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发现自己:读懂人性,驾驭人生(1)

  • 战胜自己
  • 叶舟
  • 4893字
  • 2017-04-06 16:11:04

发现自己,是一切成功人士迈向预想中的美好明天的起点。认识自己才能读懂自己,读懂自己才能读懂人性,读懂人生才能认识真理。

没有人能想象你的明天有多么伟大,真正的伟大只源于你自身,最伟大的艺术就是做你自己,你必须走在自我独创、自我实践的路上。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是成功最重要的前提。只有看清自我的人,才能战胜内心的迷茫,才能正确设计自己的人生航向,驾驭自己的人生航向。

【第1章】探寻自己——看清自己的真实面孔

“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神庙里唯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

我们在日夜渴望自己成功的同时,实际上对自己知之甚少。常以为自己做的,就是自己最好的想法,其实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误解。尼采曾说:“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认识自己,是战胜心中的迷茫、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认识自己的人最睿智

有句古语,叫做“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人心难测。知人难,为人知更难。而要知己,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有“人贵在自知之明”之说。

然而,一个人要想认识自己,又谈何容易?一辈子不认识自己而做出了可悲之事的大有人在。在今天,还有一部分青年正是由于不认识自己,不充分理解今天这个社会中的情况,而受不得一点点挫折、打击,悲观、失望、苦恼、抱怨、彷徨,终日在哀声叹气、无所事事中把时光轻易地放走。

认识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但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做人的一个最起码要求。

对于有些人来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只有自己不知道。由于难得有一个真实的参照系来评估自己,所以,我们往往能够很自信地干傻事。

请你先好好地认识自己吧!你也许解不出那样多的数学难题,或记不住如此多的外文单词,但你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着自己的专长,能知人善任、排难解忧,有高超的组织能力;也许你的理化差一些,但写小说、诗歌却是能手;也许你连一张椅子都画不好,但你却有一副动人的好嗓子。也许……所以做人,先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如果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一件工作或一门学问刻苦认真地做下去,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认识你自己,就好像你多了一双睿智的眼睛。

古人早就说过:“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在你认识了自己之后,你才能自信起来,坚定起来,成为有韧性有战斗力的强者。

认识自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认识你自己,充实你自己,这样你就不会哀叹:世界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点。

要正确了解自己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近去世的日子里,知道自己的日子不长了,就想考验一下他的得力助手。他把助手叫到面前说:“我所剩的日子不多了,你得帮我找一个人把我的思想传承下去。”

助手点了点头。

苏格拉底又说:“我要找的人一定是最优秀的传承者,他需要具有非凡的智慧,还要有自信与勇气。我一生都在选,到现在都没有找到,你能帮我找到一位吗?”

“可以。”助手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很慎重地说,“放心吧,我一定会尽最大能力去寻找的,尽力实现您的愿望。”苏格拉底没有说什么,只是笑了笑。

此后,那位忠诚的助手不辞辛苦地通过各种办法开始四处寻找。当他带着他找到的每个人去见苏格拉底时,却被他一一否定了。当苏格拉底病得快不行了,那位仍然一无所获的助手来到他面前,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拉着助手的手说:“辛苦你了,不过,你找的那些人都不如你。”

助手心里非常感谢苏格拉底的器重,但是他并不相信自己会有那么大的才华,于是说:“你放心,就算找遍全世界,我也一定会帮您找到你需要的人。”

苏格拉底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

在苏格拉底弥留之际,助手还是没有找到最优秀的人,他非常惭愧地来到苏格拉底的床边说:“对不起,我让您失望了!”

