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故事的开头(1)
- 我们那些传奇(全集)
- 柳晓楠
- 4907字
- 2017-04-14 11:17:48
这依然是个略感湿热的白天,淡淡的阳光被包裹在一层轻薄的雾气中,让这座城市的鲜艳中和了一点温顺的柔和。那些许似有似无的清凉得益于昨夜今晨的一场小雨,它赐给了人们点点闪亮的晶莹,凝结在每束热带植物的枝叶和那些金碧辉煌的寺庙屋脊上。
十一月份的曼谷就是这样的天气。
张国柱轻轻地放下碗筷,注视着自己的妻子黄雅英,她的午餐还没有结束。男人的眼神稍显得有些不够沉静,但这似乎并不代表着催促,而是一种微妙的无措与紧张,就好像是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希望时间过得更快还是更慢。
这是一对来自北京的中年夫妇,年纪都还不到五十岁,平素的衣着和轻缓的举止让两人完全有别于周遭那些同样来自中国的旅游者们。今天,一群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让这间华侨小旅社的餐厅里充满了嬉闹与喧杂,他们在高声谈论着一切关于这个国度的新鲜见闻,而张国柱和黄雅英似乎也已经习惯了每日餐时都沉浸于这种宽怀的倾听当中。
黄雅英了解丈夫的心情,因为她同样也感到了今早醒来后的心跳要明显地快于往日。这是他们来到曼谷后的第七天,而且这一天也真的是如同期望中的那样,成为了此次泰国之行当中的最为重要的一天。
但黄雅英并没有去刻意加快自己的速度,而是拿过丈夫的碗又盛进了多半碗清淡的面汤,轻声说了句:“再喝点儿汤吧。”这种与寥寥的青菜一起清煮着的几乎不加任何油盐调味的宽面,是女人特别拜托旅店的华人老板兼大厨为自己和丈夫所准备的,也是在这里最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舒适的食物。
而张国柱见此便也又接过了碗,重新放到了自己的嘴边……夫妻俩在一起努力维系着这不想失去的安稳与平静。
就这般一整个中午……
步出这家旅社的门口就是流经曼谷城区的湄南河的一条支流水道。午后时间,水面上已经挤满了那种细长的木质小船,上面排坐着来自外国的游客们或是满堆了各式准备出售的水果、小吃和纪念品,交次迎错,往来穿梭。在河岸边,鳞次栉比的露天贩摊可以用一望无垠来形容,那些令人丧失理智的泰式美食在散发着诱人的魔力,它们包括了用大量的辣椒和咖喱烹制而成的火红螃蟹,蘸上了虾酱和鱼露的烤鸡、鱿鱼以及炸香蕉,还有用透明的大玻璃樽满装着的新鲜椰奶与芒果、菠萝、柠檬等色彩各异的瓜果榨汁。
张国柱夫妇安静地穿行在这片身旁的繁华之中,走着自己的路。他们希望在下午三点钟之前抵达位于曼谷市中心的泰国国家体育馆(The National Gymnasium of Thailand),距离这里不远也不近。去那里,乘坐曼谷市的轻轨列车会最为便捷,不过在此之前,他们要先求助于一位刚刚结识了的本地朋友。
“突突车”(TukTuk)是一种在东南亚很为常见的由三轮摩托车所改装而成的小型出租车,而一位好的突突车司机也往往会是初到曼谷后人生地不熟的外国游客们得以仰仗的第一线草根向导。眼前这辆可载两人的小突突崭新而洁净,蓝色的钢板外壳和红黑相间的皮革座椅闪烁着光泽,黑色的塑料顶棚下除挡风玻璃以外三面空敞。它的司机是一名皮肤黝黑的精壮小伙儿,发不准泰语名字读音的张国柱管他叫“阿瓦”。阿瓦是由旅店老板介绍来的,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和张国柱交流,他负责每天准点把两位中国朋友送到轻轨车站。
伴随着路边涂抹着鲜红油彩的大象颈下的清脆铃声,突突车穿过了一片风格完全不同的居民街区。这一带宁静祥和,空气中飘洒着佛的祝福,披着橘红色裹袍、挎着棕色布包的泰国僧侣们或独自一人,或三五一队,悠然地踏着拖鞋清闲漫步,在接受着人们虔诚的施舍与馈赠。而在沿途的一间间民宅和店铺前,还不时能够看到一些浓粉盛装的泰国妇女正在专心地用小刀切削雕刻着香蕉的茎叶,并为之配饰上了艳丽的折纸与彩花。不少制作好的成品就摆放在门前,那是如此美丽的一捧捧芬香的花团,每一件都是溢漾巧思的精致天工,让人惊叹着这是今生所能见到的最美的事物。她们是在制作“水灯”。
“今天就是泰历十二月十五,水灯节呢!”阿瓦不失时机地提醒着他的乘客。
