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精英教育心理学
- (德)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
- 1729字
- 2020-06-24 18:37:05
译者序
人类数千年的教育历史上产生过无数的旷世奇书,许多哲学家、教育家和实践家对人类教育进行了漫长的探索和精密的思考,并撰写了很多对世界教育影响深远的著作。即便在信息社会,这些著作仍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占据了相当广阔的市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理论。
本书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赫尔巴特的经典名著,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以科学的态度诠释教育学的著作,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与一般目的,二是多面性的兴趣,三是道德性格的影响力。其中,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性格的完美塑造和道德素质的完善。该著作以伦理学为基础,提出了教育目的论;又以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教育方法论。赫尔巴特提倡根据学生的多面性兴趣,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潜能。其教育理论对19世纪后期的教育认知和教育结构产生了空前的影响,被看作超验教育理论的代表。
如果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考察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理论,我们会发现它是进步的。从1885年开始,耶拿大学就变成了研究赫尔巴特的中心机构,在那里学习的教育者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几十个国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因为精英教育心理学获得了广泛的传播,19世纪末的美国教育界也受到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影响,在国内建立了赫尔巴特俱乐部。至此,精英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学理论之一。赫尔巴特的学说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当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流传两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新式学堂兴起。赫尔巴特教育理论思想的流行,对中国早期的现代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到今天,很多国家开设的自然常识、综合理科、社会常识、劳动培训等学习内容也在吸收赫氏教育思想的精髓。
对于孩子的教育难题,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感同身受。由于幼时受到过多褒扬和庇护,很多孩子误入了顽劣的歧途,闹脾气甚至离家出走已经屡见不鲜。这已经不单单是某个家庭的困惑,而是贯穿人类历史的难题。面对这种情形,很多教育者和家长开始批评和揭露孩子本身的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大肆渲染家庭和社会因此而生的悲哀与痛苦。然而,孩子会出现这些严重问题,和他们自身的关系微乎其微,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早在18世纪,赫尔巴特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孩子在受教育之前,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偏弱,过早地放任或训斥都会阻碍他们的心理发展。对此,父母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管理,同时注意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的人格得到最大程度的塑造。赫尔巴特还主张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年龄段进行划分,为孩子时期、小学时期、中学时期和大学时期的孩子开设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使之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赫尔巴特非常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他认为,人总是要在社会中独立生存,要遵守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而道德规范是最不容易把握的,但又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主张父母对孩子的德行培养负责,并身体力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收获良好的道德观念。
《德国精英教育心理学》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心理学、伦理学、自然科学以及哲学知识融合而成,既保留了原著中德国教育理论的精华,又依托当代的教育学理论进行印证。一方面,本书具有其先进性,摒弃了唯意志论和唯道德论的形而上学思想,肯定了实践的重要性,是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为了让读者明确教育的发展脉络,本书在内容上最大程度地保留了18世纪~19世纪的语言风格与思想认知,借助最朴素的社会观与教育理论,还原了当时教育界的百家争鸣氛围,力图让读者深刻的感受到当时教育的基本体系以及教育学说与阶级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学经历了各种变迁,但之后却渐渐变得僵化,教育者也几乎失去了当初那份积极探索的热情,逐渐被束缚在了所谓的技法和陈旧的规矩之中。这就是当代教育学的不良现象。而赫尔巴特的精英教育学理论虽说历经三个世纪,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时代局限性,但他那种敢于抛弃传统、否定经验至上论、以科学的态度和实践精神钻研教育学的态度,仍然是支撑教育学不断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