苏格拉底只是说了句:“你对不起的是你自己,而失望的是我。”

然后失意地闭上了眼睛,过了许久才说:“本来,最优秀的人是你自己,只是你一直没有自信,才会把自己给忽略了。其实,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优秀的,而最大的差别就是你如何才能认识自己、如何才能发现自己能力……”

话还没说完,苏格拉底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他曾经非常关注的世界。

成功永远在路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苦苦跋涉,追寻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只有正确的了解并认清自己,才能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发现自己是一种能力

发现自己这种能力的获得,使人的思想和情感有了往高尚和纯粹境界提升的可能。

人缺乏发现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对自己的审视、怀疑、反省、忏悔的能力,缺乏深入深究事物真相和本质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对自我认识不清,便会被自己蒙蔽,糊里糊涂地虚耗和损害自己的生命,甚至给别人、给社会带来伤害。

发现自己,就是发现另一个自己,发现假面具后面一个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的各个部分,发现自己的局部、偏见、愚昧、丑陋、冷漠、恐惧,发现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创造力、想象力和独特个性。

实际上,一个人多多少少是分裂的,在各个分裂的自我之间进行平等、理性的对话,正是一个人内省的过程,正是一个人的悟性从晦暗到敞亮的过程。正如真理愈辩愈明,在各个自我之间的诉说、解释、劝慰乃至激烈的辩论中,人心深处的仁爱、智慧和正义感就可能浮现出来。

古希腊哲学家安提司泰尼是善于发现自己的。他看到铁是被锈腐蚀掉的,他评论说,嫉妒心强的人被自己的热情消耗掉了——他是在同自己的嫉妒谈话,对自己潜伏着的嫉妒作出严正警告。他常去规劝一些行为不轨的人,有人便责难他和恶人混在一起,他反驳道:医生总是同病人在一起,而自己并不感冒发烧——他是在同自己的德行和自信谈话。他认为,那些想不朽的人,必须忠实而公正地生活——他是在同自己的信念谈话……

一生与孤独为伴的哲学之父、后精神分析大师克尔恺郭尔,更是一位善于发现自己的人。他在世时,整个世界都不理解他,甚至敌视和厌弃他。他一方面向整个世界的虚伪和庸俗宣战,另一方面回到自己的内心,不厌其烦地同自己谈话。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一万多页日记,也就是说,他几乎天天在同自己谈话。然而,正是这个“真正的自修者”,这个与人类社会格格不入的“例外者”充满绝望和激情的自我倾诉,许多年后成为震撼人类的伟大启示。

伟大的诗人都善于发现自己。因为只有善于发现自己,作品本身才更具真实性,更有穿透事物的尖锐性。

请看里尔克的最辉煌的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不和任何人见面,除了对自己的内心说话之外,绝对不开口——这的确是我立下的誓言。”

所谓“对自己的内心说话”,就是写诗,换一种说法,写诗就是诗人同自己谈话的一种方式。在同自己谈话的过程中,诗人把自己在生命冲突中体验到的种种图像精确地呈现出来,从而让我们看到了生存的陷阱、灵魂的锯齿、信念的血痕以及万物的疼痛。

诗人的声音必然是可靠的、真实的,摒除了所有虚伪、怯懦、狂妄和矫揉造作。世界上最感人的作品往往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比如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卡夫卡的《城堡》和《变形记》、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西蒙娜·薇依的《书简》……

发现自己,既是一种能力和智慧,又是一种德行、一种高贵的人格境界。

找回自己,给内心一个答案

一个人属于自己的重要标志是拥有能够独立思考的头脑。有些哲思未泯的人总想挣脱“失静”状态,寻觅净地,力图重新拥有自我。

“你最钟爱的是什么?充满了你的心灵,让你感到无比幸福的又是什么?”你若认真反思自己的内心需求,一定可以找出答案。

因为“自我”并非隐藏在内心深处,而是在无法想象的高处,至少是在比你平日所认识的“自我”更高的层次里。真正认清自己的内心渴望,唯有发自天性。唯有自己,才有资格成为自己的安慰者与解放者。

清人钱泳曾说过:“贫贱近雅,富贵近俗,雅中带俗,可以资生,俗中带雅,可以处世。”

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对着一幅自己的艺术作品不停地看,然后闭目,记住它并遐想。在洗心养神之际,你也许想起了一段童年的往事,也许想起了自己曾经历的最血光的商战,也许……这也算是一种雅俗之间的“资生”“处世”之道吧。蒙田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懂得让自己属于自己”,“必须阖门闭户重新拥有自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必须为此奢华付出的最沉重代价,莫过于不能拥有自己。在高速度、快节奏、多关联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失去了往日的悠闲,精神上高度紧张。万千讯息奔来眼底,瞬息万变的事物需要及时处理。在眼快、手快、脚快、嘴快、反应快,五官四肢躯体综合大繁忙中,唯一闲置起来的却是一个思考的大脑。静不下来的头脑形同空置。大脑需要在宁静中工作。快节奏生活可能训练出快速机敏、准确反应的大脑,却往往失去了哲人式的恬静深思的大脑。

