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氏县、龙门山、龙门口

【】【】《水经》条文下有郦《注》文,笔者选读某条《经》文里的《注》文,有时分在多节。现以【】为标识,意为接上节的同条《注》文。 河水又南,洛水自猎山枝分东派洛水:这是指西洛水。,东南注于河。昔魏文侯筑馆洛阴,指谓是水也。

又南过皮氏县西。

皮氏县,王莽之延平也王莽之延平:王莽在位时曾大量更改地名,详见《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也记录了不少王莽时曾用过的地名。,故城在龙门东南,不得延径皮氏,方届龙门也“皮氏县”至“龙门也”段:郦道元辨正皮氏县故城的位置。

又南出龙门口,汾水从东来注之。

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岩际”两句:指崖壁上刻有文字,记述大禹治水功绩。。岸上并有庙祠,祠前有石碑三所,二碑文字紊灭,不可复识,一碑是太和中立太和:曹魏明帝及北魏孝文帝先后使用“太和”年号。郦道元没有说明是哪一个太和,推断应该是北魏孝文帝太和。。《竹书纪年》:『晋昭公元年,河赤于龙门三里』;『梁惠成王四年梁惠成王:即魏惠王,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梁惠王。,河水赤于龙门三日』。京房《易妖占》曰京房:西汉易学宗师之一,为“京氏易”学派开创者。:『河水赤,下民恨。』

译文

河水又往南流,洛水从猎山往东分出水道,向东南流,注入大河。昔日魏文侯在洛水北岸建筑宫馆,指的就是这条水道。

又往南流,经过皮氏县西面。

皮氏县,王莽时称为延平,故城在龙门东南面,(河水)不可能绕道先经过皮氏县,再到达龙门。

又往南流,出龙门口,汾水从东面而来注入。

昔日大禹在积石山疏导黄河,在梁山打开缺口,相传就是在这地方。亦即《尚书》所说的龙门。《魏土地记》说:“梁山北面有龙门山,大禹所开凿,贯通孟津河口。”阔八十步,岩壁上刻有大禹治水的事迹,他遗留的功绩仍然保存。岸上又有庙祠,祠前有石碑三座,其中两碑文字已经磨灭,不可以辨识;另一石碑是太和年间所立。《竹书纪年》记:“晋昭公元年,河水在龙门变成红色,绵延三里”;“梁惠成王四年,河水在龙门变成红色,连续三日”。京房《易妖占》说:“河水变成红色,老百姓有怨恨。”

赏析与点评

黄河流经壶口和孟门之后,会合从东面而来的汾河(汾水),会合处的对岸(西岸)是龙门山,相传大禹治水时,凿通了龙门山,把河水引向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