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奇思妙想猜成语——成语谜语

成语谜语,就是以成语为谜底的谜语。除了传统的以描述性文字为载体的谜语之外,现代成语谜语的谜面有很多创新的形式,比如以数字为谜面的“数字成语谜”,以各种图形为谜面的“看图猜成语”,还有以歇后语、诗词名句为谜面的成语谜语等。

本章精心准备了不同形式的猜成语的方法,请积极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跟随我们一起畅游在谜语游戏的王国里吧。

看文字,猜成语

看文字猜成语,是成语游戏中经常见到的形式。你可以根据文字的形状、结构、意思等方面的特点进行联想。

回(    )

答案:表里如一

哑(    )

答案:有口难言

闹(    )

答案:门庭若市

吝(    )

答案:出口成章

炭(    )

答案:头重脚轻

乖(    )

答案:乘人不备

泵(    )

答案:水落石出

浮(    )

答案:水乳交融

扰(    )

答案:半推半就

斌(    )

答案:文武双全

成语故事

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出自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以及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字子瞻,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宋神宗时期采用王安石的变法政策,苏轼因不赞成新法被贬到湖北当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的东坡地方盖了一间屋子居住,所以又称为苏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喜欢山水,经常出去游玩,曾到过黄州赤壁(并非三国时东吴和蜀汉联军大破曹操的地方)游玩,写过两篇关于赤壁的文章《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其中在《后赤壁赋》中,有这样几句:“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水落石出”在苏轼的赋中本来是指冬的一种风景(自然景象),但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下面一则故事更能说明“水落石出”现在的含义。

从前,有兄弟二人,因家乡闹灾荒,流浪他乡,衣服破了也没人补。房东家女主人心地善良,很可怜他们兄弟二人,就经常替他们缝补衣服。有一次正好被她的丈夫看见了,就疑心她与两个流浪汉有不轨行为,而和她大吵起来。女主人无论怎么解释,她的丈夫也不信,而且一气之下休了妻子。他的妻子临出家门的时候,痛苦地对他说:“语卿且勿盼,水清石自见。”意思是,我告诉你不要乱怀疑,事情的真相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五指(    )

答案:三长两短

巨木(    )

答案:水到渠成

鸡肋(    )

答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化妆(    )

答案:涂脂抹粉

伴奏(    )

答案:助人为乐

电梯(    )

答案:能上能下

相声(    )

答案:装腔作势

午休(    )

答案:只争朝夕

刘禅(    )

答案:阿斗太子

线眼(    )

答案:立锥之地

走卒(    )

答案:有进无退

客满(    )

答案:座无虚席

全说(    )

答案:言无不尽

颂辞(    )

答案:言归于好

铅球(    )

答案: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成语故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辩之士,恃才放旷,得到丞相曹操的赏识器重,成为曹操重臣。

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两军相持不下。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正烦恼。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地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时,这家伙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兵问其故,杨修说:“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蛊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这便是关于鸡肋的典故(此典出自于《三国演义》)。

杨修,作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堪称中国古代典型人物。其才华学识出众超群,在揣摩、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的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丢了性命。杨修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犹豫心态,虽然了如指掌、洞悉见底,但作为曹操属下多年的幕僚,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没有足够的了解。他误认为曹操根本不会因此取其人头,才敢在军中袒露直言曹操会退兵,让士兵们收拾行李,准备班师回朝,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范例。

捉迷藏(    )

答案:躲躲闪闪

跷跷板(    )

答案:此起彼伏

爬楼梯(    )

答案:步步高升

风凉话(    )

答案:冷言冷语

鱼尾纹(    )

答案:迫在眉睫

中秋月(    )

答案:正大光明

水帘洞(    )

答案:口若悬河

大合唱(    )

答案:异口同声

签到处(    )

答案:人过留名

蛀书虫(    )

答案:咬文嚼字

蟠桃宴(    )

答案:聚精会神

观察家(    )

答案:门户之见

背棋谱(    )

答案:全局在胸

不倒翁(    )

答案:摇摆不定

无腿妖(    )

答案:不足为怪

成语故事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侍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听象言,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郭象的口才,由此可知。

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天送大洋(    )

答案:意外之财

纣的帮凶(    )

答案:助纣为虐

禁捕鱼虾(    )

答案:不可捉摸

杭改作航(    )

答案:木已成舟

禁止叫好(    )

答案:妙不可言

凿壁偷光(    )

答案:一孔之见

愚公之家(    )

答案:开门见山

更夫夸口(    )

答案:夜郎自大

伯乐爱马(    )

答案:志在千里

列车广播(    )

答案:道听途说

成语故事

道听途说

从前,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每天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后来他在自己家院子里打了一口井,用水方便极了,再也不用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于是他高兴地对别人说:“我家自从打了这口井,好比多了一个人力。”后来这事一传俩,俩传仨,越传越离奇,最后竟被说成: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

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找来最后传闻的人,问他此事是亲眼所见吗?那人摇摇头说:“不是,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宋国国君狠狠教训了那人一顿,不许他再“道听途说”。

这句成语是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双手赞成(    )

答案:多此一举

蜜饯黄连(    )

答案:同甘共苦

腹部透视(    )

答案:肝胆相照

世袭爵位(    )

答案:原封不动

鸵鸟遇敌(    )

答案:藏头露尾

脸谱全集(    )

答案:面面俱到

无始无终(    )

答案:空前绝后

祖孙回家(    )

答案:返老还童

张飞穿针(    )

答案:大眼瞪小眼

六月打颤(    )

答案:不寒而栗

成语故事

同甘共苦

战国时期,燕国大乱,将军市被跟太子姬平密谋攻击相国子之,于是齐国趁机而入,大举进攻燕国。燕国遭受灭顶之灾。后来燕王哙的庶子职继承王位,为昭王。燕昭王在国破家亡之后,发奋图强,恢复国力。他沉痛悼念死者家属,安抚残存的孤儿寡母,与百姓同甘共苦,并诚心诚意筑黄金台以招请贤能。他对宰相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内乱,强下毒手,此仇不共戴天,我们燕国虽是小国,力量有限,难以报仇雪恨,可我们希望能得到贤能的人,跟我共同治理国家,以求洗去我们的奇耻大辱。如果能找到这样的贤才,我甘心侍奉他,可现在到哪才能找到这样的人呢?请你帮我广为物色。”郭隗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他想了想说:“大王如果诚心诚意招请贤能之士,就请把我先看成贤能,这样比我更贤能的人就会自愿来为您效劳。”(请先自隗始。)燕昭王于是特地给郭隗修造了漂亮的房子;拜他为老师。

燕昭王诚心求贤的消息传开,各国贤能纷纷投靠燕国。著名的乐毅从魏国来,邹衍从齐国来,剧辛从赵国来。这些贤能人士辅佐昭王,经过长期努力,终于使燕国强盛起来。后来昭王命乐毅为上将军发兵讨齐,把齐国打得惨败,燕军凯旋。

这句成语比喻同享幸福,共度患难。

口若悬河(    )

答案:行云流水

鸟语花香(    )

答案:有声有色

囫囵吞枣(    )

答案:不求甚解

长篇大论(    )

答案:千言万语

坐井观天(    )

答案:一孔之见

连锁反应(    )

答案:层出不穷

固执己见(    )

答案:自以为是

松龄鹤寿(    )

答案:各有千秋

成语故事

不求甚解

晋代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其全文如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不求甚解”便出自晋·陶潜的《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意是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词。

小偷的本领(    )

