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联分析

赵远兴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初土地革命后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西北特殊的社会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革命实践活动的产物;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存留的唯一的革命根据地;南梁根据地的革命实践为陕甘宁根据地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和革故鼎新的革命实践中铸就的“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发展和区域化的体现与升华,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起,共同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发掘南梁精神的内涵,弘扬南梁精神的本质特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正能量。

一 南梁精神的内涵及本质

南梁精神是在土地革命的峥嵘岁月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带领广大军民克服重重困难,在陕甘边区筚路蓝缕开展革命实践,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发展成熟的革命精神,是陕甘边的革命者生命和智慧的结晶。

(一)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为民宗旨

坚持面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南梁精神的根基,是革命先辈凝聚人心的动力源泉。毛泽东在开辟和发展中央苏区时提出,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5日。在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人带头深入群众,坚持和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赢得了群众最广泛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了深入宣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始终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乡亲们都亲切地以“咱们的老刘”称呼刘志丹。毛泽东誉其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赞其为“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称其为“红军模范”。南梁政府制定的土地革命、发展生产、设立集市、发行边币、保护小商贩等一系列政策、法令和措施,都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选举群众代表担任政府职务,参与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赢得了边区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历史充分表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只有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使革命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矢志不渝地坚守信念

矢志不渝地坚守信念是南梁精神的核心。陕甘边根据地之所以成为土地革命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其根据地广大军民始终坚持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在创建红色政权的伟大实践中,以刘志丹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革命必将取得胜利,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终将实现。在组建革命武装和开展武装斗争过程中,刘志丹先后经历了渭华起义的失败、三道川事件、张皮塬遇挫、彬县身陷囹圄、早胜遭暗算、合水遇险等挫折,但是他面对这些挫折和失败,从不丧失信心,还不断鼓励革命同志坚定信念,克服悲观情绪。两次兵变失败后,习仲勋的心情很沉重,刘志丹鼓励他说:“干革命还能怕失败!失败了再干嘛。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失败的次数要比你多得多……”刘志丹又说:“几年来,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大小小70多次兵变,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如果我们像毛泽东那样,以井冈山为依托,搞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扩大游击区,即使严重局面到来,我们也有站脚的地方和回旋的余地。现在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有根据地。”习仲勋:《纪念刘志丹同志九十诞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8页。在红26军南下失败的日日夜夜,刘志丹对战士们耐心地进行革命思想和信念教育,组织战士突围,并鼓励大家:“月亮都有时圆有时缺呀!革命在一时一地的失败,算得了什么?失败了再来呀!咱们的道理正,穷人都站在咱们这边。”还用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安慰大家:“天不能老是阴雨,总有个放晴的时候。”张振民、张守宪:《刘志丹传略》,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3期。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面对一些同志遇到挫折和失败时的消沉情绪,谢子长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不成再来一次,最后胜利总是我们的”。他还幽默地说:“老子不行交给儿子,儿子不行交给孙子,有志者事竟成嘛。”李振民、张守宪、梁星亮等:《谢子长传略》,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陕甘边地区的共产党人面对革命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信革命必将胜利,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终将实现。

(三)顾全大局的包容胸怀

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包容胸怀是南梁精神的特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坚持以党的利益为重,无论是面对“左”倾错误领导者的无端指责和降职,还是内部的意见分歧和争论,甚至被错误“肃反”、身陷囹圄,他们都能以革命大局为重,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最大限度地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1932年12月,杜衡宣布将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团,指责刘志丹、谢子长等犯了“右倾机会主义” “游击主义” “梢山主义”“逃跑主义”等错误,并撤销了他们的领导职务,强令其远到上海“受训”。杜衡宣布自任军政委和团政委,红军班长王世泰任团长。刘志丹、谢子长以高度的党性原则,坚决服从省委的决定。在王世泰坚持不当团长的情况下,刘志丹从部队建设的大局出发,鼓励王世泰说:“边干边学嘛!你打了几年仗,总算是个老兵吧,我要不离开,会帮你的。”王世泰:《刘志丹和陕甘边根据地》, 《刘志丹纪念文集》编委会《刘志丹纪念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页。他积极协助王世泰做好工作,帮助起草了《政治工作训令》和纪律条例,尽一切可能维护部队的团结。刘志丹的行为得到了部队指战员的一致称赞,虽然他没有正式职务,但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参谋长”。习仲勋:《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人民日报》1979年10月16日。1935年九十月份开始的错误“肃反”波及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为了避免红军内部的分裂,当刘志丹从通信员那里看到抓捕自己的密令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瓦窑堡说明情况,结果被“左”倾错误的执行者关押。面对被枪毙、活埋的危险,他坦然告诫狱中的同志说:“我们死也不能说假话,黑云总遮不住太阳。”习仲勋:《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人民日报》1979年10月16日。在错误“肃反”中,习仲勋罹祸其中。本来,他有机会躲过此难,但习仲勋拒绝了。他说:“不能走,我落一个法西斯分子,把我杀了,我也不能走,这些同志都是以我的名义叫回来的,我怎么能走呢?”《习仲勋传》编委会:《习仲勋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04页。周恩来赞扬刘志丹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党品质的党员。”也正是因为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陕甘边区党和红军领导人具有坚强的党性,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才为根据地得以“硕果仅存”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基础。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开拓作风

