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工资水平变化与增长问题

——工资应该上涨吗?

张车伟 赵文张车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跨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也带来了我们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忧虑(Gill&Kharas, 2007)。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能否持续提高产业竞争力(蔡昉,2011)。如果产业竞争力能够不断提高,经济持续增长,就业不断增加,“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就不难解决(马晓河,2010)。保持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处理好工资的合理增长问题。如果工资脱离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无序增长,产业竞争力将会很快丧失(朴馥永、黄阳华,2013)。

对于中国的工资状况,现有研究已经做了一些探索。都阳和曲玥(2009;2012)利用企业数据比较了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发现2007年以前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工资的增长速度。李文溥等(2011)发现1999—2009年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在下降;程承坪等(2012)的研究也发现虽然工资提高,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下降,而是进一步增强。然而,伍晓鹰(2013)却发现,2008年以来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和资本边际报酬急剧恶化,与前面几项研究的结论相左。

从宏观角度来看,随着劳动供求关系出现根本性变化,企业招工难问题不断加剧,农民工工资水平开始出现较快增长,以致有人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丧失,经济增长将风光不再。但中国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份额却不断下降,这似乎与表面看起来的农民工工资上涨相矛盾。中国雇员劳动者工资水平是高还是低?过去的工资增长是否合理?如果工资进一步增长,是否存在增长空间?工资增长会不会对产业竞争力造成冲击?所有这些都是本章希望回答的问题。

本章估算和分析了雇员劳动者工资水平及其变化,并与利润水平、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比较全要素生产率相联系,探讨工资增长的合理空间。本章第一部分分析和估算全部雇员劳动者以及分行业和部门雇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及其变化;第二部分对比工资水平变化、比较劳动生产率、利润水平和比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讨论工资增长的空间问题;第三部分为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