答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张顺斗李逵(    )

答案:以长攻短

填鸭的嗉子(    )

答案:鼓鼓囊囊

买卖人上街(    )

答案:招摇过市

秋天的石榴(    )

答案:合不拢嘴

动口不动手(    )

答案:言谈举止

超级好牙刷(    )

答案:一毛不拔

动物学索引(    )

答案:目中无人

静候送礼人(    )

答案:待人接物

只骗中年人(    )

答案:童叟无欺

武大郎设宴(    )

答案:高朋满座

兔子请老虎(    )

答案:寅吃卯粮

新兵打胜仗(    )

答案:首战告捷

梅兰芳演戏(    )

答案:男扮女装

没关水龙头(    )

答案:放任自流

关公战李逵(    )

答案:大刀阔斧

民航局开业(    )

答案:有机可乘

快刀斩乱麻(    )

答案:迎刃而解

酸甜苦辣咸(    )

答案:五味俱全

又逢星期一(    )

答案:周而复始

成语故事

招摇过市

“招摇过市”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孔子有一次到了卫国,住在好友卫国大夫蘧伯玉家。卫灵公有个夫人叫南子,是个风流女人,她听说大名鼎鼎的孔子来了,就嚷着要见见这位博学先生。于是派人去对孔子说:“凡是愿与我国国君结为兄弟的,必定要来见见我的,而我也想见见他。”孔子第一次婉言辞谢没有去。可南子又派人来请孔子。孔子没办法,只好去了。

孔子一进南子的宅室,就一本正经地向她施礼,南子嬉皮笑脸地隔着帷帐回拜。会面后,孔子倒没觉得什么,学生子路可气坏了,怪孔子不该和这种女人见面,更不该与她以礼相待。孔子说:“我原不愿见她,既见面就得以礼相待嘛。”

孔子在卫国住了一些天。有一次卫灵公约孔子一同外出。出宫后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乘一辆车,宦官坐在右边陪乘;孔子坐在后面第二辆车子上跟随。他们张扬地在街市上经过,引起好多人的注意,卫灵公觉得很体面,丝毫不提在魏国施行仁政之事。孔子却对此深以为耻,他深有感触地说:“人们是这样喜好漂亮女人,而不喜好德行啊,我从未见过效法高尚品德如追求美女那样的!”没过几天,孔子就离开卫国走了。

这句成语比喻在众人面前大肆炫耀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吃过晌饭打更(    )

答案:为时过早

最顺利的时候(    )

答案:万事如意

刀笔吏的工具(    )

答案:笔枪纸弹

两个哑巴见面(    )

答案:二话不说

唱戏的掉眼泪(    )

答案:收买人心

拿着金碗讨饭(    )

答案:装穷叫苦

当天到陕甘宁(    )

答案:一日三省

身边人的故事(    )

答案:熟人熟事

刀底下的豆腐(    )

答案:任人宰割

十天跑完长城(    )

答案:一日千里

齐声唤,同心干(    )

答案:言行一致

成语故事

一日三省

孔子的学生曾参,世称“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日三省”即出自这个典故。

曾子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别人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传授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做不到的?”

“一日三省”解释为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三个铜钱放两处(    )

答案:一是一,二是二

百岁老人学跳舞(    )

答案:人老心不老

何故专权又谋私(    )

答案:因势利导

看见岳父不搭腔(    )

答案:有眼不识泰山

云飘山海连玉门(    )

答案:一语双关(山海关和玉门关)

两点尚差十五分(    )

答案:一时三刻

三十六计皆用尽(    )

答案:无计可施

有了阳光才发芽(    )

答案:来日方长

宣传车上演节目(    )

答案:载歌载舞

书店老板的味道(    )

答案:书香铜臭

成语故事

因势利导

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率军攻击韩国。韩国虽浴血奋战,奋力抵抗,却五战五败,只好派使节到齐国求助。于是齐国派将军田忌、军师孙膑率领大军出兵援韩。军师孙膑首先下令采用老战略,直袭魏国陪都大梁。魏将庞涓见齐军兵临城下,急忙撤军回堵,并增加兵力,决心与齐国决战。这时齐国将军田忌问孙膑怎么打法。孙膑非常镇定地说:“魏国素以慓悍自称,看不起齐国,认为齐国人胆小如鼠。优秀的指挥官就是要顺着敌人的心意,引导他们走向错误。我们要让庞涓跳进我们的圈套。”于是他下令派部分齐军进入魏国境内。然后在第一天里建十万个炉灶,第二天拆掉一半,只留五万。第三天就只留下两万个炉灶。田忌明白孙膑的谋略,于是按孙膑的计策去做。

魏将庞涓得到情报,高兴极了,得意地大声喊道:“我早就知道齐人胆小,进入我国境内还不到三天,就逃跑了一大半。现在正是我们穷追猛打,全部歼灭齐军的好机会。”于是他留下步兵,亲自率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孙膑估计傍晚的时候庞涓将会到达马陵这个地方。于是令齐军砍倒道旁的树,只留下一棵,然后埋伏在两侧山沟里。孙膑把那棵幸存下来的树削下树皮,在露出又光又白的树干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下令说:“一旦有火光,集中射箭。”

入夜,庞涓行至马陵,他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大树,正觉奇怪,隐隐约约见树干有字,便举火观看。齐军伏兵一见火光,万箭俱发,顷刻大乱。庞涓自知死路一条,仰天长叹:“没想到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说完,拔刀自尽。从此,孙膑的声名远扬,他的兵法也传开了。

这句成语指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

长江黄河皆流入海(    )

答案:殊途同归

不准超过十五分钟(    )

答案:刻不容缓

千年松树,五月芭蕉(    )

答案:粗枝大叶

一手拿针,一手拿线(    )

答案:望眼欲穿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

答案:因时制宜

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

答案:耳目一新

马路噪音,令人讨厌(    )

答案:怨声载道

集体萝卜地,收获归集体(    )

答案:不能自拔

歇后语猜成语

歇后语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部分,“歇”去后半部分,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为歇后语。

本章的歇后语谜底都是成语,看一看你能猜出来吗?

铁公鸡——

答案:一毛不拔

枪靶子——

答案:漏洞百出

投桃报李——

答案:礼尚往来

八哥学舌——

答案:人云亦云

瓦匠砌墙——

答案:两面三刀

东西厢房——

答案:门当户对

顶水划船——

答案:力争上游

高俅踢球——

答案:平步青云

瞎子看戏——

答案:目中无人

高射炮手——

答案:见机行事

电脑报数——

答案:神机妙算

刀劈茅竹——

答案:迎刃而解

成语故事

神机妙算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抵抗曹操的进攻,派诸葛亮去联合孙权。但东吴的周瑜心胸狭小,非常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总想找机会把他杀掉。诸葛亮深知此人很难共事,但为了江山大业,总是机警地与他周旋。有一次,周瑜提出让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如不能按期交箭,以军法处置,杀头示众。诸葛亮一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诸葛亮丝毫没动。周瑜心中暗喜:明天我看你用什么交箭,哈哈,就等人头落地吧。谁知诸葛亮胸有成竹,他悄悄地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每只船上扎了一千多个草人,并配备30名士兵。到了第三天五更时分,江面上浓雾四起,于是诸葛亮下令,将草船驶近对岸曹军水寨,然后让士兵们在船上擂鼓呐喊,佯装进攻。曹操听见外面鼓声大作,连忙睡眼蒙眬地跳下床来,急令所有士兵不得出击,只用弓箭奋力射敌。霎时,曹操水陆两军万名弓箭手,争先恐后地放起箭来。不一会,江雾四散,太阳冉冉升起。诸葛亮下令将船迅速开回。20只船上的草人上,早已扎满箭支,远远超过了十万支。诸葛亮又下令各船士兵高喊:“谢谢曹丞相赠箭!”等曹操恍然大悟时,草船已开出20里,曹军根本无法追赶,只能望船兴叹。鲁肃回到军营,便向周瑜禀报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道:“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我不如他也!”