那种总揽全局的综合审视,大尺度联系的高阔视角,复杂脉络的仔细梳理,缠绕层面的小心剥离,以及思路不通、灵感未至时的耐心等待,找到突破点后的深入掘进,融会贯通后的乘势扩展……这一切都必须有一个从容自由的头脑,一个宽舒自主支配的生存空间,以及一个宁静无噪、无扰无迫的平和心境。

而在嘈杂忙乱中生活的现代人大多是“失静”之人。你必须属于快速的“流”,人生如萍,宛若不系之舟,在激流簇拥下,最难自持。崇尚简单生活的梭罗是持有自家生命宝券的真正富有者,能够最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命。他认为:“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他悠然地说:“我最大的本领是需要极少”,“我爱给我的生命留有更多的余地”。生命在他手中支配得游刃有余。与此相反,一些拥有大量金钱的富翁,却被自己的黄金“焊”在某个高位上动弹不得。梭罗不无怜悯地说:“我心目中还有一种人,这种人看来阔绰,实际上却是所有阶层中贫穷得最可怕的。他们固然已积蓄了一些闲钱,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摆脱它,因此他们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位高自囚,富极如贫,事物常常是这样两极相通。

在第一时间接纳自己

谁都想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们总期望着自己更漂亮些,更动人些,因为美丽不仅带给人们感官的愉悦,还能增强自信。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一个人接纳另一个人很难,但一个人接纳自己更难。我们时常对自己不满,为自己的缺点懊恼与烦闷,千方百计想掩饰。面对自己时,我们常常会陷入惧怕与悔恨中不能自拔。

但是,自己又不像别的物件,不喜欢了就可以随时扔掉;也不和别人一样,合得来便相处,合不来便分手,用不着去委曲求全。我们自己不可能把自己扔掉,除非自己结束生命。自己随时都在纠缠着自己,无论你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满意时,它和你在一起,不满意时它同样不会离开你。生命的无奈也在于此。

有的人很早就接受了自己,有的人至死都无法接受自己。尽管我们知道,相貌、性格和生命一样,都是我们所不能自由选择的,然而,对于自己的不满意,却时刻折磨着我们。丑陋使我们不敢大声讲话,不敢仰起头走路,不敢面对他人的注视,在美丽的人面前,我们更本能地感到自卑。总希望有一天,魔镜会突然出现,告诉你是天下第一美人。

性情也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虽然我们并不对自己的容貌与性情负完全的责任,但我们却不得不每日面对它。苏格拉底能够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才宣称自己自知其无知。我们虽不能像苏格拉底那样,自知学浅,但接受自己是无知的,却是可以做到。

接受自己,有多种方式,有的人对自己的优点,不去自己挑明,而千方百计诱导别人说出,虽然只是说的人不同,可这其中的奥妙就很深了。自己说的,那叫自我吹嘘,叫逞能;别人说的,是“客观”,是“实事求是”。聪明的人最善用这一招,临了还会让对方说一句,你真谦虚。

对于自己的缺点,我们难以接受,更不愿意被别人指出,尤其是当众指出。领导每次作完报告都要说“欢迎批评指正”之类的话,你可千万不要当真。这意见不能“指”,更不能“正”,只能当作没有,最好本来就没有。不然,你肯定会免费获得许多“小鞋”穿。

比较聪明的一种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自己知道了,自己觉察出问题,神不知鬼不觉地改掉,这才是上上之策。

明智的做法就是,三缄其口。不要那样不厌其烦地告诉别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那其实是在自欺欺人,一味地想要改变自己,求全求多。内向的人,希望自己能开朗些,外向的人希望自己深沉些,直率的人希望自己圆滑世故些,圆滑世故的人希望自己简单快乐些,都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