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前伦教授的学术专著《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对我国早期新诗生态的影响》是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对我国早期新诗生态的影响研究”的最终成果。三年前,当得知该项目立项时,我为他的这项比较文学研究成为国家级项目备感高兴;现在,当得知该项目顺利结项、其最终成果将付梓问世时,笔者认为这是他多年来潜心研究、目不窥园的必然结果,也是他二十多年来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地研究比较文学的精神结晶。我不禁为他扺掌而呼、加额以贺,并乐意为其专著作序。

我与前伦已有近二十五年的交情。我们相识于1989年初夏,当时四川省首届比较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外语学院隆重举行,前伦在会上所作的《〈文心雕龙〉创作论与贺拉斯〈诗艺〉的比较》的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会后的交流交谈中,我发现他一心向学,思维敏捷,敢于挑战,颇有见解,且为人热情正直,笃诚敦厚。因此,笔者委托他撰写了此次会议的综述,并在《当代文坛》发表。由是,他成为我省首届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不久又被选为理事。此后我们交往渐多,常在本省和全国学术会议上以及其他活动中见面交流,相谈甚欢,笔者常在会上会下将我省首届比较文学学会会员笑称为“黄埔一期学员”。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仍未被社会的天风海浪卷走的“黄埔一期学员”已寥若晨星,但前伦是这几颗坚守天空的可贵“晨星”之一。二十几年来,“黄埔N期学员”在比较文学研究的道路上从歌乐山到望江楼,从佛都乐山到气都达州,从万顷竹海的宜宾到千年帝都的北京,从九省通衢的武汉到六朝古都的南京,从“海上生明月”的沪上到“杳霭逢元君”的长白山,一路披荆斩棘,一路踏歌而行。如今,我省的比较文学队伍已由小至大,会员已由少到多,成果已由薄而丰,前伦及其成果见证了这一坎坷不凡的历程。

前伦的专著《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对我国早期新诗生态的影响》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均有所创新。在研究内容方面,该专著关于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对我国现代早期新诗生态的影响这一重要领域的复杂问题作出了系统的分析和概括,对泰戈尔思想作出了新的阐释,认为其核心思想是梵爱和谐思想,“梵”不是“神”,而是大自然伟大的无限生命,梵爱和谐思想的本质是生命的整体和谐;分析论证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对我国现代早期新诗生态在意象选择、主题表达、小诗发展和思想内容方面的影响,既有广度、有重点,又有系统性;分析我国现代早期新诗接受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影响的路径、哲学基础和文化历史语境有一定深度。在研究方法方面,该专著以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为主,适当运用了主题学、译介学和接受学等方法,突破了比较文学中传统影响研究的单一研究方法,凸显了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研究方法有所创新。

这部专著特色突出。第一,选题新颖独特。自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关于“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对我国早期新诗影响”的研究成果,该专著几为唯一。第二,资料翔实丰富,准确充实,所有引用资料来源清楚,具有可靠性和规范性。该专著资料的搜集与处理难度较大,但其搜集广泛,处理恰当,既有泰戈尔本人及其研究的丰富资料,又有我国现代泰戈尔研究的翔实资料作为其有力支撑,尤为可贵的是研究了大量的我国现代早期传播广、影响大的著名报刊和著作的原始资料并以此作为其强力支撑。第三,该专著学术视野开阔,研究背景广阔,将泰戈尔的成长与梵爱和谐思想的形成置于印度传统文明与现代文化、历史发展与文化融合、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哲学影响与文学熏陶的广阔背景之中,将我国现代早期新诗接受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的影响置于古代哲学基础与现代思想诉求、近代思想沾益与现代思想启蒙、中国传统文明的批判继承与西方现代思潮的洗礼融合所构建的文化大框架之中,足见其学术视野开阔,学术基础扎实。

前伦的这部专著对解决泰戈尔梵爱和谐思想研究的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等理论问题具有学术价值,对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印文化共荣共进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是为序。

曹顺庆

2014年12月8日于川大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