这句成语多形容善于洞察情势,策略高明。

叫花子跳崖——

答案:穷途末路

寿星打哈欠——

答案:老气横秋

张飞吃豆芽——

答案:小菜一碟

司马昭之心——

答案:路人皆知

十一个手指——

答案:节外生枝

依样画葫芦——

答案:生搬硬套

三九天谈心——

答案:冷言冷语

王府的管家——

答案:欺上瞒下

野地里烤火——

答案:就地取材

宝囊中取物——

答案:手到擒来

大小号合奏——

答案:双管齐下

胸口挂算盘——

答案:心中有数

孙猴子做官——

答案:毛遂自荐

一脚踏两船——

答案:左右为难

黑地里张弓——

答案:暗藏杀机

钝刀子切藕——

答案:藕断丝连

刘备摔阿斗——

答案:笼络人心

咸菜烧鲤鱼——

答案:有言在先

向上游撑船——

答案:逆水行舟

断线的珠子——

答案:七零八落

王八变黄鳝——

答案:解甲归田

白开水画画——

答案:轻描淡写

胸口挂灯笼——

答案:心照不宣

成语故事

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准备挑选二十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先生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同意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紧退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没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林黛玉的身子——

答案:弱不禁风

黄连树下弹琴——

答案:苦中作乐

白骨精扮新娘——

答案:妖里妖气

戏台上的夫妻——

答案:有名无实

干鱼肚里寻胆——

答案:煞费苦心

二八月的衣服——

答案:形形色色

床底下翻跟斗——

答案:碍上碍下

毛笔杆吞进肚——

答案:胸有成竹

半夜里弹琵琶——

答案:暗中作乐

嘴唇上贴膏药——

答案:免开尊口

湖南人唱京戏——

答案:南腔北调

照着镜子刮脸——

答案:面面相觑

三月里扇扇子——

答案:满面春风

挂羊头卖狗肉——

答案:弄虚作假

包大人的告示——

答案:开诚布公

大腿上挂篷帆——

答案:一路顺风

十二月里说梦——

答案:夜长梦多

瞎子摘西葫芦——

答案:顺藤摸瓜

叫花子吃豆腐——

答案:一穷二白

孔夫子拿笤帚——

答案:斯文扫地

雕花匠戴眼镜——

答案:精雕细刻

雕花店里失火——

答案:刻不容缓

诸葛亮当军师——

答案:足智多谋;名副其实

成语故事

有名无实

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傅叔向和卿士韩宣子是挚友。韩宣子虽然身为卿士,可仍然非常贫穷。有一次叔向到韩宣子家作客,看到他满面愁容,唉声叹气,不用问就知道他又是为贫穷而忧愁。叔向了解韩宣子的性格,知道正言相劝是无济于事的,于是笑嘻嘻地对他说:“喂,老兄,我今天特意来向你,大卿士祝贺来的。”韩宣子苦笑着说:“祝贺我什么?我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卿士,穷得叮当乱响,我愁都愁不过来,你还有心思来取笑我。”叔向这时一本正经地说:“我正是特意为你的贫穷来道贺的呀!”韩宣子有些生气地说:“开玩笑,世上哪有祝贺贫穷的,除非傻子才希望贫穷。”叔向又说:“是的,谁都不希望贫穷,可是穷不见得是件非常坏的事呀,你听说过从前的晋大夫栾武子吧,他的官位为上卿,可他清贫得连一个祭器都没有。然而,他的德行却远近闻名。他的儿子与他恰恰相反,贪得无厌,搜刮不义之财,结果身遭其祸。今天你像当年的栾武子一样清贫,就会有像他一样的崇高的德行。所以我来为你祝贺呀!俗话说:‘愁一愁,白了头。’千万不该为缺少财产而忧愁,而应该忧虑的是缺少德行。”韩宣子听了叔向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消除了忧愁,高兴起来。

这句成语指空有名声或名义而无实际。

抱着黄连做生意——

答案:苦心经营

诸葛亮六出祁山——

答案:劳而无功

一个蚂蚁搬泰山——

答案:力不从心

刺猬钻进蒺藜堆——

答案:针锋相对

酒鬼掉进酒池里——

答案:求之不得

春蚕到死丝方尽——

答案:不绝如缕

太上老君开处方——

答案:灵丹妙药

登上泰山想升天——

答案:好高骛远

鸡披袍子狗戴帽——

答案:衣冠禽兽

千年铁树开了花——

答案:枯木逢春

一百个和尚念经——

答案:异口同声

西施脸上出天花——

答案:美中不足

张生回头望莺莺——

答案:恋恋不舍

站在海边打咳声——

答案:望洋兴叹

一伙哑巴在一起——

答案:指手画脚

坟地里睡个酒鬼——

答案:醉生梦死

打开棺材治好病——

答案:起死回生

花工师傅的把式——

答案:移花接木

成语故事

力不从心

班超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是为朝廷建有大功的老臣。班超曾随窦固征伐匈奴,率36人出使西域,平定和安抚西域50多个国家,促使他们归向朝廷,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因此汉和帝刘肇封他为定远侯。班超在西域生活了30多年,到了晚年,他日夜思念故乡洛阳,希望有朝一日告老还乡,叶落归根。

有一次,他的妹妹班昭替家兄给汉和帝写了一封信,请求让班超回到故乡。班昭在信中写道,班超现年已七十,年老多病耳聋眼花,需拄杖才能行走。所以即使此地发生暴乱,他的气力也是不能顺从心愿,报答皇恩了。所以请皇上开恩,能让他活着回到故乡,以免他壮年竭力效忠于沙漠,死后还要捐尸于旷野。汉和帝被感动了,立刻下诏书,请班超回到阔别30多年的故乡洛阳。

这句成语指心里很想去做,然而力量不够。

举足轻重

窦融是东汉初人,王莽当政末年任波水将军。王莽败后,他率军降归刘玄,任张掖国都尉。窦融在任期间,施政宽和,安抚部众,结交豪杰,甚得他们的爱戴。当时酒泉郡长梁统、金城郡长库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彤,以及州郡有实力的人物,窦融都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刘玄失败后,窦融被大家推举为河西五大郡大将军,割据河西走廊。

汉光武帝刘秀取得政权后,窦融听到刘秀的威望,一心想归附他。于是派长史刘钧带着奏章前往洛阳。刘秀很高兴,亲自赏赐饮宴,盛情招待,并又给窦融诏书说:“现在,益州(四川)有公孙述、天水(甘肃省甘谷东)有隗嚣,他们都想争夺天下,而胜败的命运握在将军您的手里,随便动一下左脚右脚,都有轻重。你如果决心帮助哪一边,力量之大,岂可计算?”窦融接到信后,决心归附刘秀。