“水灯节”是泰国人极为看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弥泛着炫绮东方风情的美轮美奂之夜。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制作出精美的燃点上了蜡烛的水灯去漂流在湄南长河的清澈水面之上,同时,也会向空中施放出孔明灯和烟火,来以此寄托内心里对于美好的梦与爱的向往和忠贞。当点点熠熠的繁星将水空相接,寂静中,幽柔而空灵的歌声在远方吟动,花与叶承载着心的暖,徐徐游向天际,那正是人们为了拥吻真美而进行着的一场至纯至洁的典礼祭祀。传说中,这一夜如果可以和生命里最为重要的亲人们一起共度,那些梦想之中的所有夙愿就都可以伴随着漫天灿烂焰火的到来而得以成真。
并且,泰国政府每年也都会在这类节日期间组织多场盛大的文艺演出,以及承办一些高规格的国际体育赛事来借以吸引游客。
在这段不到十五分钟的路程上,黄雅英一直在目不转睛地欣赏着沿路的风景,虽然已经看过了五遍,但她还是决定要在今天细致地再看一遍,因为她知道这已将会是最后的一遍了。这是黄雅英这辈子第一次出国,并且也是第一次和所有的家人们一起同处在了北京以外的另一座城市里。她的一家除了她的丈夫,还有他们的独生女儿张雨心。
黄雅英与张国柱靠得很紧,女人贴附在丈夫的臂膀上,既为这难得的一刻感到幸福,又在为那即将来到的并不确定的下一刻而承受着被揪紧了心房的煎熬。而张国柱则是用他宽厚且又温暖的手握紧了妻子,一如他在这二十多年来一直所做的那样。
轻轨站到了。平时这趟车程的费用是五十泰铢,而张国柱今天给了阿瓦一百元,并告诉他,今天是最后一次坐他的车了。阿瓦听后,把合十的双手真诚地举在了额头前并深深地鞠下了一躬:“祝你们好运,也祝她好运,佛会保佑她的。”张国柱看着阿瓦,还以了一个真心对待朋友的笑容:“谢谢,我们也祝你以后好运,阿瓦。”……
轨道列车疾驰于高架桥上,张家夫妻透过车窗在俯视着这座城市。眼前,现代感四溢的摩登楼宇在尽情挥洒着挺拔,而那些如纯金般光辉耀目的宏大庙宇和皇家古建筑也仿佛都在恣意地向人们炫耀着,它们身上那份珠光宝气的精雕细琢到底曾耗费掉了多少个千年。
在这段轻轨行程中有一处路上的景观两个人每天都会格外地关注,那是块设置于某一川流熙攘的十字路口一角的巨型楼顶电子屏幕,这几天来,一直在循环播放着同一部引人注目的广告宣传片。那部片子是半个多月前摄制完成的,画面炫丽精美,内容是为了推广与造势此刻正在曼谷举行着的一项国际体育赛事:“第一届世界女子自由搏击锦标赛”。
在片子里,世界各国明星级别的女子自由搏击运动员们都有亮相,当介绍到中国队的主要选手时,背靠背地出现了两名女孩,右边的那一位拥有着飘逸的长发、高挑的身材和俊俏的面庞,穿着蓝色的运动紧身衣,面对着镜头在微笑。她就是张雨心。
是的,张国柱和黄雅英的女儿张雨心参加了在曼谷举行的世界女子自由搏击锦标赛,并且,进入到了今天的决赛日。
列车继续向前奔驰着,途经了在到达国家体育馆前的最后几栋值得一看的建筑。那又是一座在曼谷几乎随处可见的寺庙,金黄与绿青色交叠着的屋顶上,每处檐角都延展出了一副弯翘的枝干,就像是藏羚羊的角,而殿群中央高耸起的浮屠塔尖则是威严地直刺向了天顶的云端,令人远远望而生敬。
但相对不太一样的是,这里还有几尊硕大的佛像雕塑挺立在了露天。
黄雅英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泰国会有着如此众多的“青面獠牙”造型的佛祖。这些佛像通体披戴着金质的头盔与铠甲,而所有裸露出来的肌肤和面部则全部涂成了严苛又突兀的蓝色,他们怒目圆睁地面向着善男信女,却也得来了最为臣服的跪拜与丰厚的供奉。
或许,慈祥或狰狞的主观感受本就是寄存在了人心的无形幻化之中,当你真正做到了悟由心生的时候,便是空色回转,万物为无,而人之一生一梦也就概是如此了吧……坦白讲,黄雅英并不懂得那些深奥的佛学哲理,就只是在忽然之间有了点直白的感慨而已,同时,她也开始感觉到,这些神明在本质上也肯定不会真的像是看上去的那么可怕。于是,她便也学着这几天常见到的泰国人的样子,把双掌合于胸前,闭上了眼睛……
大约在下午两点四十分的时候,张国柱和黄雅英到达了曼谷国家体育馆。
这是一座宏伟而富含着泰国人民族底蕴的著名体育馆,不论是在文体还是政治领域。这里曾经举办过无数次的泰拳比赛,其中可以载入史册的经典对决不胜枚举。这里也很多次成功地上演过世界各地不同流派格斗术间针锋相对的自由搏击赛事,根基为泰拳的本土男女选手们也都是战绩彪炳、领尽风骚。
