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调做人,高标做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若谷
- 12263字
- 2020-06-25 04:43:52
第二节 有一种人生的境界叫弯曲
你见过参天大树的根往上长的吗
柳树、杨树各有各的美,只是千万不要做圣诞树,表面浮华,却没有根基,一推就倒下了。
通常,老一辈人会告诉我们,第一份工作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最大的,在第一份工作中形成的思维习惯以及做事的方法,会不自觉地带到以后的工作中。这就是根基对于人们的影响。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很深刻的体会:小时候学习写字,如果一直不认真,没有把字写好,那么长大了再想将字练好,就不容易实现了,因为小时候的握笔姿势如果不正确,长大了要想改正过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的思维是存在惯性的,习惯更是难以改变,所以,在开始打根基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全力以赴,争取做到最好。虽然这样的要求在尚未形成习惯的时候有点苛刻,可是等我们突破了那些难关后,我们就会发现,当初的痛苦给以后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益。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超高难度……”他翻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已经3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自己的十指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教室外面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其有名的音乐大师,授课的第一天,他给自己的学生一份新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的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成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三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第二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双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教授提出这3个月来为何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教授没开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达到现在这样的水平。只有打好根基,你才能做得更好。”教授缓缓地说。
如果从开始的时候就放任自己,也许那个学生到最后也只会弹奏他比较熟悉的曲目,而不会有更大的作为。由此可见,根基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参天大树必然有深厚的根基,人也是如此,只有根基深厚,才能承受更多的风雨。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非常浮躁,他们对于成功有着过度的热情,所以没有办法安下心来为自己打基础。
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怎么就没有星探发现我呢?如果能接拍一部电影,我也许就出名了,之后就不用再这样辛苦地生活了;为什么我就不能中一注百万大奖呢……喜欢幻想,渴望财富,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去努力,如果一直这样,我们不但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反而会让自己已经拥有的也一点点流失。
年华易逝,青春一去不复返,与其把大好的时光都浪费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不如安心学习、安心工作,给自己打好根基,然后找准时机,将自己所有的潜质都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成功更近,那些对于生活的美好幻想才有可能实现。
水满则溢,过犹不及
水满了就会溢出来,事情做过头了,就和没有做够一样,因此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盈若亏。
有一回,孔子带领弟子们在鲁桓公的庙堂里参观,看到一个特别容易倾斜翻倒的器物。孔子围着它转了好几圈,左看看,右看看,还用手摸摸、转动转动,却始终拿不准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于是,就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
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君王放在座位右边警戒自己的器皿。”
孔子恍然大悟,说:“我听说过这种器物。它什么也不装时就倾斜,装物适量就端端正正,装满了就翻倒。君王把它当做自己最好的警戒物,所以总放在座位旁边。”
孔子回头对弟子说:“把水倒进去,试验一下。”
子路去取了水,慢慢地往里倒。刚倒一点儿水,它还是倾斜的;倒了适量的水,它就正立;装满水,松开手后,它又翻了,多余的水都洒了出来。孔子慨叹说:“哎呀,我明白了,哪有装满了却不倒的东西呢!”
子路走上前去,说:“请问先生,有保持满而不倒的方法吗?”
孔子不慌不忙地说:“聪明睿智,用愚笨来调节;功盖天下,用退让来调节;威猛无比,用怯弱来调节;富甲四海,用谦恭来调节。这就是损抑过分,达到适中状态的方法。”
子路听得连连点头,接着又刨根究底地问道:“古时候的帝王除了在座位旁边放置这种鼓器警示自己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自己的行为过火呢?”
孔子侃侃而谈:“上天生了老百姓又定下他们的国君,让他治理老百姓,不让他们失去天性。有了国君又为他设置辅佐,让辅佐的人教导、保护他,不让他做事过分。因此,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之官,大夫有副手,士人有朋友,平民、工、商,乃至干杂役的皂隶、放牛马的牧童,都有亲近的人来相互辅佐。有功劳就奖赏,有错误就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更改。自天子以下,人各有父兄子弟,来观察、补救他的得失。太史记载史册,乐师写作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士传话,平民提建议,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各种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劝谏,从而使国君不至于骑在老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他的邪恶。”
子路仍然穷追不舍地问:“先生,您能不能举出个具体的人物来?”