这句成语形容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全局。

哭孩子得了个好饼——

答案:破涕为笑

十五块板子做桌子——

答案:七拼八凑

一耳光打在小秃头上——

答案:正大光明

又打收兵锣,又吹冲锋号——

答案:进退两难

五个指头两边矮——

答案:三长两短

丢了西瓜捡芝麻——

答案:避重就轻

一脚踏上磅秤台——

答案:举足轻重

和尚面前骂秃驴——

答案:指桑骂槐

披着西装穿草鞋——

答案:土洋结合

读诗句猜成语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答案:桂子飘香

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答案:作茧自缚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答案:擒贼擒王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答案:孤云野鹤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答案:人迹罕至;万念俱灰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答案:红豆相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答案:开卷有益;胸罗万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触景生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答案:死而复生;卷土重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怜香惜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答案:来之不易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高瞻远瞩

此曲只应天上有。      

答案:不同凡响

此时无声胜有声。      

答案:弦外之音

人间能得几回闻。      

答案:曲高和寡

高堂明镜悲白发。      

答案:顾影自怜

花谢花飞花满天。      

答案:落英缤纷

黄河之水天上来。      

答案:天作之合

卷我屋上三重茅。      

答案:风吹草动

君王掩面救不得。      

答案:爱莫能助

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遥遥无期

白云深处有人家。      

答案:深居简出

不知今夕是何年。      

答案:忘年之交

相逢何必曾相识。      

答案:一见如故

小荷才露尖尖角。      

答案:出水芙蓉

养在深闺人未识。      

答案:其貌不扬

凭君传语报平安。      

答案:言而无信

千里江陵一日还。      

答案:一日千里

千门万户曈曈日。      

答案:有所发明

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一泻千里

山外青山楼外楼。      

答案:天外有天

十叩柴扉九不开。      

答案:一面之缘

质本洁来还洁去。      

答案:善始善终

天生我材必有用。      

答案:不遗余力

天涯何处无芳草。      

答案:不毛之地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答案:河东狮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答案:明日黄花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答案:四海为家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答案:班门弄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案:当局者迷;庐山真面目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答案:春宵一刻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答案:雪泥鸿爪

成语故事

雪泥鸿爪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毛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和诗人苏轼所作。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曾写了一首《渑池怀旧》诗,苏轼就以上面这首诗和他,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叫作《和子由渑池怀旧》。渑池在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东。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过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便在和诗中对苏辙说:“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当鸿飞雪化,一切都不复存在。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通过这首诗,苏轼对人生发出了疑问和感喟。由此,便产生了“雪泥鸿爪”这句成语。人们用它来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元人戴良有诗道:“世事已成鸿印泥。”有时人们也把留作纪念的题赠诗文,称为“雪泥鸿爪”。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答案:暗送秋波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答案:兔起鹘落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答案:百读不厌

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答案:冰壶秋月

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答案:风餐露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笔下开生面。

      

答案:别开生面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答案:曾经沧海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答案:为人说项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答案:壮志未酬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答案:为人作嫁

成语故事

为人作嫁

唐朝有位诗人叫秦韬玉,他曾写过一首题为《贫女》的诗,全诗如下: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姑娘,从来没穿过富丽华贵的绫罗绸缎。因为穷,谁也不登家门提亲说媒,娶这大姑娘。这真叫她伤心。如今,人们注重的是财富、衣着,对贫困家的女子是看不上眼的。尽管她心灵手巧,针线活儿、操劳家务样样都会,为街坊所公认,可从不把眉毛画得长长的,去讨人家喜欢。她一年年地含着辛酸的泪水,手拿金线,刺绣着绸衣罗裙,为他人缝制着婚嫁时穿的衣裳。作者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这个不去迎合流俗而难寻佳偶的勤劳女子的忧伤心境的描写,表达了那些有真才实学,终年默默无闻地为君王服务的寒士不满的心态。

这句成语比喻只是白白地为别人辛苦忙碌。

春色满院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答案:红杏出墙;独辟蹊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烟波浩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答案:古稀之年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答案:绿叶成荫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答案:石破天惊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答案:天旋地转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答案:杳如黄鹤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答案:卷土重来

成语故事

卷土重来

秦末,楚汉两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战争。经过多次交锋,最后双方都没取胜。于是双方订立盟约:以鸿沟(古运河名)为界,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两国友好,永不侵犯。可是汉王刘邦的谋士张良对刘邦说:“汉国现已有天下一半以上的土地,各地首领都已归附。西楚国却兵力疲惫、粮秣已尽,这正是上天要灭亡它的时候,今天如果不乘胜追击,那就等于在家里豢养老虎,自留后患。”刘邦也觉得张良说得对,于是背叛盟誓,追击向东撤退中的西楚霸王项羽,最后楚军大败。

项羽经过垓下突破重围,逃至乌江。这时正好乌江亭长划着船等在江边,他对项羽说:“霸王快快上船,我送你回到江东。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数十万人口,你照样可以称王。现在趁汉军还没有赶到,赶快渡江。”项羽原来还打算南渡,可是现在听到乌江亭长提起“江东”来,心里像有一把利剑在扎。他惨笑着对亭长说:“当初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即使江东父兄同情、宽恕我,我还有什么脸去见他们呢?到这种地步,我还渡江干什么呢?”说着,牵过他的爱马,对亭长说:“这匹马,我最喜欢,我舍不得杀掉它,您是位忠厚长者,就送给您吧,以感谢您的一片好意。”说完大吼一声,像暴风一样,向刘邦的追兵冲刺而去,斩杀数百人,最后拔剑自尽。死时年仅31岁。

后来,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游历这里,看到乌江亭,想到项羽,很为他惋惜,认为如果他当时跑到江东,也许会卷土重来,于是写了一首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反动势力的反扑。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

      

答案:出将入相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答案:豆蔻年华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答案:二分明月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绝处逢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一往情深;无与伦比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答案:死不瞑目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答案:意料之外;歪打正着;恰到好处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答案:走马观花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答案:下落不明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对答如流

成语故事

走马观花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性情孤僻,年轻时对做官的事看得很淡薄,直到41岁时才在母亲的鼓动下进京考进士。头两次都没考中,遭受了不少人的冷嘲热讽。孟郊并不灰心,终于在第三次应考后中了进士。那时已46岁的他,忽然登科中第,心情无比激动,挥笔写下一首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后来人们将该诗的后两句,组成“走马观花”这一成语。这句成语原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后用来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下面这些诗句都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抒情诗《琵琶行》,请找出其中暗含的成语或俗语。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答案:千呼万唤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答案:窃窃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答案:珠盘玉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答案:整衣敛容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答案:秋月春风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答案:暮去朝来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答案:门前冷落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答案:杜鹃啼血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答案:司马青衫

数字里的成语

下面的每个数字都暗含了一个(或两个)成语,请根据形状、位置、意思等,从正向和逆向充分发散思维,联想想象,看看你能猜对几个。

1

答案:接二连三

2

答案:颠三倒四

3

答案:屈指可数

4

答案:一五一十

5

答案:无独有偶

6

答案:一无所有

7

答案:无中生有

8

答案:漏洞百出

9

答案:万无一失(别解为:一万是不存在的,因为“1”失去了。)

10

答案:一分为二

11

答案:合二为一

12

答案:百里挑一

13

答案:三五成群

14

答案:七零八落

15

答案:丢三落四

16

答案:缺衣少食

17

答案:靡靡之音

成语故事

靡靡之音

出自《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做,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春秋末年,晋平公在城外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宫殿,卫灵公带涓乐师前去祝贺。席间,涓乐师把在濮水边听来的乐曲弹了一遍,晋国的旷乐师马上制止说,这是商末延乐师为纣王所作的靡靡之音,听了会沉湎声色中。晋平公却不听劝阻,遂使歌妓伴乐起舞,三年后,晋平公因贪色而亡。

