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译本序(1)

十八世纪末,法兰西大地上掀起了一场革命大风暴,以前所未有的威力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扫清了道路。

但是,我们都知道,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革命,在取得胜利以后就可万事大吉,高枕无忧。法国这场革命也不例外,帝制与共和制之间的斗争,复辟与反复辟的较量,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资产阶级专政才在共和政体下最后稳定下来。

激烈悲壮的大革命需要自己的作家,作家也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高唱着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战歌,勇敢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法兰西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文学家,如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博马舍、鲁日·德·李尔、史达尔夫人、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乔治·桑、福楼拜、都德、左拉,等等。

这些伟大的文学家为全世界知识分子树立起了一座座丰碑。他们不仅用自己卓越的文学作品,更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勇敢言行表现出他们确实是法兰西的良心,民族的精英,真理与人民的喉舌。即使在生与死的面前,他们也敢于反抗黑暗的反动势力,维护正义,保护弱者。应该说,这也为法兰西奠定了一个优良的文学传统。莫泊桑就是在这样的优良的文学传统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作家。这样,你就不会奇怪他的成名作《羊脂球》,为什么会同情一个善良的妓女,又为什么会愤怒地揭露普鲁士占领军的暴行,和无情地鞭挞法国新老绅士们的自私、伪善和无情。莫泊桑的愤怒与同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与憎,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羊脂球》一经问世就立即轰动了文坛,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这部作品奠定了莫泊桑的文学地位,也确定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使他成为继巴尔扎克和福楼拜之后,又一位现实主义伟大作家。

一八五〇年五月八日,莫泊桑诞生于法国诺曼底地区迪耶普城附近的米洛梅尼尔堡。他的全名是亨利-勒内-阿尔贝-吉·德·莫泊桑。我们在他的作品上看到的则是吉·德·莫泊桑这样一个简单的署名。他名字中的“德”字,表示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中。其实能标志他的贵族血统的也只有这个“德”字了。在他祖父时期,这个贵族家庭就和封建制度一样趋于没落。

莫泊桑的童年是在诺曼底的乡镇中度过的。一八五九年,全家搬到巴黎,他就读于拿破仑中学。在这一期间,莫泊桑的家庭破裂了。

莫泊桑的母亲洛尔出身书香门第。她的父亲迪须埃热爱诗歌,还发表过一本名为《一个公民的心愿》的诗集。她的兄弟是著名的诗人兼小说家勒普瓦特万(1816-1848)。洛尔自小热爱文学,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鉴赏力,是位很有教养的女性。莫泊桑的父亲,这位没落贵族子弟却是个生活放荡,赌博成性的浪荡子。莫泊桑出生不久,夫妻二人就经常闹矛盾,一直到协议分居。洛尔带着莫泊桑兄弟二人回到了诺曼底,住在离迪耶普不远的小城埃特尔塔的维尔吉别墅。这儿面临蓝色的大海,气候十分宜人,更有美丽的果园,广阔的田野,勤劳的人民,这些都给莫泊桑留下终身难忘的思念,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他常常深情地描绘这儿的人物、故事与风光,给我们留下一幅幅法国西北部这个滨海地区的风景画。

莫泊桑的母亲很注意对儿子的培养教育,除了教他拉丁文外,还常朗读《圣徒传》给他听。这些圣徒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引起了阵阵波澜,梦想自己也能成为圣徒,成为名人。但是他拒绝传统的刻板教育,八岁时他离开了勒福尔小姐办的走读班,十三岁在依佛多修道院读书时,因不守规矩被赶了出来。洛尔却独具慧眼,并不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堪造就。她发现莫泊桑读书肯动脑筋,而且富有想象力,在他幼稚的习作中已经显露出文学的禀赋,因此便悉心指导他博览群书,教他读诗写诗。莫泊桑十三岁就开始写诗了,这和母亲的教诲是分不开的。即使在莫泊桑成名之后,她仍不断给他提供小说创作素材,并对他的作品提出意见。莫泊桑是在母亲的引导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以后还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陪同他奋斗在这条路上。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为世界培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一八六八年,莫泊桑到塞纳滨海省省会,也就是诺曼底地区的首府鲁昂念中学,在那里又受到巴那斯派诗人路易·布耶的指导。莫泊桑在课余之时经常捧着自己的诗作向这位诗人求教。有一天,布耶在他的习作中看到这样的诗句:“人的生命,有如船在海上驶过的水痕,慢慢儿远,慢慢儿淡,”不由感到十分惊喜。诗人认为文句优美,有诗意,还有一点哲理,何况还是出自一位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之手,从而觉察到了莫泊桑的天才火花,便孜孜不倦地提示莫泊桑:在艺术领域里的工作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和耐心的探索,还需要掌握文学技巧的规律,这样才能领略艺术中的奥秘,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布耶有时还带自己的学生到福楼拜家去,两位作家一起听莫泊桑朗读自己的诗作,并给他提出意见。在布耶的精心指导下,莫泊桑进步很快,若不是布耶在一八六九年猝然去世,莫泊桑很可能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

