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叶小文

佛教是中国信众最多、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教。源自佛教的语言和理念融合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容着佛教。中国是重“君子”、轻“小人”的国度,“和尚”则常与“君子”相伴,互为师友。《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效法天之日月星辰,从不间断地刚健运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效法广袤大地,有容乃大的宽厚、包容。佛教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是汲取了这许多的“君子”之精气神,于是既有勇猛精进,“狮子林中狮子吼”的刚健,也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宽厚包容。于是一见高僧来了,你会感受到“一团和气”,升腾起“一股和风”,所以叫作“和尚和尚,以和为尚”。

本书的两位作者——台湾佛光山的星云大师和凤凰卫视的刘长乐先生,都是我的挚友。近年因都热心张罗筹办“世界佛教论坛”,便不时有缘相见。每每看见长乐先生,我会想起“大和尚”;看见星云大师,我又看到“真君子”。打开书卷,两位高僧名士,两位大师、大家,在那里娓娓而谈,备感亲切。犹如温暖的春风习习扑面,智慧的清泉款款入心,听着,悟着,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人间佛教,大家包容”。

刘长乐先生和来自海峡两岸、五湖四海的员工,形成了华语媒体中独特的多元态势、融合道路和专业主义激情,放大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补、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整合。十年飞翔,他们用大地背负着天空的理想,又用天空辉映了大地的期许。凤凰的声音,表现在话语权,生命的尊严,创造的喜悦,圆融共进之中。记得长乐先生告诉我,凤凰卫视的新大楼在深圳落成了。我说,“凤凰”之“体”在深圳,“头”在北京,“脚”则踏踏实实地踩在香港,故乃大鸟、奇鸟,中华吉祥之鸟。每每遇见这只吉祥鸟的领军人物长乐先生,见他如此善于驾驭现代传媒又如此热心传统文化,尤其是如此深入地理解中国佛教的精神,我就不禁常生欢喜之心,常有“长乐”之念。

星云大师少年立志——此生一切“为了佛教”。及至八十高龄,不惧跌跤断骨,仍然云水行脚于全世界,到处讲经说法、随缘度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大师所念兹在兹的,还有两岸同胞的亲情往来;所孜孜以求的,还有两岸佛教的合作交流。前年,李瑞环先生手书一联,托我送给星云大师,联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师问我其意如何解读,我便引经据典,议论一番:此句出自唐朝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李瑞环先生特取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书赠星云大师。如果按王维的原意,“行到水穷处”,其直白的意思是随意而行,然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乃心情悠闲至极。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悠闲、无心,如陶潜《归去来辞》所说是“云无心以出岫”,且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但我理解瑞环先生的用意,当然不仅是诗与画,而是“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俞陛云《诗境浅说》)。而“水穷处”,似暗喻台湾当局倒行逆施,山穷“水”尽。“云”则暗喻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力量正在兴起,大有可为,且正合星云法师之“云”,《云水三千》之“云水”,读来充满亲切鼓励和热情期待的意蕴。星云大师听了这番解读,点头微笑。

前不久,我率国家宗教事务局代表团参加在东京举行的“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集会,星云大师闻讯,专程从台湾赶来,陪我同游日本人奉为“神山”的富士山,至“五合目”饮茶叙旧。我写了一首小诗纪念当时的情景:“男儿有泪不轻弹,英雄一怒喷火山。无情未必真豪杰,尚留泪痕挂山峦。五合目外春尚寒,一饮君茶暖心间。异国更有思乡苦,万语千言却无言。”我当时只是默默地看着大师,相视无言。现在读了《包容的智慧》一书,不禁佩服长乐先生,到底是传媒大师、凤凰领军,竟然引出大师这么多智慧语录,而且当机对机,对答如流,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里看得见的是月,嗅得出的是花,心悟的则是境——意境,禅境。佛界与传媒界、高僧与名士的对话,在平易处交流,交流人生的历阅,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意趣盎然,言近旨远,让我们于窗前明月中看到了梅花,于暗香浮动处观照了明月。

读《包容的智慧》,我们大家真的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化机之妙;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包容之心。

请大家不妨一试。

2007.7.15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