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历史人文地理纲要
- 孙冬虎 许辉
- 2047字
- 2021-03-26 19:55:35
第六节 元代大都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
忽必烈定都大都之后,大批蒙古贵族官僚及其家属仆从、蒙古军队、西域少数民族随之前来。其中占官员总数十分之一的京官与朝官及其家眷居住在大都城,还有很多隶属皇家机构的人员。赵翼《廿二史札记》列举了二十多种蒙古官名,许多职位归于宣徽院等皇家机构管理,并且明确规定要由蒙古人来担任。大都有二十万人左右的侍卫亲军,约三分之一是蒙古人。为了推行蒙古文化,元世祖令藏传佛教领袖人物帝师八思巴创立新的蒙古文。至元六年(1269)二月,“诏以新制蒙古字颁行天下”。这种蒙古字又被称为“八思巴蒙古新字”,以区别于原来用维吾尔字改成的蒙古字(或称旧蒙古字),元世祖强行派遣百官子弟进入蒙古国子学去学习蒙古新字。
元统治者即使进入中原农耕地区,也要把蒙古民族所习惯的游牧文化加以保留。在建造辉煌宫殿、秀丽苑囿的同时,继续使用毡帐和毡车,在大都皇城里面遍植茂草,以营造一种草原的氛围。每年春夏两季,元朝统治者要回归元上都狩猎,以此锻炼骑射,维持民族本色。从秋至春,则返回大都处理政务。
元大都因为蒙古人的到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很快,跟随蒙古人前来的有回回等色目人。蒙古军三次西征,胜利后都将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各族人迁徙到东方,他们中有被签发的军士、工匠,被俘掠的百姓,还有携带家属部族归附的上层人士,以及东来经商的商贾,元代官方文书将这类人均称为“回回”。色目人的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至元二十六年(1289)五月,在大都设回回国子学。延祐元年(1314)四月,立回回国子监。回回国子学主要教授广泛流行在西域各地的波斯文,时称“亦思替非文字”,与回回国子监同为传播西域诸族文化的机构。元朝对色目人的天文学与医学都很重视,在设置了郭守敬主持的天文台之外,至元八年(1271)七月又在大都设回回司天台官属,以札马剌丁为提点。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五月,“升回回司天台秩正四品”。回回司天台除了岁时为统治者举行各种仪式之外,每年也制作出独特的历书,供少数民族人士日常使用。此外,大都城设置了色目人的医学机构,至元十年(1273)正月,改回回爱薛所立京师医药院名广惠司。到元英宗时,又把大都和上都的回回药物院划归广惠司掌管。各类宗教在大都广泛传播,尤以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为盛,西方的基督教也在此开展活动。
尽管元朝统治者顽强地维持蒙古族文化的统治地位,但他们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辽金统治者经历的汉化道路。元世祖之后能够大力倡行汉化的首推元仁宗,他恢复科举考试制度,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而且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汉化程度很深的蒙古人不仅学习儒家经典,也改易为汉人名姓或字,元代后期的郭庸,“庸,字允中,蒙古氏,由国学生释褐出身,累迁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蒙古人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咸以令器期之。未冠,父脱帖穆耳以千户职戍越,因受业于韩性先生,为文下笔立就,粲然成章。就试江浙乡闱,中其选,居右榜第一”。元世祖的太子真金喜爱儒学,也鼓励其他蒙古权贵子弟学习儒家学说。“中庶子伯必以其子阿八赤入见,谕令入学,伯必即令其子入蒙古学。逾年又见,太子问读何书,其子以蒙古书对。太子曰:我命汝学汉人文字耳,其亟入胄监。”
其他少数民族也普遍顺应了汉化的潮流,清人论述道:“元名臣文士,如移剌楚才,东丹王突欲孙也;廉希宪、贯云石,畏吾人也;赵世延、马祖常,雍古部人也;孛术鲁翀,女直人也;迺贤,葛逻禄人也;萨都剌,色目人也;郝天挺,朵鲁别族也;余阙,唐兀氏也;颜宗道,哈剌鲁氏也;瞻思,大食国人也;辛文房,西域人也。事功、节义、文章,彬彬极盛,虽齐、鲁、吴、越衣冠士胄,何以过之?”“移剌楚才”即元太祖时的名臣耶律楚材,作为生活在辽南京的契丹后裔,早已经受到汉文化的熏陶,是少数民族文化转型的代表人物。廉希宪的父亲布鲁海牙曾从元太祖西征,又曾在中原地区任断事官,他是最早到燕京来定居的少数民族大臣,“布鲁海牙性孝友,造大宅于燕京,自畏吾国迎母来居”。廉希宪自幼生长在中原地区,很早就接触到儒家学说,“笃好经史,手不释卷”。其他人物如赵世延、马祖常、郝天挺与廉希宪十分类似,均是父祖辈追随蒙元统治者征伐天下的功臣,随之定居大都或中原,受到儒家伦理的熏陶,汉化程度很深。康里人燕真、不忽木、巙巙祖孙更是少数民族人士中汉化的典型。孛术鲁翀为女真人,其祖辈早就进入中原被汉化。迺贤、萨都剌、余阙、辛文房等人生活在元朝后期,许多少数民族人士历经长期熏陶,对农耕文化已经一致认同了。
元代有众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带来了以前很少流行的民族文化。在统治者的重视下,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的流传力度和社会影响力,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准。大都城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多民族聚集的中心区域,民族融合具有比辽金时期更为良好的基础。但是,蒙古族统治者以分等而治代替辽金的顺俗而治,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民族间的对立与隔阂,元末压制汉族的情形尤其严重,导致民族间的罅隙越来越大,最终由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号召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