孔子回答道:“卫武公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人物。他九十五岁时,曾对全国下令:‘从卿以下的各级官吏,只要是拿着国家的俸禄、正在官位上的,不要认为我昏庸老朽就丢开我不管,一定要不断地训诫、开导我。我乘车时,护卫在旁边的警卫人员应规劝我;我在朝堂上时,应让我看前代的典章制度;我伏案工作时,应设置座右铭来提醒我;我在寝宫休息时,左右侍从人员应告诫我;我处理政务时,应有瞽、史之类的人开导我;我闲居无事时,应让我听听百工的讽谏。’他时常用这些话来警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走极端。”
孔子还曾在一段评论弟子的话中谈到如何把握处世的度的问题:
子张是颛孙师,子夏是卜商,两人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跟孔子谈论师兄弟们的性格及优劣时,忽然向孔子提了个问题:“先生,子张与子夏两人哪一个更好些呢?”
孔子想了一会儿,说:“子张过头了,子夏没有达到标准。过头了和没有达到标准一样,都是没有掌握好分寸的表现。”
水满了就会溢出来,事情做过头了,就和没有做够一样,因此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盈若亏。要注意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够恰到好处,既不要过分,也不要达不到标准。
凹凸人生:凹为什么总排在凸的前面
人生的风景线总是有起有伏、有高有低,但是只有首先经历低谷,我们才能更加懂得成功的喜悦;只有先处于洼地,我们才会更加珍惜高处的凉爽。
有人说,人生如水,水有逆流,也有顺流,所以人生有欢乐也有痛苦,人生少不了波澜壮阔,亦会起伏跌宕,没有谁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有人说,人生如画,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辨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各自演绎着精彩;人生又如棋,一步紧扣一步,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人生的意境到底是什么,很难说清楚,似乎什么东西都和人生有某种程度的契合,而无论什么东西又都不能完全概括出人生的复杂曲折。但是在人生的众多比喻中,最新颖也最独特的大概就是两个字“凹凸”。人们也常常会用“凹凸”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生活,但为什么“凹”总在“凸”的前面呢?想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我们首先应该看到这两个字字面上的含义。
“凹”,从字面上看,就是“口”字深陷下去。它就像一个海底,海的表面波涛汹涌,无风三尺浪,原来在这波涛汹涌的海下面却是一“凹”到底的诡秘,还蓄藏着一股吸引人们游到深海一探究竟的力量。虽然海会让人却步,但是也让人可以扬起风帆,乘风破浪、激流勇进。“凹”字也像一个低谷,看上去会让人摔到谷底,爬不出来,可是所有人都会经历跌倒再爬起来的磨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凹”更代表着一种坎坷。经历过坎坷的人总会更加成熟和稳重,不再是一朵温室里的花,不知道艰辛痛苦,也看不见外面世界的精彩纷呈,独自一个人顾影自怜。
“凹”放大说来,更是人生的一种态度。从字形上看,“凹”字恰好就是头部埋下去的样子,这正好代表了一种人生的态度。持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人不会飞扬跋扈、对他人颐指气使,也不会哗众取宠、想在人面前出尽风头。他也不会是王熙凤、杨修、祢衡,他不会把自己的小聪明、小成绩拿出来炫耀显示,也不会说花言巧语哄得他人开心,他只是埋着头做自己的事情,有成绩也有赞誉,可是他们不以此为满足。
相对于凹字,“凸”是“口”字突出来,它就像平地里的一棵树,枝叶繁茂,让人一眼就能看到,被它吸引;它又像一座大山,挺拔险峻,让人忍不住想去征服。它代表一种昂扬的态度,积极进取。“凸”字又好像卓尔不凡,像不甘平凡和渴望获得成功的形态。可是有时候树越大,越会招来大风,而山越险峻,人们越想把山踩在脚下。
“凸”放大来说,也对应着一种人生态度,那就是要“出人头地”、要“鹤立鸡群”的心态。这种心态会让人拼命奋斗,挤破脑袋去过一座独木桥。有时候,这种心态也很容易演变成骄傲和不择手段,或者带着些许的虚荣。总有一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卓越,不遗余力地卖弄自己的学识,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他也总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别人,挑别人的缺点来证明自己的优点。也许他们没有刻意卖弄或者炫耀,是靠自己的努力做到比别人出色,可是一旦走到了高处,总会不自觉地得意忘形起来。
“凹”与“凸”,连接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生的风景线,有崎岖有平坦,有低谷有高潮,有谦虚也有骄傲。凹凸可以互补,凹凸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矩形,方方正正没有间隙。回到开始的问题:既然凹凸互补,为什么凹排在凸的前面?
