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从头脑到心灵(2)

【思维游戏】

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包括关于自我的思想)与此时此刻的真相相违背。你可能觉得我们不会对引起这么多痛苦的东西感兴趣,但是我们仍花了大量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与幻想。

就像我们着迷于电视一样,我们也着迷于理智。你有没有发现电视与理智十分相像?就像在理智的头脑中一样,在电视上,总会有新事物出现吸引你的注意力。因为理智的工作就是扫描环境然后发现新的、不同的事物,所以自然而然,理智会被电视上不断变化的画面深深吸引。

而另一方面,在现实世界中,生命的进程是缓慢又渐进的。如果你只是拿起一台摄像机,记录下你走过的三十分钟路程,那么你得到的只是一部很糟的电影。你能想象这样一部电影放在热门大片区吗?——名叫《生活以正常速度进行》。你只需注意到理智是多么容易为特效、戏剧性的情节和快进版的生活所吸引。即使我们知道思维和幻想就是痛苦的根源,我们也还是沉迷其中。因为它们就像电视电影一样具有娱乐性。

最后,就像沉迷于其他东西一样,我们终会发现思维与幻想并不能让人感到满意或充实。就像连续看了几个小时的电视后我们会觉得空虚。幸好,要摆脱这种思想空虚有个便捷的方法:那就是立足当下。要做到这点只需直面生活。如果你要出去走走,就好好走走;如果到了刷牙的时间,就好好刷牙。要直面生活,你只需关注生活本身,注意现在有什么,而不是联想到一些关于它的记忆。直面是很简单的——你不需要准备什么,也不会弄错。

精神锻炼正好与电视相反,它为你降低噪音,帮你集中注意力。理智思维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总是在追逐迷人的幻想和回忆,总是妄图抓住一些根本不真实的东西。精神锻炼就是拉住这匹野马的缰绳,帮助你直面真实的生活。令人惊讶的是,这样做会让你觉得非常满足。这就像是吃一打曲奇饼干和吃一顿美餐的区别,如同我的老师理查德·克拉克曾说的:“不能让你满足的东西怎么也不够。”

理智所能给你的东西既不能让你满足,也不是一顿美餐。只要你融入当下,而不是在高度编辑过的记忆中,你就会发现理智中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你这一刻所得到的相比。只有在这一刻你才能找到真正的美味与鲜活。这一刻带给你的快乐比以往任何回忆或幻想带给你的都要多得多。

理智的头脑是不是总是困惑的?我们为什么要听从于它呢?

让我来问问你,你经常困惑吗?

越来越经常了。

当你呼求真相,呼求真实的自我,理智就长时间陷入迷茫。为什么你仍在不停提问呢?

习惯而已。

是的,这就是真相。你现在能感觉到心灵吗?

理应能感觉到。

这是理智能给出的最好的答案了。告诉我,你想要什么?

自由,但是我害怕它带来的放手、抛弃和改变。

你到底有多想要自由?是否值得你将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迷茫中?如果迷茫只是理智对真相的本质感受,如果你想要一个终极答案,这种迷茫就永远都无法摆脱怎么办?万一这种无知感只会越来越大怎么办?

太可怕了。

对于理智而言,这的确是很可怕的,因为理智的作用变小了。这也意味着抛却梦想、希望和欲求。这值得吗?你真的有这么想要自由吗?

我的心告诉我是的。

这就是真相。我唯一能向你保证的就是,迷茫和恐惧都是非常正常的。

有道理。要抛弃的实在太多了。我猜我还是有些不情愿。

那么,我们从更简单的角度看:所有你要抛弃的东西,你真的曾经拥有过它们吗?

我从未拥有过任何一样!

如果你要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你需要抛弃什么吗?

不需要。

但是曾有过看到证明圣诞老人存在的事,你因此损失过什么吗?你有关于圣诞老人的幻想,但是你因此得到过什么吗?抛弃听起来十分困难,但是你真的曾经抛弃什么东西吗?只抛弃过一堆想法而已。

我们觉得理智会帮助我们弄清楚如何可以变得更快乐、更明智,这很有趣,因为事实正相反。我们一直在听理智在说什么,却错过了当下所拥有的东西,而当下才是真正感受生活的地方。理智是那么狡猾,它说服我们当下并不在现实中,而是在幻想或想法中。这太讽刺了。真是个有趣的未解之谜!

