——分类可使沟通更有效率

我们在工作中其实做得很好,可是最后总结或者在会议上发言时,却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不知道到底想要说什么,最终只能得到遗憾的结果!如何让辛辛苦苦做的工作内容很好地传递出去呢?大家会发现结构思考力强的人经常会有类似的表达:关于这个问题我有“3”点看法,还有些领导在讲话时也会经常说:今天下午我只要讲3点,然后再分别从3个要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听众就很容易理解!

你可能听过“奇妙的数字7±2”,说的是大脑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记住9个项目,而有的人只能记住5个,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如果要点太多且不进行归类分组,听众基本不会理解你毫无头绪的表达。举个例子。

上司:听说你们的“阳光书屋”项目运行不太顺利,你接下来准备如何实施呢?

部下:嗯……啊,这个……因为现行得机制存在些问题,而且先期方案调研深度也不足,我准备在形式上再创新一下,另外员工参与度不高也是个非常主要的问题,同时推荐给大家的数目跟需求也不符合……

上司:? ? ? (你究竟想表达什么?)

回想一下,这样的对话在日常的工作中是否也很常见,当你在与客户、上司沟通时,没有要点的沟通往往会让听众变得思维混乱。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准确清晰地进行归类分组非常有必要,再看上述例子的另一个版本。

上司:听说你们的“阳光书屋”项目运行得不太顺利,你接下来准备如何实施呢?

部下:我准备进一步优化“阳光书屋”项目运行管理,大致分为以下3点:第一,形式上更加创新;第二,推荐符合需求的书单;第三,开展深入持续的调研。

上司:非常好,明白了。加油!

大家刚刚开始训练结构思考力时可以以3为基础去考虑“要点是什么”。比如跟客户沟通之后,客户提出了哪3个方面的需求?开完会后的决议包括哪3个方面?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可以问问爱人有哪3个方面收获?这些问题都尝试着用3个要点进行分类,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一定可以分为3点。那为什么是3点呢?首先,3点便于记忆(刚才已经解释过了);其次,3本身也是特别稳定的一个结构,3个要点是要支撑你的1个中心思想;最后,通过分3点这种有意识的训练,其实是在加强你的分类能力,而这种3点的表达方式也一定会提高沟通的效率。

2.这个事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分类使思考更有效率

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涌入我们的大脑,如何能够做到清晰、高效的思考呢?由于我常年要到全国各地的企业里讲授课程,所以几乎每周都要在家准备2~3次行李箱。最开始,对于每次带什么东西这件事非常头疼。比如夏天蚊子多应该带上防蚊液、讲课要带上电脑、用手机得带上充电宝、偶尔会有一些酒店没有电熨斗还需要带个旅行电熨斗、住酒店刷预授权得带信用卡、带双运动鞋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跑跑步……每次绞尽脑汁丰富头脑中的清单,可是经常还是忘记带几样重要的东西,有的时候还带了几样不需要的东西。

如果运用结构思考力,这个问题就轻松多了。每次可以随手拿一张便笺纸,然后开始在上面画出这样的结构。首先,将所有的物品分为三类:① 电子用品,② 穿戴衣物,③ 其他——这样的分类可以概括所有用品,没有重叠也没有遗漏。然后,开始在每个项目下,列出所需用品,同样也是从大类到细节。最后,还可以根据重要性,进行选择和修改,删掉并不必要且占空间的物品。此后,每次收拾行李都可以有条不紊,而且基本没有忘记带东西。(见图1-10)

图1-10 我的行李金字塔结构

我的行李

一、电子用品

(1)工作用:电脑(电源)、翻页器

(2)学习用:iPad、Kindle电子书

(3)生活用:手机(充电宝)、旅行电熨斗

二、穿戴衣物

(1)正装:西服2套、衬衫3件、皮鞋1双

(2)便装:运动服1套、跑鞋1双

三、其他

(1)金融:现金2000元、借记卡、信用卡

(2)证件:身份证

同样的任务,由于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其效果就有了显著的差异。并不是通过学习我变得多聪明了,只是运用结构思考力的方式将事物进行归类组织,不但可以提高思考问题的效率,还能把问题想得全面保证效果。

四、“比”:逻辑递进

第四个基本特点是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这种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更容易让对方记忆。比如本书的结构,它就是按照结构思考力应用步骤“明确理念打基础——基于目标定主题——纵向结构分层次——横向结构选顺序——形象表达做演示”的时间顺序来呈现的。时间顺序是逻辑顺序中非常重要的排序方式,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比如产品的生产、历史发展、文化的演变、动植物的生长等都是以时间为顺序的。当然除了时间顺序以外还有很多顺序是我们在表达时可以遵循的,这部分内容在本书的第四章横向结构中会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