也许,我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凸教我们积极进取,教我们保存一颗昂扬向上的心,教我们把自己打造成出众的鸟,让人对你过目难忘。而凹教我们学会低头做人,不要做一只出头鸟,也不要做一只早起的虫子,因为出头鸟被枪打,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凹还教我们不要做一棵孤立的大树,因为树大招风,在没有足够的实力之前,也许大风会把我们连根拔起。如果不懂得凹,只会凸,我们会很快被打压下去,甚至丢了性命。所以,如果人生想要更平安、更顺利一些,我们必须在学会凸之前,先学会凹。
流入大海的河流会转弯
做人要学会灵活变通。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
从地图上看,很多河流都是曲折地流向入海口。黄河中游像一个大大的“几”字形,长江就像“L”和“W”的连接体。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复杂的地形使得河流绝对不可能沿着直线方向一直向前流动,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但就是在宽阔的平原地区,河流也总是弯弯曲曲的,这是为什么?因为只有弯曲,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延伸自己、壮大自己,最终找到通向大海的路。
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每一天,我们都在盘旋中前进,在遇到阻碍的时候,就要学会弯曲。其实,有时候弯曲并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是柔韧,一种在挫折之中保存实力的生存法则。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直路,即使为此要付出超常的代价,也不愿选择弯曲。
米洛斯岛居于地中海心脏地区,它的地理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斯巴达最初统治了米洛斯。后来雅典强大起来,慢慢地成为地中海的主宰,雅典想利用米洛斯重要的地理位置来扩张实力,就决定与米洛斯结盟,共同对付斯巴达,但是米洛斯人拒绝与雅典结盟。
雅典一怒之下,决定攻打米洛斯。在发动全面攻击之前,雅典派使节前去劝服米洛斯人投降。但米洛斯不肯投降,他们出于对斯巴达的友情,坚信斯巴达人不会坐视不管。雅典使节警告他们:保守又现实的斯巴达人是绝对不会帮助米洛斯的,抵抗只能导致更多的损失。
雅典人说:“弃暗投明是明智者最好的选择,我们提供的条件是很合理的,屈服于希腊这样伟大的城邦,应该是一种荣耀,而不是耻辱。”但是,米洛斯还是拒绝了雅典的提议。
果然不出雅典人所料,在雅典军队入侵米洛斯的斗争中,斯巴达果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在雅典的猛烈攻击下,米洛斯人最后选择了投降。为了惩罚米洛斯人,雅典人将米洛斯族所有男子处死,女人和小孩卖为奴隶。
弱小的势力如果能够正确地把握自己,就可以成为强大的势力。与雅典结盟对米洛斯人却大有好处,但他们却错过了这样的机会,选择了一条天真而愚蠢的路。
面对别人的欺压,人们往往选择用反抗来对付。但有些时候,反抗的后果就是损失更大。如果采用忍辱负重的态度对待欺压,弯下腰去,使自己的个子比别人矮一些,就会发现对方将因为你的退让而措手不及,因为他们期待的是你的全力反击。
南北朝时期,东魏的高洋尚未称帝时,东魏政权掌握在其兄长高澄的手里。高洋的妻子十分美艳,高澄暗加艳羡,而且心里很是不平。高洋为了不被高澄猜忌,做出一副朴诚木讷的样子,还时常拖着鼻涕嘿嘿傻笑。高澄因此将他视为痴物,从此不再猜忌高洋。
高澄时常调戏高洋的妻子,高洋也假作不知。后来高澄被手下刺杀,高洋为丞相,都督诸军,录尚书事,袭封齐王。朝中大臣素来轻视高洋,而这时高洋大会文武,谈笑风生,英姿勃发,与昔日判若两人,顿时令四座皆惊,从此再不敢藐视。高洋篡位后,出政清明,简净宽和,任人以才,驭下以法,内外肃然。
当时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听到高洋篡位,借兴义师的名义,进攻北齐。高洋亲自督兵出战,宇文泰见北齐军容严整,不禁叹息道:“高欢有这样的儿子,虽死无憾了!”于是引军西还。
虽然现在的生活中已不会发生因为不忍让就轻易丢掉性命的事情,但适时弯曲仍是必需之策。弯曲时更容易看清彼此更多的东西,更有利于沟通和进步,弯曲时能够掩藏实力,才能在伸展开的时候创造奇迹。
有时太能干也是一种痛苦
有时候能干也是一种痛苦,因为你的亮度遮掩了别人的光芒,别人自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你是孤独、不被人理解的,虽表面光鲜,却要承担常人想不到的痛苦。
对于普通人来说太能干常常会给别人一种压力。他们会在太能干的人面前产生自卑,而同样能干的人,又会彼此排挤,所以太能干的人经常是孤独的、不被人理解的,虽然表面上光鲜,却要承担常人想不到的痛苦,经历常人无法承受的责难。
文种和范蠡都是越王勾践身边的红人。勾践平定吴国以后,引兵北上,与齐国、晋国会盟于徐州,并且得到周平王的封赏,一时号称霸王。