要让理智变坏很简单,但理智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认为只要把事情弄清楚就能获得自由这个想法。如果你觉得理智变坏了,那你只是在用理智和理智打架,你仍没有活在现实的当下!

拥抱现在吧——整个人都深深潜入当下,接受当下出现的每件事物,带着理智去做。当你发现理智又开始疯狂地尝试着弄明白一切,你只需觉得好奇:“哇,看看,真是太奇妙了!”思维从无数的此刻中疾驰而过,我们把这种生命之谜一般的思维叫什么呢?加速的生命之谜!

我想说的是,理智并没有必要被排除在外,无需停止,无需忽视,而且你也做不到。如果你不再与活泼好动的理性思维较劲,你就可能对理智本身感到好奇了。当我们说“我的理智”的时候,我们是在指什么?“我的”又是在指什么?或者当我们说“我有理智”的时候?“我”是谁,是什么?询问什么是理智本身,就像是儿童书里那只猴子——好奇的乔治一样,永远静不下来,总是掺和各种各样的事、制造各种各样的麻烦。

麻烦的是我们认为理智就是我们本身,理智有很重要的事要告诉我们。

最好明确这件事是唯一的麻烦,唯一的问题。理智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好奇的猴子挺可爱的!尽管你总是得看着它们,免得它们太过捣蛋。

而且有时候它们也能做些有用的事。

还带来了很多没用的快乐!理智永远不会让你看到全部的事实,所以到底是谁或者是什么拥有理智?

是自我,自我能意识到所有的一切。

那自我是什么?

我不知道!我的理智不知道。

你不知道,但是它的确存在。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所以它并不是某种隐藏的东西。谁拥有理智?

理智自己并不能回答。

觉醒之后,关于好坏的评价和想法仍然会出现吗?

这些有条件的想法仍会出现,而且它们也只是想法。当它们出现时,你可能会用对待爱意的感激之心来对待它们。当你对评价心怀感激时,它们可以变成通往生命之谜的大门,通往你从未看过的世界,而不是成为让你泥足深陷的陷阱。当评价与热情和感激结合时,评价自己就变成了一个通向秘密的缺口。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对我来说完全是个谜,但是这方法我屡试不爽。

然而,如果你并没有全心全意接受评价还觉得它将来会消失,这个方法就不会奏效。你必须爱上它。别想着它会消失,而是希望它会留下,因为你对它很好奇:它是怎么成为陷阱的?它又是怎么收缩的?当然,只要你保持好奇心,它就不是缠人的陷阱,而是通往生命之谜的道路。好奇心让你透过“评价”的面具看到其中生命之谜暂时呈现的面貌,下一瞬间你就处于这个神秘的谜之中了。

【无关私己】

假如连你最强烈的情感都不是自己的该怎么办?有什么东西是纯私人的吗?假如我说我们的这些身心体验就像收音机一样是接收外界的事物,而不是创造了这些事物,会怎样?你需要一个收音机在这个房间播放音乐,对不对?“您”就如收音机一样,正在“播放”这些被称为欲望、恐惧、爱、嫉妒等等此刻正萦绕四周的所有感受。甚至于阻力也仅仅只是下一首叫做“我要关掉收音机”的歌曲。如果你的内心感受其实根本不是自己的,而更像是音乐家正在播放多年前录制好的音乐,会怎样?

这些喜爱的音乐也不是私己的。即使是那些非常有戏剧性的,令人无比伤心的,充满愉悦的,或者浪漫无比的感受都不是私己的。它们没有任何错误;只不过不属于你。你还可以关注它们,但无需花费大量心血试图改变它们或让它们停留下来。电台的歌终将结束,即使是《再见小姐美国派》这样长达17分钟的歌曲也一样会曲终。歌曲可能一直在播放,可最终还是会被广告所接替。

在这里用收音机做比喻无比恰当,因为收音机不同于那些你可以决定播放曲目的CD播放机。收音机里播放什么内容不受你控制。不同的时刻,可能播放不同的歌曲,或快乐,或悲伤,抑或鼓舞人心。神奇就在于它是如此的聪明,它知道此刻该放什么样的歌曲。它决定播放什么歌,而且一旦被播放,你不能停止它。你最多能做到的,只是在它们被播放的时候面对它们。奇怪的是,这个由“你”这个电台产生的一切都非你所有,这种认识,让人们更容易关注什么正在发生。因为,如果它不是个人所有,又何须隐藏它呢。