这句成语常用来指颓废淫荡、低级趣味的乐曲。

18

答案:七零八落(70-8=62)

19 打两个成语

答案:百里挑一;百无一是(“是”此时可理解为“失”)

20

答案:不三不四

21

答案:以一当十

22

答案:一成不变

23

答案:得寸进尺

24

答案:一刻千金

25

答案:千方百计

26

答案:一五一十

27

答案:三长两短

28

答案:七上八下

29

答案:歪七扭八

30

答案:举一反三

31

上图是广东深圳的邮政编码,打一成语。

答案:深居简出(别解为:深圳的居民将这封信拣出。)

32 打五字成语

答案:八九不离十

33 打两个成语

答案:数一数二、心中无数(扑克牌的点数都为1和2,而且中间的点数都被盖上了。)

34

答案:一心一意

35 打一六字成语

答案:此一时,彼一时

图画中的成语

下面的每个图形都暗含了一个成语,请将谜底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

答案:七上八下(两组火柴的位置,七个在上面,八个在下面。这是最简单、最常见的“火柴谜语”。)

2

答案:一五一十

3

答案:三三两两

4

答案:残兵败将(棋盘上只剩下了两个“兵”和一个“将”,而且黑色老将的一方即将失败了。)

5

答案:度日如年

6

答案:无时无刻

7

答案:漆黑一团

8

答案:外圆内方

9

答案:可圈可点

10

答案:树大招风

11

答案:入木三分

12

答案:滴水穿石

13

答案:垂涎欲滴

14

答案:水到渠成

15

答案:声泪俱下

16

答案:力争上游

17

答案:腾云驾雾

18

答案:一叶知秋

19

答案:怒火中烧

20

答案:深不可测

21

答案:拔苗助长

22

答案:大显身手

23

答案:大腹便便

24

答案:死不瞑目

25

答案:迫在眉睫

26

答案:马失前蹄

27

答案:脱缰之马

28

答案:狗急跳墙

29

答案:白驹过隙

30

答案:如虎添翼

31

答案:画地为牢

32

答案:扪心自问

33

答案:魂不附体

34

答案:命悬一线

35

答案:愿者上钩

36

答案:笑里藏刀

37

答案:如箭在弦

38

答案:唉声叹气

39

答案:扬眉吐气

40

答案:嗤之以鼻

41

答案:大跌眼镜

42

答案:贼喊捉贼

43

答案:认贼作父

44

答案:窃窃私语

45

答案:望洋兴叹

成语故事

望洋兴叹

传说有一年秋天,雨水特别大,千百条小河的水都灌入黄河,一时间,原本狭窄的河面变得十分宽阔,隔水相望,对岸田野里的牲畜,哪个是马,哪个是牛都分辨不清了。黄河之神河伯看到这汹涌浩荡的水势,心里十分欢喜,以为天下最伟大的就数他自己了。河伯高高兴兴一路大声唱着向大海奔去。河伯来到大海边放眼望去,只见水连天,天接水,无边无际,和陆地上的江河相比,大海不知要大多少倍。站在大海边,先前还以为自己最伟大的河伯,忽然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他望着大海对海神感叹道:“俗话说,见识愈少的人,愈认为自己了不起。我就是这样呵!从前听人说圣人虽然博闻多识,但知道的还是有限,我总不以为然,今天亲眼见到这浩瀚无穷的大海才相信了。我没到过海边,眼界狭窄,才会以为自己了不起,这下要被人耻笑了。”

这句成语原来形容自己渺小,惊叹不如别人;现用来形容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做某事而感到无可奈何。

46

答案:覆水难收

47

答案:白纸黑字

48

答案:纸上谈兵

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有个著名的老将叫赵奢。他的儿子叫赵括。赵括自幼聪明好学,尤其喜欢研究军事,读了不少兵书,并且可以倒背如流。每当谈论起军事战略战术,他还可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许多人赞扬他,钦佩他的才能。赵括听了心里扬扬得意,嘴里情不自禁地说:“打仗很简单,没什么了不起。”赵括的母亲也常常为儿子的才能感到高兴,她夸奖儿子说:“将门出虎子,我儿将来必定能成为了不起的军事家。”可赵奢却摇摇头,叹口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便罢,如果让他统军作战,那赵国就要毁在他的手里啦。”

几年后,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带兵驻守长平。他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认为不能硬拼,于是采取防御的战略战术,企图拖住敌人。可是赵王听信了谣言,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认为廉颇年老体衰,不能抵抗大敌。于是撤换了廉颇,派赵括为大将前去抵抗秦军。

赵括威风凛凛地来到前线,按照兵书上的条文重新部署兵力,改变了廉颇的全部做法。结果很快陷于被动,不久就被秦军围困,最后弹尽粮绝,被迫突围。赵括被乱箭射死,几十万赵军投降秦国,被秦国全部活埋。

这句成语比喻只会空谈理论,不能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49

答案:废话连篇

50

答案:画龙点睛

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有位著名的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给梁武帝作过画,因画得十分逼真,所以梁武帝非常赏识他。有一年,皇帝又让他在金陵安东寺的墙壁上作画。张僧繇挥笔洒墨,没用多会儿功夫,就画成了四条腾云驾雾的巨龙。四条巨龙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众人看了没有不叫绝的。忽然有个人说:“四条龙,为什么都不画眼睛呢?”张僧繇忙说:“千万不能画上眼睛,这样龙会飞走的。”众人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或是吹牛,就一再让他画上眼睛。张僧繇没办法只好再次拿起画笔,他稍微停顿了一会儿,然后一狠心给两条龙点上了眼睛。他的笔还没有放下,突然电光闪亮,雷声震耳。众人吓得慌作一团,有的趴在地上,有的躲在柱子后面。只听“咔嚓”一声,那面墙从中间裂开,点了眼睛的那两条龙翻腾一会儿便腾空飞走了。再看看没画上眼睛的那两条龙,还好,仍然留在墙壁上。

这句成语比喻作文或讲话在关键的地方用精辟的词句点明主题,从而使内容更加生动。

51

答案:抱头鼠窜

52

答案:弱不禁风

53

答案:独树一帜

54

答案:旁若无人

成语故事

旁若无人

荆轲是战国末期一位有名的刺客。他本是卫国人,但因在国内不被重用,于是到处游历后来到了燕国。燕国太子姬丹,很怨恨嬴政,立志报复。听说荆轲很有胆量和本领,就收买他到秦国去刺杀嬴政。

荆轲准备动身赴秦那天,燕太子姬丹特意为他饯行摆酒。喝酒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悲伤,脸上没有一点笑容,眼里都含着眼泪。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平时很会击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这时奏起悲哀的音乐。荆轲心里更是沉重,他按着高渐离击筑的拍子,仰天长叹,又像哭又像笑似地大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停下音乐,放声痛哭。太子姬丹亲自斟满一杯酒跪着递给荆轲,荆轲不理高渐离,也不看太子一眼,旁若无人似地接过酒一口喝下去,然后转身跳上马车头也不回地走了。后来荆轲果然没有再回来。