范蠡虽然是越国的上将军,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对勾践的雪耻复国屡建奇功,为越王坐上霸主之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他仍然心事重重。一天,大夫文种问他:“眼下越国威震天下,号称霸王,你我官至上卿,功名盖世,为何闷闷不乐?”
范蠡苦笑着说:“俗语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大名之下,难于久居!我已决定离开勾践,你也该想想出路……”文种却对范蠡的忧虑毫不在意,说笑了一阵走开了。
第二日,范蠡给越王勾践送上一份辞呈,说:“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受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为的是复仇雪耻。今日君王已经达到目的,臣请君王赐死……”
勾践读罢辞呈,气恼地说:“难道范蠡不相信寡人?我打算将越国分一半给他,他若是真生疑心,我真要加诛于他!”范蠡心知勾践对自己并非真心实意,早晚要加罪于他,于是偷偷带上宝物珠玉,与心腹亲信乘船从海路逃走……
范蠡在齐国海边落脚之后,改名换姓,自称鸱夷子皮,耕种滩涂,劳身苦作,治理产业,几年工夫就成了当地的首富。齐国大夫听说他的贤名和才能,派人请他去做齐国的相国,可是他谢绝了。范蠡喟然长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乃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范蠡不去当相国,便不宜在此处久居,于是,他又把家财分给知友、乡亲,只带些值钱的珠宝,迁移到陶地,自称为陶朱公。
不久,他又成为当地的富豪,家资巨万,远近闻名。自从范蠡不辞而别以后,文种很觉孤单,又见勾践日夜享乐,不像从前那样敬重自己,有点心灰意懒,常常称病不朝。于是有人向勾践进谗言说:“大夫文种自恃有功,倨傲不朝,背地里勾结私党,企图叛乱……”越王勾践于是赐一把宝剑给文种,命令道:“你教寡人七种计谋征服吴国,寡人只用其中三种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四种计谋留在你那儿,我命令你去替死去的先王谋划吧……”文种悔恨地说:“这都怪我不听范蠡的劝告啊……”说完,文种便用宝剑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勾践有一句话没有说错,文种确实能干,他的七种计谋勾践只用了三种就打败了吴国,这样的谋略举国难觅。可惜,文种却难逃被赐死的下场。
因为太能干,上司总是害怕他的地位受到冲击,害怕自己的“江山”受到威胁,这就是单位里太能干的员工为什么不受欢迎的原因。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具有超乎常人的本领,也要学会低调,学会假装平庸,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免于排挤,才能顺利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有一种人生的境界叫弯曲
在与强劲的对手交锋时,迂回的手段高明、精到与否,往往是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聪明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前进,达到既定的目标。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迁都北京以后,摄政王多尔衮便着手进行武力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当时的军事形势是:农民军李自成部和张献忠部共有兵力40余万;刚建立起来的南明弘光政权,汇集江淮以南各镇兵力,也不下50万人,并雄踞长江天险;而清军不过20万人。如果在辽阔的中原腹地同诸多对手作战,清军兵力明显不足。况且迁都之初,人心不稳,弄不好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多尔衮审时度势,机智灵活地采取了以迂为直的策略,先怀柔南明政权,集中力量攻击农民军。南明当局果然放松了对清的警惕,不但不再抵抗清兵,反而派使臣携带大量金银财物,到北京与清廷谈判,向清求和。这样一来,多尔衮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主动地位。顺治元年七月,多尔衮对农民军的进攻取得了很大进展,后方亦趋稳固。此时,多尔衮认为最后消灭明朝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发起了对南明的进攻。当清军在南方的高压政策和暴行受阻时,多尔衮又施以迂为直之术,派明朝降将、汉人大学士洪承畴招抚江南。顺治五年,多尔衮以他的谋略和气魄,基本上完成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
绕圈的策略,十分讲究迂回的手段。特别是在与强劲的对手交锋时,迂回的手段高明、精到与否,往往是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