联系实际、求实开拓是南梁精神的精髓。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陕甘边党和红军,善于把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同陕甘边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按照客观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左”倾错误的执行者只知道南下到平原地区去建立根据地,而不考虑根据地在这样的地方是否能够生存,结果导致红26军的南下失败和寺村塬、照金两块革命根据地先后丢失。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受挫的严重时刻,也出现过“红旗能打多久”的悲观情绪,有些人主张部队分散游击。面对这些来自“左”的或“右”的负面干扰,刘志丹、习仲勋等人注重从陕甘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寺村塬根据地和照金根据地失败的经验教训,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从而坚持了陕甘边区的游击战争,保证了党对陕甘边区革命事业的正确领导,使陕甘边区革命形势转危为安,为以后把中国革命大本营落脚西北奠定了基础。习仲勋在《陕甘高原,革命征程》一文中总结道:“尤其是在与中央中断联系的情况下,不盲目依靠上级指示和抽象教条,善于把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同陕甘的实际相结合,正确地估量敌情我情,按照客观情况去决定自己的政策,独立地处理重大问题,表现出政治上的成熟和独创,为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263页。这种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革命斗争的做法,既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得以创建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南梁精神的精髓所在。

二 南梁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理论源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南梁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理论源头,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范例和历史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是对革命精神的重大发展与升华。我们应当在探讨南梁精神中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一)南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灵魂是相通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之后又把它作为自己立国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因此,“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没有这个灵魂,就模糊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首先得益于党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陕甘边这样一个极为偏僻落后的地区,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一块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独特重要位置的革命根据地,并将其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不断取得胜利。作为西北红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的刘志丹,生长在贫瘠落后的陕北,目睹了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立志救国救民。1922年,他考入榆林中学,在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等老师的教育指导下,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24年冬,他毅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决心“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1926年年初,刘志丹投笔从戎,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后来,来到陕甘边地区,开展兵运工作和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虽然远离党中央,曾一度与中央失去联系,但是,刘志丹等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与创建陕甘边红色根据地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干扰,使西北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

(二)南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题是统一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人们的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标示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奋斗之时,即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作为一种共同理想,激励着人们为此而不懈奋斗。

陕甘边区位于西北黄土高原腹地,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落后。从土地革命开始,这里逐渐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地区,同时也处在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政治、经济包围封锁之中。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民没有倒下,自力更生,不断奋斗,矢志不移地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必将实现。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军民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有理、有据、有节”的斗争。严酷的环境和敌人的包围封锁反而成为南梁精神在短时间和更大范围内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外部背景和条件。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党一直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正是因为有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作支撑。20世纪30年代初,陕甘边区人民跟随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建立红色政权而斗争,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又奋起斗争,终于于1933年冬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苏区,并于次年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在建立和保卫新生革命政权斗争中,仅南梁荔园堡、金岔沟几个村庄就有4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敌人杀害,他们表现出了坚定的阶级立场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优秀的陕甘边区军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始终坚信前景是光明的、困难是短暂的,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顽强拼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因此,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没有了目标和方向,也就没有陕甘边区光辉的历史。也正是因为陕甘边区人民真诚信仰共产主义,并结合实际积极加以实践,做到了知、信、行的高度统一,才使得南梁精神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