这句成语形容说话做事态度坦然如常或高傲自大。

55

答案:巧言如簧

56

答案:曲径通幽

57

答案:独当一面

成语故事

独当一面

张良是西汉初大臣。公元前208年,张良聚众归刘邦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夺取天下出了不少的计谋。刘邦曾夸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深受刘邦的尊重。有一次,刘邦、项羽交战到了彭城,刘邦的军队大败而还,撤到下邑(现安徽省砀山县)。刘邦非常恼火,他跳下马,对张良说道:“谁能替我出这口气,我就把关东让给谁,快告诉我,谁能有这种力量。”张良说:“九江的英布是西楚的猛将,现在与项羽发生矛盾。还有西楚大将彭越和齐国联合,准备背叛项羽,这两个人可以利用。至于大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立此大功,独当一面。如果大王把关东交给这三个人,你这口气一定能出,西楚必败。”刘邦立刻按张良的话去做,最后果然打败了项羽。

这句成语指一个人担当或领导一个方面的工作。

58

答案:阴阳怪气

59

答案:崭露头角

60

答案:卑躬屈膝

61

答案:日行千里

62

答案:顺手牵羊

63

答案:竭泽而渔

64

答案:空穴来风

65

答案:望而生畏

66

答案:言外之意

67

答案:弹尽粮绝

68

答案:龙吟虎啸

69

答案:一心一意

70

答案:左思右想

71

答案:东张西望

72

答案:声东击西

73

答案:高高在上

74

答案:梁上君子

75

答案:一举两得

76

答案:天各一方

77

答案:比翼双飞

78

答案:一石二鸟

79

答案:三言两语

80

答案:半夜三更

成语故事

一举两得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卞庄子的勇士,敢于只身同老虎搏斗。有一天他看到两只老虎在争夺食物吃,卞庄子正要刺杀猛虎,有人阻止他,说:“两只虎正在吃牛,等他们吃出滋味来的时候一定会争夺,一争夺就会打起来,一打起来,那么大的就会受伤,小的就会死亡,追逐受伤的老虎而刺杀它,这一来必然获得刺杀双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站在旁边等待它们。不久,两只老虎果然打了起来。结果大的受了伤,小的死了,卞庄子追赶受伤的老虎而杀死了它,这一来果然获得了杀死双虎的功劳。

这句成语指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81

答案:五大三粗

82

答案:日上三竿

83

答案:绕梁三日

84

答案:三阳开泰

85

答案:三缄其口

86

答案:老牛舐犊

87

答案:四脚朝天

88

答案:狼烟四起

89

答案:四平八稳

90

答案:八面来风

91

答案:才高八斗

92

答案:八仙过海

93

答案:九牛一毛

成语故事

九牛一毛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汉武帝时,曾为“太史令”,由于李陵一案得罪了武帝,被关进牢狱,还受了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李陵是一名勇将,善骑射,当时任“骑都尉”之职。因匈奴时常进犯,李陵自请带兵五千北上抗敌。不料被匈奴八万骑兵团团围住。李陵寡不敌众,但是仍然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最后,箭射完了,粮吃光了,归路被截断,后援盼不来,李陵终于被俘而降。武帝听得李陵投降的消息非常生气,就把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全家大小全都杀了。司马迁认为李陵是有功于汉朝的,他的功足以抵补他战败之罪,并认为李陵以五千人敌八万人,能坚持到最后是很难得的,他的投降一定不是真降,而是等待有利时机报答国家。武帝因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而且还有讽刺国舅李广利率领大军正面拒敌而怯懦无功的意思,于是勃然大怒,这位公正敢言的“太史令”司马迁便遭了殃。

司马迁在肉体和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摧残,痛苦万分,曾打算一死了之。然而转念一想:“假如我这样死了,还不等于许多牛身上少一根毫毛一样,同死了一个蚂蚁有什么区别?而社会上的人们又不能把我同烈士相比,只以为我罪大恶极,是自讨的,是该死的!……”于是,他忍受耻辱,坚决地活下去,顽强地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曾经写过一封长信给他的好朋友任少卿,那就是流传至今的《报任少卿书》。在这封信里,他提到了上述想死而又没死的思想,原文是:“假令仆(我)伏法受诛,若(好比)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俗又不能与死节者次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到底)就死耳!……”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九牛亡一毛”这句话,后来就成为成语“九牛一毛”,一般用来比喻极为轻微的意思,等于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毫毛。

94

答案:龙生九子

95

答案:一目十行

96

答案:五光十色

97

答案:多此一举

98

答案:畏首畏尾

99

答案:五体投地

100

答案:并驾齐驱

101

答案:每况愈下

102

答案:普天同庆

103

答案:堆积如山

104

答案:人山人海

105

答案:排山倒海

106

答案:草木皆兵

107

答案:积少成多

108

答案:自圆其说

109

答案:网开一面

110

答案:家徒四壁

111

答案:地广人稀

112

答案:身怀六甲

113

答案:满园春色

114

答案:众志成城

115

答案:乌合之众

116

答案:兵临城下

117

答案:门可罗雀

118

答案:目瞪口呆

119

答案:立锥之地

120

答案:迎刃而解

121

答案:开膛破肚

122

答案:点到为止

123

答案:饭来张口

124

答案:坐吃山空

125

答案:不翼而飞

成语故事

不翼而飞

《战国策·秦策》有这样一段故事:战国时,秦国派大将王稽带领兵马去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连攻十七个月,攻不下来。有个名叫庄的人,对王稽说:“你为什么不犒赏官兵,借以鼓舞士气,提高斗志呢?”王稽答道:“我只知道执行秦王的命令,其他任何人的意见、情绪我都不管!”庄劝道:“你是大将,这样独断专行,轻视群众,部下早已对你不满了。我听说‘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如果一连三个人都谎报发现老虎,就能使人信以为真;如果有十个人合力揉弯一个木椎,就能把这木椎弄弯;如果人们众口一词,要求改变不合理的现状,这种呼声,不用翅膀也能很快飞到各处去)’。可见群众的力量是很大的。”王稽还是不听。后来,王稽的部队终于发生叛乱,秦王就把王稽处死了。

《管子·戒》记载: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桓公的国相管仲,对齐桓公说过:“无翼而飞者,声也。”声,真理,言而善者。意思是:说出的真话,人人爱听,没有翅膀却能够很快飞传开来。

“毋翼而飞”“无翼而飞”都形容不必推广而自会迅速地传播。“无翼而飞”往往和“无胫而行”连用。例如《列子》说:“珠无胫而行,玉无翼而飞。”《新论》说:“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胫,即小腿。“无胫而行”,没有腿而能到处风行,也是形容自行迅速地传播。或作“不胫而走”“无足而走”。现在一般常用的成语“不翼而飞”,却还有另外的意思:东西莫名其妙地突然丢失了,往往也叫“不翼而飞”。

126

答案:夜不闭户

127

答案:文不加点

128

答案:百里挑一

129

答案:挖空心思

130

答案:有眼无珠

131

答案:美中不足

132

答案:人去楼空

133

答案:惨无人道

134

答案:脱口而出

135

答案:囊中羞涩

136

答案:谋财害命

137

答案:缺衣少食

138

答案:不卑不亢

139

答案:面目全非

140

答案:心直口快

141

答案:残羹冷炙

142

答案:啼笑皆非

143

答案:才子佳人

144

答案:名震一时

145

答案:一塌糊涂

146

答案:莫名其妙

147

答案:势如破竹

成语故事

势如破竹

西晋时期,晋王朝羊祜病重,于是推荐足智多谋的名将杜预继任自己的官职。晋武帝司马炎即下诏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镇守襄阳,准备出兵攻打江南的吴国。