美国当代著名企业家李·艾柯卡在担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裁时,为了争取到10亿美元的国家贷款来解公司之困,他在正面进攻的同时,也采用了迂回包抄的办法。一方面,他向政府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如果克莱斯勒公司破产,将有60万左右的人失业,第一年政府就要为这些人支出27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和社会福利开销,政府到底是愿意支出这27亿,还是愿意借出10亿极有可能收回的贷款?另一方面,对那些可能投反对票的国会议员们,艾柯卡吩咐手下为每个议员开列一份清单,单上列出该议员所在选区所有同克莱斯勒有经济往来的代销商、供应商的名字,并附有一份万一克莱斯勒公司倒闭,将在其选区产生的经济后果的分析报告,以此暗示议员们,若他们投反对票,因克莱斯勒公司倒闭而失业的选民将怨恨他们,由此也将危及他们的议员席位。
这一招果然很灵,一些原先激烈反对向克莱斯勒公司贷款的议员闭了口。最后,国会通过了由政府支持克莱斯勒公司15亿美元的提案,比原来要求的还多了5亿美元。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所以,在一些暂时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面前,我们应该学着变通,不能死钻牛角尖,此路不通就换条路。有更好的机会就赶快抓住,不能一条路走到黑,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我们转过身,就会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身后也藏着机遇,只是当时我们赶路太急,把那些美好的事物给忽略掉了。
十二分的才华,一分的表露
古语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适当低调,适当含蓄,给别人留有足够的神秘感,是保存自己实力的重要手段。
有人说:你聪明是好事,但若是让别人知道你比他聪明,就变成了坏事。有才华的人自然会受到瞩目,不过也会因为受人瞩目而变得格外的辛苦。解缙就是这样的人。
解缙是明初著名才子,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欣赏他的才能,对他十分恩宠。解缙自负才高,敢言人所不敢言。他给朱元璋上了一封万言书,指出朱元璋“御下严苛”、滥诛大臣、以喜怒为赏罚等诸多毛病,又首次提出分封亲王的权力过大,恐后世会危及朝廷。
解缙所言无不深中朱元璋的弊病,然而这些都是朱元璋的大忌,前前后后群臣在奏章中哪怕有暗示、隐喻这些弊病的意思,都会被严刑处死,甚至灭族。解缙尽言无隐,言辞也犀利无比,朱元璋却体谅他的忠心,也不怪罪,对左右侍臣连声夸赞解缙“高才”。
明初宰相李善长因受胡惟庸谋反一案牵连,被朱元璋借“星变”之名杀死,举朝无人敢言其冤。解缙却想为李善长鸣不平,便和工部侍郎王国缙一道草疏呈上。
朱元璋看罢奏章后大怒,本想重惩王国缙,后来知道奏章出自解缙之手,只好置之不理,却也怕解缙再闹下去,令他无法收拾,便让解缙的父亲把他领回家,再读书10年,然后再回朝做官。这算是以残暴著称的朱元璋最仁慈的时候了。
解缙回家乡读书若干年后,时为燕王的明成祖朱棣起兵燕京,攻取南京。解缙率先到宫中朝拜朱棣。朱棣早闻解缙的才名,马上重用,让他和杨荣、杨士奇、胡广、黄淮、金幼孜、胡俨等人组成内阁,充当自己的顾问,而以解缙为主。这就是明朝内阁制度的由来,解缙便是明朝内阁的第一任首辅。
解缙深得朱棣赏识,又犯了在朱元璋手下的老毛病,无事不敢为,却不知为自己埋下了杀身的祸根。
一次,朱棣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位朝廷大臣的名字,让解缙品评其短长,解缙直言无所隐,把这些人的毛病一一揭露。这些大臣知道后,恨解缙入骨,一有机会便在朱棣面前指摘解缙的过失。久而久之,朱棣再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了。
解缙又在随后朱棣要更换太子的“易储”风波中死保太子,联络群臣,大造声势,维护太子的地位。朱棣虽迫于群臣的压力,最终没有更换太子,但因此迁怒于解缙。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因没当上太子,更是恨不得吃解缙的肉,天天寻找机会置解缙于死地。他诬陷解缙向外泄露宫廷中的秘密,朱棣也不管是否属实,便把解缙贬官为广西布政司参议。
永乐八年,解缙从广西回京述职,朱棣正领兵出塞征战,解缙没见到朱棣,便向当时监国留守京师的太子禀报事情,然后就回广西了。朱高煦知道后,便诬陷解缙趁皇上不在时,私自朝见太子,图谋不轨。朱棣因此大怒,将他投入监狱拷问,后命锦衣卫将解缙处死在狱中。
一个人有才是好事,但是不能适当地表现自己的才能,恃才傲物,就不是好事了,严重时也会像解缙一样引来杀身之祸。可见,低调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切切实实地保持低调,就要明白为人不可恃才傲物的道理。
聪明的人应该懂得,有才华但是不全露出,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古语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适当低调,适当含蓄,给别人留有足够的神秘感,是保存自己实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把才华尽显,就让他人摸清了我们的分量,抓住了我们的软肋,从而轻易就将我们打倒在地。若能把才华隐藏起来,让人觉得看不清你的实力,别人也就不会轻举妄动。
