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琦
广西文化以历史地理为载体和基础,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广西地域广阔、山川秀美、历史源远流长、民族众多、文化积淀丰富。作为巨大、复杂的地域文化所呈现的文化性格、文化内涵,有着与其他地域文化不同的质量与风格。她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塑造和培育广西各族人民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是广西主流优秀文化的人文结晶。
广西桂学研究会成立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深度的,全面、系统研究广西本土的历史文化及世居的12个民族的文化。在这之前,早有一些研究组织和专家学者开展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桂学研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深度、广度的研究,强调连贯性、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在研究的内容上,研究总体规划中表达了这么四层意思:
一、研究前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这是桂学研究的重点;二、研究前人研究了,但没有研究完的课题,这是起到承上启下、薪火相传的作用;三、研究前人研究了,但有的结论不够准确,或因史料不足,结论不完整的课题;四、研究现代在广西本土发生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大课题,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这个规划,略略地表述了桂学研究会对广西文化研究的大体框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我们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件制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一批课题于2015年9月结题纳入桂学文库出版。
广西的历史文化、社会科学需要研究的课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时间跨度大,如何全面、系统、深入地进行研究,并能准确、科学、权威地得出理想的研究成果,我们本着“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态度,做到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细节之间显水平。一座摩天大楼,离不开每一块砖头,每一根钢筋的凝聚。广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就是秉承着这种精神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广泛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
在研究形式和研究方法上,广西桂学研究会从始至终没有对承担课题研究人员,提出诸如怎么样研究,组织什么人研究,在什么地方研究,用什么方式研究之类的要求,我们采取公开招标、命题邀请、重大课题桂学研究会组织力量等研究办法,经申报评估审定之后,与课题组签定协议,课题组必须按协议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研究成果经专家审读和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后,交付出版社公开出版。这种灵活、开放式的研究方式,极大地调动广大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研究人员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平均每年签15—20个课题,每个课题组都能很好地完成研究任务。
历史文化研究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来不得半点粗心与浮躁,每个课题的研究大体经过三个过程,即古人讲的:义理、考据、辞章,用现代语言讲,就是观点、材料、修辞。观点、材料属于内容方面,修辞属于论文表现形式。考据,即收集资料,了解情况,田野调查,掌握论据,这是一个研究课题的基石和血肉,论文的真实性,也正是它的科学性和力量储存的,我们在评审其研究论文时,标准之一就是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论证有据,结论准确。义理,就是思想观点,一个课题是否立得起来,一看材料是否真实,二看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是否科学正确,思想立意是否正确,这是课题的灵魂,是课题的精神所在。因此要特别强调材料与观点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用科学理论进行思考、分析、论证,用活生生的资料证明得出科学结论。辞章,则要求修正文字,字斟句酌,逻辑清楚,文字流畅,观点表述准确清晰,行文简洁精练,语言通俗易懂。一篇好的论文,既有态度问题,又有学养和方法问题。态度是指写作态度和学风,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老老实实地说,朴朴实实地写,平平等等地论。方法是指思维方法,文字表达方法。
纵观我们已出版发行的这些研究课题的论文都能基本做到使用概念准确,推理判断有据,文章结构合理有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材料观点有机统一,观点褒扬相互呼应,成为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有机整体,表现出严谨的逻辑性与科学性。当然就目前已出版的课题论文著作看,也尚有一些不足,有的结论与定义有待进一步斟酌,出版之后如有不妥我们再行修订。
因为这是一篇总序,只想说明桂学研究的宗旨、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对论文课题研究的要求。所以我不打算噜苏地讲到每个课题研究成果的优点、历史的价值、作出的贡献。请读者自己去认真研讨,仔细欣赏,一定受益匪浅!
当今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号召正推动着区域文化的快速发展,桂学研究已进入一个全面繁荣的阶段,关于桂学的理论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在桂学研究的实践中,将会有新的成果、新的领域、新的理论升华,我们将不断拓宽桂学研究的空间,拓展研究思路,拓开研究视野,有效地破解广西某些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更好地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是为序。
(潘琦,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原主席、广西桂学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