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遇见更好的自己——自我认知中的肯定法则(5)

曹虹大学毕业时国家还管分配,她被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区当教师,不仅条件差,工资更是少得可怜。其实,曹虹在校成绩不错,擅长写作,还曾担任过学校文学社的社长。现在被分到这样一个破地方,她整天愤愤不平,对工作没有热情,连一向爱好的写作也没了兴趣。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拿到一份优厚的报酬。两年过去了,她的工作没有任何起色,写作也荒废了,她也变得更加郁郁寡欢。

一天,学校开运动会,连附近的村民都来观看,小小的操场被围得水泄不通。她来晚了,站在后面,踮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儿吸引了她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足垒了半米多高,他才登上台子,还冲曹虹粲然一笑,掩饰不住的是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刹那间,曹虹的心被震了一下,操场上的环境已经不能改变了,自己只是站在外面唉声叹气,抱怨自己来晚了。而小男孩儿,却懂得垒一个台子,改变自己的高度,去欣赏比赛。自己一直在抱怨被分的地方是多么差劲,但是不曾想到改变自己,她为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感到惭愧。

从此以后,她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她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而至。两年后,她被调至自己颇喜欢的一所中专任职。

自然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不断调整自身适应环境,人才能获得巨大发展。

你不是神,没有吹口仙气、念句咒语,就能移走大山、改变环境的能力。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就像你不能让外面的雨停止,那就带上伞出门,或者发现前面的路因为某种原因不通行了,那就绕道走。

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却不想改变自己;当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时,干吗非得与之较劲呢?那样只会得不偿失,把自己困在平庸和痛苦的樊笼。改变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06.保持向上的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习惯总是在控制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生活,让我们缺少从日常琐事中超脱出来,认真审视反省自己的机会,总觉得现在的自己就是本来的自己,生活、事业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你有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想过:你现在的状态,真的就是自己应该的状态吗?你现在的生活,就是你必须得到的生活吗?你现在的自己,就是最好的那个自己吗?

科学家曾经证明:一般人的一生对自己潜能的使用率只有2%左右,即使是最优秀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才利用了自己10%的潜能。大部分人并不太了解自己还有些什么才能。其实,与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我们还有绝大部分的能力是处在沉睡状态而未被开发出来的。

那么,现在请你想想,你对现在的自己就应该满意了吗?既然你我都有这么多未加开发的潜能,为何我们不能做得更好呢?是满足于现状的安逸,还是缺乏进取的信心?不管何种理由,不去争取自己的发展,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都是懦弱和愚蠢的表现。

“你以为我做了司机就满足了吗?我的目标是做铁路公司的总经理!”当青年弗里兰怒气冲冲地对铁路老工人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在一辆三等火车上做加煤炭的初级工人,月薪只有40美元。老工人之前对他这样说:“你现在做了添加煤炭的工人,就以为自己是发财了吗?但是我老实告诉你吧!你在现在这个位置要做上四五年以后,才会升为月薪100美元左右的铁路司机;如果你幸运地不被开除的话,就可以安然地做一生司机!”当听说自己可以得到一个安稳的工作、终其一生的时候,他并没有满足,反而觉得是对自己能力的低估,觉得最好的自己不止是如此。后来,他真的做到了。一步步地努力,最终弗里兰成为后来美国大都会电车公司的总经理。

不满足于已有生活的安稳和平衡,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成功的大门只向永不满足的人敞开!

在你的生活中,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不断地把它向前推进,不断地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也就是说,你自己的发展和您对自己能力的期望是不应该有界限的。即使能力是有限的,不断向前,做更好的自己的信念才是最关键的。它是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求索目标。比如你要求自己今天多对人微笑一次,工作少出一次差错,改进一点人际关系,多认识一个客户,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等,这些都可以视为自己进步的表现和激励。

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没有什么比进取心更重要的了,这种态度影响着你对自己的评价和你对未来的期望。如果你的态度是消极而狭隘的,那么,与这对应的就是平庸的人生。你必须以高于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否则,你只是一个小职员。你必须坚信自己能拥有更高的职位,以督促自己努力得到它;否则,你永远也得不到。不要怀疑自己有无实现目标的能力,否则,就会削弱自己的决心。只要你在憧憬着未来,其实就是在向着目标前进。

安德鲁·卡耐基曾经说:“我是不会帮助那些缺乏成为企业领袖的盛装年轻人的。”要敢于树立这样的目标:我要成为主管、经理和老总。不管你目前的职位有多低,仍然应该勇敢地告诉自己:“我不仅仅是这个水平,我的职位应在更高处。”要敢于梦想,要下定决心——得到那个让人羡慕的职位,并且发誓一定要为之竭尽全力,绝不半途而废。

做最好的自己,憧憬更高的目标,不是简单的空想,也需要有对自己坚定的信心做后盾。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最棒的,是有能力去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的。

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并且不断鞭策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不仅能激起自己不断进取的精神,而且对自己的成功也有很大心理的暗示作用。

