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理智研判 宏观视野(4)

中央一号文件:折射出哪些文化事儿?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农业改革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农业稳则中国稳,农业强则中国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共识。仔细阅读一号文件,能够从中看到很多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

中央一号文件全文约12000字,共分5个部分32条,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五个主要方面。在中央一号文件的五大部分当中,我们能够明显看到以下四个方面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

特色农业:创意升级农业产业结构

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部分明确提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题中之义,同时也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延长产业链、丰富产业内涵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文件第二条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第十二条则指出要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要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农业作为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良性发展有赖于文化创意因子的催化作用,因为特色农业产业链的延长、产品内涵的丰富需要加入大量富有地方独特品味的创意内容,从而使特色农业的发展更加丰满,内涵日趋丰富。因此,只有把特色农业产业的内容和创意产业深度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特色农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微评 ★文化创意元素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农产品完全可以摆脱“土”的印象,在创意的包装下时尚化、高端化。】

2008年前后,我们对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跟踪,可以说平泉县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典型代表。食用菌种植是该县的重要农业作物,利用食用菌菌棒加工而成的活性炭为冶炼业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在此基础上,平泉县用创新发展思维,对活性炭产业进行深度加工,将文化创意融入现代农业,把活性炭的实用功能与现代文明、绿色环保、文化创意有机融合,研发出了大量活性炭的创意产品。

【微评 ★希望这样的案例更多一些。】

平泉县创意升级农业产业结构的案例正与此次中央一号文件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导向不谋而合。该县从种植业起步,向工业原材料转化,继而又引入创意因素发展文化产业,最终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有效融合,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形成了庞大的活性炭产业链,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此外,国内很多地区在瓜果梨桃的种植当中精心开发、创意设计,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所以,特色农业的发展一定是和创意紧密相连的。

乡村旅游:三产融合造就美丽家园

中国的农村建设当中有很多是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对于挖掘农业内部增收能力至关重要,也是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着力点。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微评 ★通过农业观光、生态采摘、养生度假等项目的开发,可以说是因地制宜地发挥了农村的先天优势,也契合了现代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当地也可以增加农民就业,一举多得,前提是这样的项目应该做好充分的规划设计和评价预估,以确保其能很好地落地并开花结果。】

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本次中央一号文件则明确指出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水网、电网、公路网、互联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并在第十二条中对加大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说明,这将为打通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间的屏障,使之活化发展从而带动美丽农村建设奠定基础。文件中提到的“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这些都与文化旅游、文化特色农业密不可分,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微评 ★不仅是乡村旅游,很多产业要想持续发展,都要从文化上找核心动力,日本“商业之父”涩泽荣一在实业经营的过程中,就特别强调儒家思想对企业经营的根基性作用,产业的转型升级都需要回归到文化本源来提升内涵。】

乡村旅游的发展,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文化内涵谁挖掘得准,文化内涵谁表达得新,谁就能够成功。成功的乡村旅游不仅仅能够让回归乡村的城里人看到绿水蓝天,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属于乡村的独特魅力,给他们全新的体验,而这就需要发挥文化创意与文化内涵的决定作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的有机结合也必将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此外,文件还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配套体系进行说明,指出要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保驾护航。

农村思想阵地:公共文化建设重中之重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公共文化建设则是乡村文化建设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可以说是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如文件第十九条所述:要针对农村的特点,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有赖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例如文件中所提到的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活动等等;另一方面则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提供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这些工作的开展将会对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思想阵地建设、乡村文化生活的活跃起到积极作用。

以上提到的这些内容,部分是属于文化产业的,部分则属于公共文化。2015年1月15日,两办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中也首次提到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因此,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文件提到这些内容都暗含了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重大意义。

人本理念:新农村建设“新”在何处

中央一号文件当中的一个基本表述用语叫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在2005年的时候中央首次提出了这个口号,时隔十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赋予了新农村建设怎样的“新”内涵呢?我认为,其主要变化在于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新农民和新居民的生活的理念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来考虑农村的建设与传承。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要时刻牢记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对于乡贤、乡祠、乡村文明、乡村习俗的有机整合,也隐含和体现在本次中央的一号文件当中。文件第十七条提到的“要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和开展传统民居调查,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第二十六条涉及到的“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等相关内容,都是文件人文情怀的展现。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勾勒出一种人文关怀,这是以人为本、注重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体现,是我们在一号文件的解读当中应该关注的。

过去,毛泽东曾经讲过“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今天,这句话或许仍然适用——在农村新一轮的建设当中,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都可以大有作为。事实已经证明,如今很多文化惠农的内容早已开始向互联网转移,一大批电商村应运而生,新的“上山下乡”活动表现在了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可以说,农村是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建设的广阔沃土,在这里,文化能够找到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壤,产业则创造出更多新的产品。

事实上,一号文件所折射的文化事儿还有很多。认真地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从中挖掘更多隐含的文化内涵,找出那些可以让文化活动渗透在中国乡村建设各个角落的新机会,是所有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所有文化产业从业者必须看到的广阔天地。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一号文件为从事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企业和机构创造了大有作为的政策背景,对此我们应该高度关注。

(注:本文发布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被包括人民网、求是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诸多主流媒体转载。)

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中必须注意的四个问题

近日,我参加了中国林业出版社《新型城镇规划设计指南》丛书编撰座谈会,与各位学者专家就新型城镇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已超过农村人口。传统的城镇化过于重视硬件条件的建设,而对精神文化的建设却有所忽略。尤其城镇化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让农民的就业、收入等物质条件难被满足,更不用提文化娱乐消费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标志着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今后城镇化发展的新战略定型。而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传统城镇发展模式的进一步升华转级,在探索的过程中,不免会碰到许多问题。就此,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