杜预虽是个文弱书生,不会骑马,不会射箭,可指挥作战各将领可都不如他。杜预到襄阳接任后,挑选精锐部队突袭东吴帝国西陵督张政。接着统率20万大军,分六路兵马进攻吴国,势如摧枯拉朽,所向无敌,很快就占领了长江中游吴国的许多城市。这时杜预召开一次军事会议,在研究下一步作战计划时,有人提议说:“吴国在江南统治百年,根深蒂固,力量雄厚,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他消灭掉。现在春暖冰化,江河泛滥,大军难以行动。不如等到冬天再大举进攻。”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说:“现在我军声威大振,士气旺盛,趁这时长驱直入,攻打强大的吴国,就像用刀劈破竹子一样,劈开头几节,底下部分就迎刃而解,不会再费什么劲了。”将领们大部分同意杜预的意见。于是晋军乘胜前进,平定了东吴。

这句成语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

148

答案:想入非非

149

答案:小鸟依人

150

答案:金蝉脱壳

151

答案:开天辟地

152

答案:平分秋色

153

答案:半壁江山

154

答案:事半功倍

155

答案:百步穿杨

156

答案:四分五裂

157

答案:皮开肉绽

158

答案:妻离子散

159

答案:化整为零

160

答案:群龙无首

161

答案:风月无边

162

答案:前仆后继

163

答案:拨乱反正

164

答案:如坐针毡

165

答案:黑白颠倒

166

答案:人仰马翻

167

答案:本末倒置

168

答案:左右开弓

169

答案:背道而驰

170

答案:不堪回首

171

答案:浪子回头

172

答案:倾国倾城

成语故事

倾国倾城

汉武帝刘彻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能诗善赋,很有文才。他不拘一格,选拔四方文士,建立乐府。乐府中有个叫李延年的是音乐总监,他能歌善舞,又能创作新歌曲,是个很出色的乐师。有一天他给汉武帝演唱一首他刚刚创作的新曲,他边弹边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非常喜欢这首新歌,不过他非常遗憾地叹息道:“如果真能有一位这样的绝代佳人就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为武帝留心查访起佳人来了。后来她发现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一位佳人并能歌善舞,于是就把她领进宫让她给武帝演唱。武帝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位千娇百媚、美艳绝伦的李氏,笑容满面连连点头称赞:“色艺俱佳,倾国倾城!”汉武帝从此被李氏的美色所倾倒。李氏也因此受宠到极点。

这句成语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173

答案:门当户对

174

答案:回眸一笑

175

答案:水天一色

176

答案:天旋地转

177

答案:毛手毛脚

178

答案:身首异处

179

答案:喜上眉梢

180

答案:眉目传情

181

答案:愁眉苦脸

182

答案:俯首帖耳

183

答案:昂首挺胸

184

答案:能屈能伸

185

答案:外柔内刚

186

答案:唇亡齿寒

成语故事

唇亡齿寒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于是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些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啊!”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187

答案:唇枪舌剑

188

答案:口是心非

189

答案:捉襟见肘

190

答案:风卷残云

191

答案:欲擒故纵

192

答案:此起彼伏

193

答案:楚河汉界

194

答案:小心翼翼

195

答案:见缝插针

196

答案:重蹈覆辙

197

答案:虎头蛇尾

198

答案:牛鬼蛇神

199

答案:狗尾续貂

200

答案:飞黄腾达

201

答案:平铺直叙

202

答案:如影随形

203

答案:茕茕孑立

204

答案:束之高阁

成语故事

束之高阁

东晋时期有个将军名叫庾翼。他不仅很有军事才能,办事精明干练,而且很善于识别人。有一次,有个人在庾翼面前称赞清谈家殷浩,说他如何有才能,应该让他出来做官。庾翼听了,流露出鄙视的神情,说:“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意思是,像他这样的人,现在只能扔在一边,等天下太平了,也许才可以考虑让他做点事情。

庾翼死后,简文帝竟把殷浩引为心腹,官至建武将军。因为他缺乏谋略,根本不会领兵打仗,徒有虚名,不久在率师北伐时,由于他指挥不力,几乎全军覆灭。皇帝撤了他的官,把他贬为庶人,他后来抑郁而死。

这句成语比喻把东西扔在一边,不用或不管它。

205

答案:高不可攀

206

答案:横冲直撞

207

答案:俯首称臣

208

答案:仗势欺人

209

答案:甘拜下风

210

答案:长吁短叹

211

答案:胆大心细

212

答案:厚此薄彼

213

答案:环肥燕瘦

214

答案:深入浅出

215

答案:粗茶淡饭

216

答案:遁入空门

217

答案:塞翁失马

成语故事

塞翁失马

从前,有个老者住在临近边塞的一个地方。有一天,他家有一匹马突然丢失,听人说是跑到胡地去了。邻居们都好心地前来慰问他的不幸,好言安慰。可是老者毫不伤心地说:“没什么,这说不定会成为一件好事呢。”邻居们对他的话感到不解。

过了一段时间,突然一天夜里那匹丢失的马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胡地的一匹骏马,邻居们听说了都赶来向老者表示祝贺。可是老者并无得意之形地说:“白得到一匹马也没什么,说不定会成为一件坏事呢。”邻居们感到不解。

老者的儿子从小喜欢骑马,这天他骑上这匹从胡地来的骏马遛玩。突然,他从马上跌坠下来,摔断了一条腿。邻居们都来安慰老者。可是老者并不难过地说:“没什么,这说不定会变成一件好事呢!”

过了一年,胡人入侵塞内,青年壮士都被征去当兵,大部分人都死在疆场上。老者的儿子却因为跛脚不能当兵上前线,因此和父亲一起保全了性命。

这句成语比喻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换,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218

答案:明争暗斗

219

答案:血肉模糊

220

答案:来历不明

221

答案:若隐若现

222

答案:黯然失色

223

答案:柳暗花明

224

答案:明枪暗箭

225

答案:模棱两可

226

答案:大惊失色

227

答案:苦尽甘来

228

答案:东山再起

229

答案:远走高飞

230

答案:功德圆满

231

答案:破口大骂

232

答案:肝肠寸断

233

答案:支离破碎

234

答案:石破天惊

235

答案:两面三刀

236

答案:阴差阳错

237

答案:正中下怀

238

答案:风花雪月

239

答案:手到病除

240

答案:不痛不痒

241

答案:善男信女

242

答案:异口同声

243

答案:异曲同工

244

答案:安然无恙

245

答案:德高望重

246

答案:无与伦比

247

答案:退避三舍(古以三十里为一舍)

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春秋时代,晋献公因宠爱骊姬要杀死亲生儿子重耳,重耳闻讯立刻逃往他国避难。这个落难的公子在外面绕来绕去,最后转赴到了楚国。楚王对重耳很器重,而且听说跟他一起逃亡的人都是才干之士,于是就以迎接诸侯的礼仪来接待他。一天,楚成王准备了丰盛的酒席招待重耳,席间,楚成王和重耳开玩笑说:“现在我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你,将来如果你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你将如何感谢我呢?”