我们不会飞,是因为我们太重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纠缠着我们,如果每一样东西我们都不愿意放弃,那么无疑我们就是一直在给自己累积负担,直到将自己彻底累垮。
“水往低处流是为了积水成渊。降落,是为了新的起飞,所以我喜欢一次次将自己打入谷底。”这是北京小王府饭店老板王勇在一次媒体采访时的一段经典语录。他的职业生涯确实也证明了他的“放弃”与“再次起飞”哲学的正确。
“我是1987年从大学毕业的,学的是外贸英语专业。我被分配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那是一份很安逸、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可是没多久,我就很苦恼。那是一成不变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让我感到很压抑,我不甘心自己的热情被一点点地吞噬。
“苦恼归苦恼,但是真要做出抉择还是要下很大决心的。因为生活在体制中,它会给人一种安全感,虽然这种安全感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犹豫不决中过了3年后,我终于下决心离开,因为如果再耗下去,我可能就会失去离开的决心和重新开始的信心。”
这在当时来讲,无疑是疯狂而没有理智的表现。因为王勇的辞职无异于自己将自己打到了最底层——一个没有单位、没有固定工资、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境地。
不久,他去了一家在北京的英国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将王勇喊到办公室,将两盒印有他名字的名片和一张飞机票交给他,说:“公司派你去上海开辟市场,你明天就走。”他一下就蒙了,没想到刚上班,就给了他这么一个艰巨的任务,而且公司头儿说:“你什么时候把上海市场打开了,什么时候回来。”这其实是给他下了军令状,他没有退路了。人就是这样,当知道自己没有退路时,反而会激发出连自己都难以相信的能量。在上海的那两年,是很辛苦的两年。
从上海回来后,王勇又跳槽去了一家生产航空发动机的美国公司,做高级业务代表。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纠缠着我们,如果每一样东西我们都不愿意放弃,那么无疑我们就是在一直给自己累积负担,直到将自己彻底累垮。所以,要想能够在纷繁的生活中找到真我,让自己的梦想能够起飞,就必须学会在琐碎中搜索与选择。如果我们不喜欢某个选择或结果,就应该立刻摒弃,重新进行新一轮的选择并获得新的结果。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一些人虽然也希望全力以赴地追求梦想,可是他们总是为身边的琐事所累:朋友失恋了需要安慰;小狗病了需要照顾;同学结婚了需要庆祝……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所以每天都没有办法将注意力集中。还有一些人,他们看见最近做销售的很赚钱,就想去做销售;看到做编辑的很吃香,就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看到做设计也不错,就开始幻想自己能不能也往那个方面发展一下……想要的太多,就分不清哪些是最想要的,哪些并不是生活必需的。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懂得分辨,不懂得舍弃,那么最终我们不是被自己累死,就是一事无成。就好像鸟的翅膀上挂满了沉重的东西一样,它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飞向广阔的蓝天。所以,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后,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从生活中剔除掉。这样才能安心地朝着梦想起飞。
保持谦卑,才能生存得更久
骄傲自负的人常常认为,世界上如果没有了自己,人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实际上,这样的人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因为一骄傲,他们就会失去为人处世的准绳,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结果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它被誉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陕西省就是以跪射俑作为标志的。它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做持弓弩状。
如今,秦兵马俑坑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这究竟为何呢?
