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推进“一带一极”建设的区域战略作用

流域经济是以江河为通道、以物流为纽带或轴心,通过流域内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而形成一定分工协作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当今,大江大河流域经济已占世界GDP总量的60%。淮河是我国大江大河中没有得到合理治理和深度开发的地区之一,长期缺乏流域统筹规划和国家战略规划支持,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淮河流域已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新一轮大开发的良好条件,统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推进“一带一极”建设,是加速淮河流域跨越振兴的关键之举和扩大内需的战略支点

淮河是我国东中部腹地一条重要的河流,全长1000公里,跨越我国中东部五省40个地市,160个县(市),流域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耕地1.9亿亩,总人口为1.72亿。淮河流域是人口、城市和产业密集地区,也是我国典型的传统农区和华夏文明积淀深厚的地区。但长期以来,由于淮河流域水患未能根除,加之流域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成了“发展洼地”,工业化、城镇化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先后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增长极,带动了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长。未来20年,为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动力。淮河流域从人口、资源和国土面积来看,是当前潜力最大、经济起飞条件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按照梯度发展理论,加之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决定了对淮河流域增加投入,见效快、效益高,短期内即可形成与前三个增长极相当的拉动力,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是耕作条件良好,农业发展潜力巨大。流域内平原面积广阔,占流域总面积的2/3,水系密布,四季分明,适宜农业生产,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主产区之一。目前粮食产量已占全国17%,商品粮占全国25%。开发利用沿淮设置的蓄洪区、滞洪区和滩涂地,可新增稳产高产粮田1000万—3000万亩。二是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基础较好。流域内天然碱矿、铁矿、煤矿、凹土、岩盐和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等矿产资源都居全国前列,发展现代能源、化工、原材料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并且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备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条件。三是区位条件优越,后发优势明显。淮河流域濒临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干线密布,劳动力资源丰富,每年输出3000多万农民工,吸引产业转移的条件优越,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相对较小,对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强,发展空间巨大。

(二)推进“一带一极”建设,是促进我国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淮河流域是我国东部与中部的连接桥梁、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我国流域经济中,南方的珠江、长江流域经济相对发达,北方的黄河、淮河相对落后。在南方两条大江已开发而黄河不具备整体开发条件的背景下,开发和根治淮河,能有效缩小东中部地区发展差距。但目前淮河流域缺少一个国家层面全流域的整体发展战略,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可以弥补这个空缺。该经济带以淮安、蚌埠—淮南、信阳为三核,以盐城滨海港为入海门户,区域横跨中国东中部,能有效实现长三角经济区、江苏沿海开发、皖江城市带和中原经济区的有效对接,推动中部崛起,促进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一是为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开辟一个广袤的支撑腹地,实现沿海港口和腹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双赢发展。二是为皖江城市带和中原经济区开辟一个便捷的全球化发展的出海通道,通过淮河生态经济带连通江苏沿海港口与淮河、灌河两岸,形成上中下游贯通的“经济流”。三是为长三角经济区提供长江外另一条向中部纵深发展的黄金通道和支撑轴线,并且连通江苏沿海经济带、皖江城市带和中原经济带,从空间与时间上缩短东中部距离,为区域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便利条件。

(三)推进“一带一极”建设,是推动苏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全省全面达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在苏北,重点在苏北,难点也在苏北。加快苏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是提升苏北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淮河流域下游涉及苏北地区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四市多个县区,总体上处于全省“发展洼地”,是全省乃至苏北的薄弱地区,长期缺乏流域统筹规划和片区战略规划,独特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和发展基础没能充分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特别是淮安市,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特色增长极,长期边缘于省内提出的沿海、沿长江、沿东陇海线、沿沪宁线等“四沿”战略,更缺乏国家层面的战略扶持。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层面,一是为苏北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以及江苏沿海开发、沿东陇海线等几大战略,提供统筹规划,并从更高层次上进行战略全面整合和升级,提高这几大国家战略的综合利用效率。二是为苏北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平台,推进苏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沿海港口群、产业带和苏北城市群联动发展,加快苏北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步伐。三是为将淮安加快建成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打造成江苏特色增长极,提供国家级战略支撑,推进淮安水路、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等现代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成为淮河流域要素资源流动的关键节点城市,为苏北腹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