另一个巨大的谜团是:“意识到电台正在播放什么”是什么意思?接下来,你可以提出一个更奇怪的问题:“意识到电台正在播放什么”和“电台正在播放什么”之间有分界线吗?“电台中正在收听的内容和从中体会到的感受”实际上可以和这些感受本身区分开吗?事实证明,正在收听的听众和这个伟大的谜不是各自独立的。相反,歌曲源自于这个谜,聆听也源自于同一个谜。有一个很大的世界,容许这一切都可能发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知道的地方,而是需要我们睁开双眼去发现的。谁也不会提前预知什么内容会被播放,你只会在下一首歌曲响起的那一刻发现它。

【知之与不知】

认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我们从过去的经历中所学习到的或是被告知的。我们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去获取足够的知识,来让我们感到有安全感。我们希望拥有坚实的知识积累,能够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辛与荆棘时,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认知就是我所说的通常情况下无用的认知,因为生活总会丢给你一些超出你认知范围的事情。

还有另外一种更简单更明智的认知,那就是对当下时刻的认知:心之认知。你的某一部分知道这一点。这种对当下的认知让你能够面对此刻你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这种认知不是先知,而是为了面对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才产生。它只是去面对此刻发生的一切,而不是像另外一种认知那样的教条主义,或是有先入为主的成见。一旦有新的东西出现,就去面对它,过去的认知在当下就会变得无关紧要了。你前一刻所认知到的内容对当下这新的一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比如,对于任何一个你以为你知道的人,你不知道他们现在到底是怎样的人。你可能对他们有很多回忆和想法,但是要了解现在的他们,你就需要面对此刻的他们,并且注意他们相对于过去的变化——因为他们确实发生了变化。

面对当下,不会让你变得愚蠢,却会让你愈发清醒和明智。敞开面对当下会让你了解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因为你没有让先入为主的想法束缚住你的判断。换句话说,就是你更相信认知之源,而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你相信你已经知道的事情,它就会不断地引你入歧途。就好比,你会发现自己正在往家具上走,因为你没有注意到已经有人把这个家具搬了位置,它已经不在你上次看到它的位置了。

认知之源会提供给你此刻你需要知道的一切。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你想知道的或你之前所知的,但是为了认识此刻所需的一切信息都在这里。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另一种认知是不好的,不是说最好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案就要做脑前叶切除手术。我只是建议你相比信任过去经验所得的认知,要更相信这种会出现在每一个时刻的全新的、充满活力的认知。你真的唯一可知的事情,就是在这一刻的当下,何为真实。

大部分的时刻其实都是相当普通的;所以这种美好的,鲜活的认知往往是非常普通的,并非时时刻刻都意义深远。认知有时是深奥的,但是,对你来说也不一定就是什么好事,比如,如果下一刻你不得不去处理你的银行账户收支核算。于是,你不得不再次妥协于此刻什么是真实的,这个真实有可能就是三加四等于七。如果你一直想着“反正也都一样,所以我就写一吧。”那么稍后银行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了。

事实上,99%的时间,你的行为基于这种先天认知:你依靠这种先天认知生存。这种与生俱来的智慧,不会忽视你的记忆或其他任何知识;它只是在当下真实与以前的经验冲突时,不给这些经验有发挥的机会。当他们适用当时的情况时,比如你要开车回家,那么这先天认知能力就会启用这些记忆。

我们弃用这个更深层次认知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没有认知。当你只是在这里,不带任何先入之见或是假设结论,感觉像是完全没有认知。每一刻,你退回到那个“不知道”的现在,那么之后“认知”就会自动出现了。此刻,这种与生俱来的智慧正在让你保持呼吸,保持身体里的血液循环,它也在让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各司其职。这些都是简单的认知,但它们实际上都是意义深远的。我们的身体是怎么知道该如何来做这一切的呢?

所以,你会相信哪一种认知呢?你会信任你的各种想法以及你认为你所知道的那些认知呢,还是那些一直维持你的生命的,照亮你的整个人生的认知?它们是如此的耀眼以至于当需要它们的时候它们可能闪亮得让你睁不开眼睛?你最明智的时刻就是当你面对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一切的时候。当你能够面对什么是真实的时候,你需要做什么也就是显而易见的了。然而,这需要信任,因为不到认知来临的那一刻,认知它也不会出现。你只需要把你的注意力放在“是什么”上,而不是你认为应该是什么,你希望发生什么,或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而试图弄明白你会说什么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