专家表示,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1.97米之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
其实,处世也是如此,保持谦卑的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就能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发展自己。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想要一直维系谦卑的姿态却不是很容易。大多数人总是害怕别人看不到自己的成绩,忽略了自己,害怕不能得到别人的重视,而给自己增加了许多寂寞。
晚清时期,被誉为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在最初的时候因为心高气傲,不懂得谦虚而常常碰壁。最初,他因为被湖南巡抚骆秉章重用而有恃无恐,要面见的官员都要对他行大礼。一次,永州总兵没有对他行大礼,并说了轻蔑他的话,他竟然将永州总兵一脚踹出门去。
永州总兵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就将此事奏与了皇上。皇上听后十分生气,当即宣布要将左宗棠就地正法。听闻此事,左宗棠才感到了害怕,赶紧收拾东西,离开了湖南,投奔了曾国藩。
后来,因为曾国藩的举荐,左宗棠才免于一死,并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左宗棠因为不懂得谦虚而吃尽了苦头,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因为骄傲自大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呢?
福特说:“那些自以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会再有什么奋斗的决心。有许多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成功了。他们努力过、奋斗过,战胜过不知多少的艰难困苦,流血牺牲,凭着自己的意志和努力,使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了现实;然后他们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功,便经受不住考验了。他们懈怠起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后慢慢地下滑,最后跌倒了。古往今来,被荣誉和奖赏冲昏了头脑,而从此懈怠懒散下去,终至一无所成的人,真不知有多少……”能够一直以谦卑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人,总是少之又少,这也就看出了谦卑的难能可贵。
古人常说:“谦卑者其实最高贵。”这是因为谦卑是高贵者的通行证,君子懂得谦让,因此行万里也会路途顺畅。品行不端之人好争斗,因此还未动步,路已被堵塞。君子知道屈可以为伸,因而受辱时不反击,知道谦让可以战胜对手,因而甘居人下而不犹豫,到最后时,就会转祸为福,让对手知错而成为朋友,使怨仇不传给后人,而美名远扬,以至无穷。君子的道行不是很宽宏富足吗?况且君子能忍受纤微的嫌隙,因此没有打斗之类的祸患。品行不端之人不能忍受小忿,结果酿成巨大的耻辱。
当然,一个人能够做到谦虚谨慎一般都带有天生的成分,更多的还是见多识广的缘故。许多人先前是心高气傲的,常以为天下人皆不如己,但在现实中处处碰壁之后,再翻开所读的书,找到了碰壁的理由,而且对这种理论体会得更加深刻。这种现实环境不是简单的对错能划分、定义得了的。为了与环境共融,狂妄的人应渐渐收敛起自己的个性,变得谦卑宽容。但要把谦卑包容与唯唯诺诺、个性软弱区别开来,谦卑宽容是一种处世态度,属于一种收敛型性格,并非心无主见、胆小怕事,而是以退为进或顾全大局的处世策略。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谦卑者,常有福。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唯有如此,生命才能拥有一种无法言传的尊严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