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通识读本:选择理论(中文版)
- (英国)迈克尔·阿林厄姆
- 1009字
- 2021-04-04 03:11:11
第一章 选择与欲望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生涯。选择家庭。选择大彩电,选择洗衣机、汽车、CD播放机和电动开罐器。选择健康、低胆固醇和牙科保险。选择固定利率抵押还贷。选择人生第一套房子。选择你的朋友。选择休闲装和相配的行李。选择分期付款买一套三件套的家具……选择你的未来。选择人生。
但为什么我要做那样的事?我选择不去选择人生:我选择其他的事。理由?没理由。谁需要理由?
这是电影《猜火车》开头的画外音。但这个叫瑞顿的小伙子,他的选择是否合理?他选择“其他事”,而不是“人生”,这是他自己的想法:尽管我和你可能不会这样选,这样的选择本身并不是非理性的。正如人们所说,爱好不容争辩。但瑞顿号称这样选择没有理由却是另一回事。正如语言所暗示,并且我们将要看到的,在理由和理性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事实上,瑞顿自己也很快给出了一个理由:
人们以为那就是关于痛苦、绝望、死亡以及所有类似主题的屁话,这些当然不能忽视,但他们忘了其中的快感。否则我们就不会做。毕竟,我们不傻。至少没那么傻。
瑞顿的想法很实际,他又继续说道:
吸毒的时候,你只用操心一件事:弄到毒品。不吸毒的时候,你就得操心所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杂事。没有钱:没有酒喝。有了钱:喝得太多。没有女人:玩不起来。有了女人:麻烦不断。你得操心账单,操心吃的,操心某个永远赢不了球的足球队,操心人际关系,以及所有根本无关紧要的一切。
图1 《赫拉克勒斯的选择》:美德VS恶行(保罗·德·马泰斯,1712)
所有的选择,正如瑞顿的选择一样,源自于内心和大脑。内心提供激情,大脑则给出理由。那些基于细致入微的推理却缺乏欲望的选择是空洞的。但只有激情、没有理由的选择则难以付诸实施:它只适合于某个气急败坏的孩子,既想回家,又不想回家。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选择理论,同时也是逻辑学本身的创始人。他指出了选择、理由和欲望之间存在的联系:“……选择的根源在于欲望以及对结果有所预见的推理——这就是为什么选择不可能脱离……理由而单独存在”;或者,更简要地说,“选择就是深思熟虑的欲望”。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领袖大卫·休谟(1711—1776)说过这样的名言:“理性是并且只应该是激情的奴隶。”激情本身,即使是瑞顿那样的激情,既不是合理的,也不是不合理的:“在任何情况下,激情都不能被称做不合理。”因此,“宁愿世界毁灭也不愿划破手指,这种做法并不违背理性;为了让一个印第安人免受些许不快而选择自己倾家荡产,这对我来说同样不违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