有一个传说: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非常痴迷雕塑。有一段时间,在他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特别美丽的女子的形象,美若天仙,令他夜不能寐。于是,他决定把脑海中的美女塑成雕像。他躲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废寝忘食地创作了好一段时间,终于成功塑造出了这个美女的雕塑形象。他爱不释手,每天都以深情的眼光许久地凝视着这个美女雕像。最后,看着看着,美女雕像竟然活了。

在另外一个真实的科学实验中,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实际上,这只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字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就像皮格马利翁的角色一样。学生则因为外界的肯定,因此变得非常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其实,皮格马利翁效应充分说明了自信的力量,说明了我们每个人不是没有潜能去做得更好、更优秀,而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缺乏对自己的激励和肯定,缺乏鞭策自己努力进取的态度。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你也应该有一个新的开始。挥挥手,向昨天的自己潇洒地告别,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

志当存高远,做更好的自己

人生的目标就像沙漠中的地图,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自己画,毕竟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远大的目标能激发人的潜能。人们常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才能发展得越大。”

清晨,一个很喜欢跳舞的农家女孩,在四周白雪皑皑的村子里翩翩起舞,她梦想着有机会能够在真正的大舞台上尽情地表演,旋转她那优美的舞姿。于是,她一直跳着,不断地努力着,终于,她从农家小院跳到了大众舞台,从孤身一人跳到万人共舞……

这就是那个我们都很熟悉的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生活就是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大舞台,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对自己生命的规划与定位。如果你首先把自己的生活目标定得卑微,平凡,那你也很难获得向更开阔的事业和人生奋进的可能。

目标只要不是高得成了海市蜃楼,那么就尽可能远大一些。目标越远大,越能充分挖掘你的潜能。一个目标远大的人,即使实际没有达到最终的目标,他达到的目标往往也比设定小目标大。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确定只走十公里路程,走到七八公里处就会因松懈而感到困乏,因为目标马上要达到了。但是,如果要走二十公里,在七八公里处,正是斗志昂扬之时。目标高远给我们留下了较大的奋斗动力,我们不会因自我设限而窒息,不会因达到较低目标后偃旗息鼓,我们会积极地追求更大的成功。因此,歌德说:“就最高目标本身来说,即使没有达到,也比那完全达到了的较低目标,更有价值。”

拿破仑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世上成大事者都是因为自己有“要想当元帅”的野心而最后如愿以偿的,这种野心其实就是雄心。如果一个人有较高层次的需求,他的欲望就会高涨,在行动中就会表现出积极进取的姿态。反之,长期在低层次需求的环境中生活是不会有什么满足感的,欲望也会随之降低,无奈感则会与日俱增。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目标决定了他能够达到的高度。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你的事业、人生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

有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展翅高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所以,即使原本是鹰,如果它以鸡的眼光和能力来要求自己,时间长了就会真的失去想飞的冲动和能力。

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如果你只把目标停留在完成每天的工作、按时上下班、领到每个月的薪水、养家糊口上,那么你将很难得到在职业生涯的更大空间展示与成就自己的机会。一位商界精英指出:如果你是一个学员,只为分数而学习,那么你也许能够得到好分数;但是,如果你为知识而学,那么你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分数和更多的知识。如果你为做生意而努力,那么你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如果你想通过做生意来干一番事业,那么你就有可能不仅赚很多钱,还会干一番大事。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只能得到一笔很少的收入;但是,如果你是为了你所在公司的前途而工作,那么你不仅能够得到可观的收入,你还能得到自我满足和同事的尊重。你对公司所做的贡献越大,就意味着你个人所得到的回报越多。

只有拥有远大目标的人才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功。如果自己设定了远大的目标,那么,面对这个目标就能集中精力,聚精会神,而这就是成功的关键。

所以我们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时,不妨尽可能地将自己的目标定得高一些,眼光和气魄放得长远一些。比如你现在是个小职员,不要把目标仅仅定在当上部门主管上,为何不敢于要求自己通过几年的努力达到经理的位子呢?如果你已经是个优秀的中层管理者,为什么不敢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开创自己的大公司,自己当老板呢?只要你的理想和气魄足够大,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现在看来仿佛觉得无论如何也难以达成的远大目标,只要你敢想,并且去努力,就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得以实现。

1949年,一位24岁的年轻人充满自信地走进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应聘做会计工作。这位年轻人来通用应聘只是因为父亲告诉他,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建议他去看看。于是,这位年轻人就来了。

在面试的时候,这位年轻人的自信给面试他的助理会计面试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通用公司只有一个会计的名额,面试官告诉这个年轻人,竞争这个职位的人非常多,而且,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可能很难立即胜任这个职位的工作。但是,这个年轻人根本没有认为这是一个困难,相反,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于自我激励、自我规划的人,他说自己来应聘的目的就是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

正是由于年轻人具有自我激励和自我规划的能力,他被录用了!录用这位年轻人的面试官这样对秘书说:“我刚刚雇用了一个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人!”这位年轻人就是罗杰·史密斯,1981年1月,出任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

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凡有大成就者必先有吞天吐月的野心和远大目标。放长一段目光,你会扩大一片人生舞台。短浅的目标与狭小的视野,只会限制你的生活向更大空间的延伸。

鹰击长空,是因为志在蓝天;志存高远,人生才会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