在体育馆的外围环廊中,悬挂着泰国各个时期的如民族英雄般礼受敬拜的先辈拳手们的油笔画像。而在这些画像的下方就是本次赛事的组委会特别为参赛各国代表团所开辟出来的,用以推介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武术格斗项目的自我宣传展区。这一带很吸引人,也非常热闹,有时会有精彩的现场表演,就像是个嘉年华。张国柱偶尔也会在中国代表团的展位前驻足一下,这里立有一幅巨大的李小龙身穿那图腾样的黄黑相间运动装向着天空高高侧向踢腿的全景图片,而每当中国队的选手们获得了胜利的时候,还会向大家赠送出软质的双节棍玩具来作为庆祝加留念的幸运小礼物。
走完严格的安检流程,夫妻俩进入到了体育馆的内馆。
近期才进行过特别修葺的场馆内部分外明亮、洁整,且富有着金属光晕,显得很有些前卫科技感。整馆的固定与临时座席总共可以容纳下一万余人,由于是属于较早落座的观众,此时张国柱和黄雅英的身边还尽是一些空座位,不过以他们的估计和官方所公布出的门票销售数据来看,今天这里必定将会是一个座无虚席的爆满状态。两人的门票是自费购买的(不含餐全场次套票),座席的位置并不算太好,望向场地中央的比赛擂台的角度有些偏,而那里也就是近日以来各国运动员们连番激斗的核心主战场了(自半决赛日起设为单一擂台)。
正式比赛会在下午四点准时开始,在此之前,先入场的观众可以一边欣赏着各国艺人们带来的垫场演出,一边兼顾着擂台正上方所吊装的六面电视大屏幕,来以此回顾一下今天各级别决赛的出战选手们所走过的连胜晋级之路……
此时此刻,体育馆内负责影像转播工作的各国电视工作者们也都开始了他们最后一天的忙碌。泰国本地电视台负责制作面向全球的卫星直播信号,摄像师和导播们已在进行着例行的测试调制,而场馆北面主席台的正上方就是各国电视台为本国观众提供母语现场解说的专用评论席,其中有几家现在也已是提前展开了主持人对特邀嘉宾的赛前访谈。
何耀强与现场解说员并肩坐在这略显局促的小隔间里,等待着耳机中北京演播室的导播提示将音频信号切换到他们这里的技术口令。这里是中国电视台的转播评论席,由于本次世锦赛中国选手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已经引起了国内观众们的强烈关注,所以今天特别在赛前一个小时就开始了对最终决赛日的全程现场直播。
“观众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杨健,今天我还是在泰国曼谷的国家体育馆,继续为您带来第一届世界女子自由搏击锦标赛的现场转播。”口令传来了,现场解说员开始了他的工作。“今天是本届世锦赛的最后一个比赛日,也是最终的决赛日,所以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中国国家女子自由搏击队的副总教练,何耀强何指导来作为我们今天现场解说的评论顾问。”
“大家好。”何耀强向前躬了躬身子,以便让自己可以调整到最能够凑近麦克风的舒服姿势。这是一位三十六七岁,有点小帅的南方男人,他皮肤白皙、面容精致,眼神中饱含着亲和与儒雅,而嘴角上似乎也总是挂着一丝惯常性的淡然微笑。
“何指导,我们都知道本次世锦赛上咱们中国姑娘们的发挥非常出色,在总共四个级别当中,中量级和次中量级咱们都进入到了最后的决赛,尤其是在次中量级上,中国选手丁建秋和张雨心实现了在决赛中的会师,而在重量级和轻量级的竞争中,中国运动员也分别都打进了四强和八强。”杨健开始抛砖引玉了。
“是的,本次比赛我们的运动员发挥了她们的水平,丁建秋和张雨心基本上已经是世界同级别选手中当之无愧的强者,而闯进了中量级决赛的隋清也具备着相当的实力。”何耀强也很快进入了角色。
“那么根据赛程,今天下午将率先决出轻量级和重量级的冠军,之后再依次进行中量级和次中量级的决赛。这样的安排也是很有意思,一般搏击类赛事的出场顺序往往都是量级越大,也就是体重越重的组别越靠后,而本次比赛却打破了这个惯例,这是不是也和女子自由搏击项目当中偏中量级别的运动员们多会体型更加优美、形象更为出众,也更能够有效地吸引到观众们的瞩目有关呢?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