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军队和人力

军备竞赛会通向战争?

早在1914年,贝特曼·霍尔维格的秘书库尔特·里茨勒便以笔名出版了一本叫作《当代世界政策特点》(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World Politics)的书。他在书中论述,如今在欧洲大地上正进行的史无前例的军备竞赛,可能是“当下存在的最具争议、最紧迫和艰难的问题”。一向热爱解读战争、但总是贬低人力在战争中作用的爱德华·格雷爵士在不久之后也接受了这种观点。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正是欧洲大陆上与日俱增的军备竞赛造成的不安和恐惧使得战争一触即发。对于我来说,这是对于战争最真实的解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最真实和最终原因。”

那些苦苦探寻重大历史事件起因的历史学家们很自然地将战前的军备竞赛归咎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端。正如戴维·史蒂文森所言:“不断发展壮大的军备扩充……是最终导致灾难的重要影响因素……军备竞赛……是战争爆发的必要先决条件”。戴维·赫尔曼的理解更深一层:通过制造“赢得战争的机会之窗”已然关闭的氛围,“军备竞赛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还猜测,如果弗朗茨·斐迪南早在1904年,甚至1911年被刺,恐怕就不会发生战争了;正是“军备竞赛……以及对未来战争或势在必行、或可以阻止的种种推断”,才使得1914年那场行刺成为战争的导火索。

然而,史蒂文森和赫尔曼两人都不得不承认,历史上并没有明文记载,战争是由这些军备竞赛导致的。冷战告诉我们,军备竞赛能够使两个力量集团避免发生交火,并且能够最终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让一方崩溃。相反,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了“非竞赛”的危险:如果英国和法国在1933年以后效仿德国重整军备,希特勒说服其将军们将莱茵兰军事化或者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难度便会大大增加。

1914年以前的军备竞赛的原因在于:某一方输掉了比赛,或者认为自己正走向失败。这种想法会说服该国的领导人,不如在自己大幅度落后于别人之前,在战争上赌一把。里茨勒认为“如果是考虑爆发战争的话,一个国家越把自己高度武装,其对他国就越具威慑力”,但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与此相反,对在军备竞赛中处于落后地位并试图付诸一战的一方来说,落后带来不利因素的影响范围是极其小的——或者仅仅

是想象中的劣势。德国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尽管它认识到自己在军备竞赛中落后于其他国家,它依然以极端的军国主义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