也就是在一八六九年七月,路易·布耶去世的那个月里,莫泊桑通过了毕业会考,获得文学业士学位。同年十月到巴黎读大学,攻读法律。

一八七〇年七月十九日,普法战争爆发。如果说莫泊桑父母离异,第一次改变了他的命运,这次战争则是第二次改变了他的命运,其影响则更为深刻重大。

一八四八年,法国相继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拿破仑的侄子,野心家路易·波拿巴窃取了法国政权。一八五二年底,他又自封为法兰西皇帝,称拿破仑三世,第二帝国取代了第二共和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完成,第二帝国进一步加强了军事独裁统治。在一八六六年至一八六七年经济危机时期,马赛等几个大城市爆发了汹涌澎湃的工人大罢工。一八七〇年,巴黎二十万人民举行反对第二帝国的示威游行,四月又爆发了长达四个月的巴黎铸工罢工运动。第二帝国面临严重的危机,路易·波拿巴为了摆脱危机,巩固统治,更妄想夺取德意志在莱茵河左岸的领土,便发动了对普鲁士的战争。宣战不到半个月,普鲁士军队便打进法国,致使法兰西人民跌入耻辱与痛苦的深渊。一八八四年,莫泊桑在《索瓦热老婆婆》这篇小说中谈到了劳动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的苦难时说:“他们的人数多,所以成批地被屠杀,成了真正的炮灰。”

统治者挑起了战争,人民却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勇敢地站出来保卫祖国。这时莫泊桑被征入伍。九月一日,色当一战,法军大败,路易·波拿巴成了普军俘虏。莫泊桑也险些被俘,好不容易返回巴黎。巴黎很快被围,形势显得更为严重。

战争引起了革命。九月四日,巴黎爆发了革命,推翻帝制,恢复了共和。政权则被资产阶级控制,成立了“国防政府”。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指出:“国防政府在民族义务和阶级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没有片刻的犹豫便把自己变成了卖国政府。”一八七一年三月十八日,巴黎发生武装起义,推翻了卖国政府,建立了巴黎公社。不久,资产阶级又镇压了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三共和国。

在这风云激荡的日子里,莫泊桑没有参加人民的斗争,但他却始终同情人民,痛恨第三共和国的反动统治和对外扩张。一八八三年,他还曾痛斥法国政府发动的中法战争。这成为他能够接受福楼拜的文学主张,走上批判现实主义道路的重要基础。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莫泊桑在战后退伍以后,没有继续读大学。一年后他在海军部当了一名小职员,七年后又转入公共教育部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文学梦始终伴随着他,业余时间他还常常写些文学作品。一八七三年,福楼拜正式收莫泊桑为弟子。对莫泊桑来讲,自然是他最大的幸运;对福楼拜来讲,他为世界文坛培养了一位文学大师,作出了又一个重大贡献。

福楼拜是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作家,他一方面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同时又为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开辟了道路,是位继往开来的文学大师。著名的作家都德和左拉都曾受到他的影响,并尊他为自己的老师。由此可知在当时的法兰西文坛上福楼拜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了。

对文学创作,福楼拜有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感。他要求自己的作品风格和结构一定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也同样要求莫泊桑有这样严肃的创作态度。他对莫泊桑说,一个优秀作家必须有独创性,为此你就必须长期观察事物,了解细节的真实性,要能发现别人未曾发现和描写过的,也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他还教导莫泊桑必须学会运用最精当的语言来表现事物特点的能力。他说,一个作家只有经过反复推敲文字,反复寻找适当形式,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写出优秀的作品。

大师的言传身教,对莫泊桑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年轻的莫泊桑严格地按照老师的指导去观察生活,认真进行习作,不敢稍有懈怠。每个周末,他都准时从巴黎赶到鲁昂去拜见老师,先是交作业,然后听取老师对上次交的作业的点评。几年下来,他的习作早已是盈筐满屋了。福楼拜要求他不要过于急切去发表作品,这大概是担心过早成名,对尚不成熟的莫泊桑来说是有害无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