重耳是个聪明的人,他明白楚成王的意图,于是笑了笑说:“如果有朝一日,托您吉言我回国做了国君的话,我一定和贵国友好相处。如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战场上相遇,我可不敢与您对敌,那时我情愿退避三舍,以此答谢您的厚爱。”楚成王听了哈哈大笑。大臣子玉听了却觉得留下重耳,恐怕将来忘恩负义成为后患,建议楚成王杀掉重耳,成王没有同意。后来,这位43岁离晋,63岁才返国继位,经过20年逃亡生涯的重耳,正式登基,成为晋文公。

不久,晋国果然因援助宋国而和楚军战场相遇,重耳实践当年的诺言,下令全军退后三舍(九十里),到了城濮才驻扎下来。

这句成语后比喻退避得远远的,避免接触。

248

答案:秦晋之好

249

答案:连中三元

250

答案:三从四德

251

答案:五音不全

252

答案:鬼话连篇

253

答案:百年树人

254

答案:来日方长

255

答案:藕断丝连

256

答案:病从口入

257

答案:开门见山

258

答案:破门而入

259

答案:旁门左道

260

答案:外强中干

261

答案:泰山压顶

262

答案:大材小用

263

答案:飞蛾扑火

264

答案:羊入虎口

265

答案:里应外合

266

答案:不堪入目

267

答案:忙里偷闲

268

答案:充耳不闻

269

答案:如雷贯耳

270

答案:胆大包天

271

答案:气吞山河

272

答案:开诚布公

273

答案:请君入瓮

成语故事

请君入瓮

周朝女皇武则天总是疑心有人反对她,于是大兴告密之风,被杀害的人不计其数。她还重用周兴、来俊臣两个酷吏。凡是有议论她的人,就交给这两名酷吏用酷刑逼供。这两个人以生性残忍出名,发明了许多酷刑。有一次,有人告发周兴与大将军丘神绩串通反对武则天,武则天就下令让来俊臣审办周兴。来俊臣知道周兴不会轻易认罪,就想了一个计策,假装请周兴吃饭。周兴还不知道有人告发他,更不明白来俊臣的用意,就高兴地来赴宴。饭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来俊臣假装请教周兴说:“你的经验比我多,请问,犯人大多都不肯认罪,你还有什么更高明的方法让他们认罪呢?”周兴眼睛看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自作聪明地说:“这很简单,准备一口大瓮,然后在瓮下烧上旺火,请犯人进到瓮里,没有不招的。”

周兴刚说完,来俊臣马上大声说:“好!”然后让侍卫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办法烧起旺火,转过头来对周兴说:“有人告发你谋反,太后命我审你,请老兄入瓮吧!”周兴未等受刑,已是魂飞魄散,忙叩头认罪。后来武则天没有杀他,把他流放岭南,可他还没到目的地就被人杀了。这句成语比喻用其整人之法来整其人。

274

答案:隔靴搔痒

275

答案:一手遮天

276

答案:弥天大谎

277

答案:绝处逢生

278

答案:无中生有

279

答案:金屋藏娇

280

答案:吃里扒外

281

答案:世代相传

282

答案:茅塞顿开

成语故事

茅塞顿开

“茅塞顿开”来源于《孟子·尽心下》第6章。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其翻译如下:

孟子对高子说:“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高子是孟子的学生,他人虽很聪明,并且踌躇满志,可是他天生惰性,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不能持之以恒,吃苦耐劳,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情绪忽高忽低,因此总是不成大器。于是孟子说了上面的话教育他。

茅塞顿开,原意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豁然开朗,明白了事物的内在含义。

283

答案:官官相护

284

答案:参差不齐

285

答案:话中有话

286

答案:爱憎分明

287

答案:黑白分明

288

答案:狭路相逢

289

答案:貌合神离

290

答案:引人入胜

291

答案:隔岸观火

292

答案:觥筹交错

293

答案:左右为难

294

答案:渐入佳境

295

答案:待字闺中

296

答案:苦口婆心

297

答案:风雨交加

298

答案:哭笑不得

299

答案:是非不分

300

答案:雪上加霜

301

答案:雌雄难辨

302

答案:上下其手

成语故事

上下其手

楚国侵犯郑国,郑将皇颉带兵守御,出城和楚军作战时不幸大败。楚国的穿封戌活捉了皇颉,可是公子围(即楚共王之次子,楚康王之弟,亦即后来的楚灵王)向穿封戌争俘虏(他硬说皇颉是他俘获的)。两人争执不下,便到“太宰”伯州犁那里去评理。

伯州犁说:“这最好问俘虏自己。”于是把俘虏皇颉带来。伯州犁向上高举起一只手,恭敬地指着公子围对皇颉说:“这位是公子围,是我国国君宠爱的兄弟。”然后把手放低,向下轻轻指着穿封戌说:“这个人名叫穿封戌,是我国边远外地的一个县官。究竟是谁把你抓住的?”皇颉见伯州犁介绍时手势语气,大不相同,心里早已明白了他暗示的意思,便趁机逢迎撒谎道:“我皇颉遇到王子,就大败被俘。

由于这个故事,后人形容串通作弊,利用权势,故意颠倒是非,就叫作“上下其手”。

303

答案:弄巧成拙

304

答案:偷梁换柱

成语故事

弄巧成拙

孙知微是北宋著名画家。有一次,成都寿宁寺请他为寺院画一幅《九曜图》。他构思了好几天,然后一挥而就,一张《九曜图》的草图跃然纸上。他正准备着色,只听外面有人敲门。原来是仆人来告诉他,今天他的一位好友过生日,请孙知微去赴宴。临走前,他把自己的几个徒弟叫到身边说:“这幅画只剩着色了,你们几个接着干吧,我吃完饭就回来。”

老师走后,徒弟们一阵高兴,学了好几年,总算有机会显显身手了。正准备着色,突然发现图中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大家感到很奇怪。这时有个名叫童仁益的学生自作聪明地说:“一定是老师着急出门,忘了画上花了,大家想想,老师往常画瓶时,哪次不是都画上束鲜艳的插花。我们给它添上吧,没错。”大家听后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在瓶上添上了一枝粉红色的莲花。

不一会孙知微回来了。他一眼就看到了画上新添的那朵莲花,便面有愠色地对弟子们说:“谁让你们添上这枝莲花的?简直是胡闹。《道经》中说,这瓶子是镇妖伏水的宝贝。如这只瓶子只是用来插花的话,那只是一只普通的瓶子。你们把我这幅画全毁了!”弟子们个个被训得垂头丧气的,自知知识浅薄,还需努力学习。

这句成语形容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反而做了蠢事。

305

答案:崇山峻岭

306

答案:同床异梦

307

答案:安身立命

308

答案:天下为公

309

答案:天下太平

310

答案:天衣无缝

成语故事

天衣无缝

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书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小姐,您是谁?从哪来?”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因在天上待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

于是两人便交流起来。郭翰让仙女坐在自己对面。仔细打量仙女穿的衣服不仅银光闪闪,照人眼睛发花,而且上上下下没有一条衣缝。郭翰好奇地问:“织女你穿的衣服怎么和我们的衣服不一样,没有衣缝啊?”织女回答说:“这不奇怪,我穿的是天上的衣服,天衣不是用针线制成的,所以就没有衣缝啦。”

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见了。

天衣无缝原指神话中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现比喻事物非常完美自然,不露任何痕迹,没有一点儿破绽。出自于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311

答案:有生之年

312

答案:文过饰非

313

答案:苦中作乐

314

答案:开卷有益

成语故事

开卷有益

宋太宗赵光义是个非常爱读书的人,在他办公的地方、客厅、卧室,到处摆着各种书籍。公元977年,他曾命令宰相李昉组织力量,编出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有价值的巨著。其中《太平御览》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宋太宗由于爱读书,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效仿,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益处。该句成语常用于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315

答案:将心比心

316

答案:心心相印

317

答案:是非曲直

318

答案:起承转合

319

答案:鳞次栉比

320

答案:不可理喻(book+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