(三)南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是融合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有没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一个民族没有爱国精神,这个民族就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崛起和发展。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激励全体人民奋发向上,艰苦奋斗;才能不断保持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进取精神、顽强的意志力、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这须归功于一种强烈的情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每当面临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甚至在统治者已屈膝投降的严重时刻,人民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并以大无畏的精神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捍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在80多年前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陕甘边红军官兵始终把铁心跟党走、铁血献身革命事业作为最高理想信念来追求,百折不挠,矢志不渝。这种用鲜血和生命维系的、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理想信念,具有穿越时空的巨大道德魅力,是激励和促进个人、民族和国家团结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

开拓创新的变革意识是南梁精神的重要特征。南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刘志丹、习仲勋等人创造性地制定了“十大政策”,即土地、财政粮食、军事、统一战线、民政劳资、文化教育、知识分子、肃反、优待俘虏和各种社会政策。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也是从无到有。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南梁根据地创建了列宁小学和军政干部学校,并创办了《红色西北》《布尔什维克的生活》等报刊。政权建设的新模式“三三制”(即根据地政权共产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1/3)在这里最早实验,它是在政权建设上对腐朽专制制度的彻底变革与创新。正是由于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变了生活极度贫困、文化教育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等艰难困苦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使陕甘边区成为当时最文明、最进步的地方之一。

(四)南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深入人们的荣辱观中,成为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尺度和行为评价的荣辱体验,才能保证其实践特性,使其成为坚实而鲜活的价值事实。只有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进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个人正确的价值判断,最终形成全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

南梁精神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价值诉求与体现上是一致的。其包含的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和面向群众的优良传统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体现。陕甘边根据地的党组织和领导人在物资匮乏、敌强我弱的恶劣条件下,能够以少胜多战胜敌人,靠的就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吃苦精神和优良党风。边区政府成立初期,军队和政府机关的经费相当困难,党政军的各项开支主要靠打土豪、分浮财解决,不足部分通过市场向农民购买。工作人员一律实行供给制,干部战士一律平等,从吃饭、穿衣到公文草拟所需笔墨纸张等用品,均由财经委员会按每人的最低需要发给,干部没有特权思想和特殊化表现。由此我们说,南梁精神中蕴含的艰苦奋斗作风和面向群众的传统,不仅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和思想源泉,任何时候都不能够丢掉。

三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挖掘南梁精神的时代价值

南梁精神既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陕甘边根据地时期的特色和个性,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成员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元,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弘扬南梁精神,应当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树立新的视角,确立新的思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深入挖掘南梁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坚持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陕甘边根据地领导人始终把建立人民政权、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革命的根本目的,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正因为陕甘边区党和苏维埃政府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才得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硕果仅存”。弘扬南梁精神,就要继承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优良传统,和群众命运相连、共同奋斗。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害怕任何艰难险阻,最害怕的就是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如果脱离实际特别是脱离时代实际,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如果整体上脱离群众,就会被群众所抛弃,就会失去根基、血脉乃至生命。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是拥护的,这是历史的主流。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党群干群关系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因此,在当前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要加强党的领导,克服群众工作的片面性和形式主义,系统地、辩证地理解和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既要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又要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团结群众。

(二)坚定理想信念,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能够在极其复杂险恶的环境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源于他们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历史实践表明,由坚定的政治信仰产生的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南梁精神,坚持并大力加强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真正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党中央的坚定信赖,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

(三)坚持大局观念,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忍辱负重、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是南梁精神的集中体现。正是依靠这种大局观念,陕甘边根据地才得以在各种分歧、争论甚至“左”倾错误中生存发展。弘扬南梁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自觉维护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这么大一个中国,这么艰巨的事业,这么复杂的实践,没有一个坚强的党中央,是无法想象的。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中央政令军令的畅通,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

(四)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

陕甘边根据地是贯彻党的求真务实思想路线最坚决、最彻底的根据地之一。历史实践表明,陕甘边之所以成为土地革命后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就在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特别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顺应中国革命规律、符合陕甘边实际的革命道路。在未来的征途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我们都要按照南梁精神的指引,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开拓精神,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将南梁精神升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必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动教材和强大动力,光耀千秋,永励后人。


(作者简介:中共庆阳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