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权:衍生品与对冲(第2版)
- 徐正平
- 9616字
- 2024-11-04 12:12:24
2.6 概率与交易
2.6.1 衍生品交易的两个预期
目前在期权宣传上,有一首从中国台湾传过来的可乐葡萄期权歌,大致意思是:“看大涨,买看涨期权;看大跌,买看跌期权;看不涨,卖看涨期权;看不跌,卖看跌期权……”甚至还有蝶式套利。
大部分时候市场情况是这样的,但也有例外存在。“看大涨,买看涨期权;看大跌,买看跌期权”,这两句问题不大,因为即使不考虑期权费,波动足够的情况下基本上期权走势还是会跟随标的资产走,卖方一般不会在大涨大跌的时候降低隐含波动率;不过得看如何界定什么样的幅度才算大涨。当趋势行情发展到中途时,可能继续大涨或者大跌,但这时候选择买期权的人很少,因为这时候期权费会很贵;一般都是等一波盘整趋势,觉得趋势持续,才会在盘整末期进场买入。看大波动的时候,买入跨式组合不一定能赚钱,有的时候是卖出跨式组合才赚钱。
普通投资者听到这首期权歌一定要注意其成立的前提条件,即市场当前的期权价格隐含预期没有包含自己的预期,但是很多没有预期概念的普通投资者并不知道,他看股票要大涨,可能不管期权费贵不贵就去买了。即使在判断后市大涨或者大跌的情况下,就能买入看涨期权或者看跌期权?问题是你判断后市大涨或者大跌时谁会把期权便宜卖给你,不能把对手当成傻瓜。
交易衍生品,无论是期货还是期权,得分析两个预期。第一个预期是你对标的资产的预期,如股票现货、商品现货、股指期货未来走势;第二个预期是你得判断对应的衍生品,如股票期权、商品期货、股指期权现有的价格包含了什么预期,是否包含了你对未来标的资产价格走势的预期。这二者存不存在预期差,即你认为市场现在的预期是不是错的,当然,如果不存在预期差,投资者就不会进场交易。
对于衍生品交易者来说,重要的不仅是你对标的资产走势怎么看,而且还要思考你要交易的合约的价格有没有已经包含你的预期。如果说你看大涨,而且觉得期权价格没有充分反映未来大涨的预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才会买入看涨期权;相反,如果你觉得期权合约的价格不仅反映了预期,而且反映过度,期权价格过高,那么即使你对标的资产的看法是大涨,你也不会去买入看涨期权,反而可能卖出看涨期权。正如在交易期货时,由于之前可能涨的预期已经充分反映,即使后期现货走势呈上涨态势,期货价格也不一定会上涨,反而可能会下跌。同样,期权也一样,当之前看涨期权价格被过高预期,而后来发现预期过高的时候,即使标的资产上涨,看涨期权价格也可能下跌。
个人预期与市场整体预期的不同,才是投资者进入市场的原因。投资者交易的是投资者个人预期与市场的预期差。这前提是投资者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判断者。交易中经常会有两种辩证说法,索罗斯说市场总是错误的,巴菲特也经常说市场是错误的,这是从我们进入市场的原因角度来说的,如果现在的市场价格不是错误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入市场投资?交易中还有些人总是说市场是对的,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分析书籍中,以及一些交易水平不错的人会经常强调。理解这句话的前提是一定要明白其说话的角度,强调一是要跟随趋势,二是要随时反思自己对当前的交易判断,强调的是下完单后纠正自己错误的态度和能力。
而这首宣传培训的可乐葡萄期权歌仅仅说了第一个预期,在没有点明第二个预期的情况下是不严谨的。有些普通投资者会在没有评估当前市场期权费的情况下,因为看可能波动大就去买跨式组合。在前面讲跨式组合的案例中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这上面犯过错误的投资者数量还不少,文化程度也并不算低。而且在平常的交易中,会经常有投资者问为什么标的资产价格涨,对应的看涨期权价格不涨等这些基础性的问题。衍生品交易的核心就是预期差,但是很少有公司在投资者入门时给其详细讲解或者强调这一点,大部分公司都是向投资者介绍如何判断未来市场的行情。如果说对于期货这种线性交易产品来说这类问题还不算突出,那么期权交易中一定要强调预期差,否则投资者可能要经常问这个问题。
如果是职业交易员,那么有可能读到这里会对这些投资者的行为感到奇怪,但当你看到一些中国的原始部落人想学会如何用钱时,你就会明白任何一种学习都需要一个环境或者说需要一个系统化的训练方式,而不是理所当然就能明白的。交易的学习也不例外。当交易员从一开始就进入一些正规的交易思想训练的时候,所学到的东西并不需要付出交易的学费,欠缺的只是感悟而已,如果是一个抽象能力强、感悟能力也很强的人,在比较系统化的思考方式下入行会很快。但是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并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根本不可能以系统化、职业化的思维去思考交易。每一个感悟都需要自己交学费,很多投资者必须要交易一下才能明白原来即使标的资产波动很大,买跨式组合也可能不赚钱。其实这是不需要去经历就能明白的事。交易者要明白哪些道理是交易前就必须弄明白的,哪些是需要在交易中慢慢感悟的。无谓的交学费不叫实践,而是当炮灰。
2.6.2 期权交易的概率问题
价外期权的市场价格隐含了对该合约到期成为实值的概率,期权费越高,说明市场预期到期该合约成为实值期权的概率越大。有的时候价外期权很便宜,但是某投资者觉得之后行情朝这个方向波动可能很大,这个价外执行价的期权到期成为实值的概率很大,但是当前市场价格所包含的预期不足,个人预期的到期实值概率和市场价格隐含的到期实值概率大不同,这就意味着交易机会。
但是市场价格是否反映预期是最难的事,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所以形成了对手盘。
对于交易来说,不大可能是一次交易就结束了,而是长期的事。累计盈亏=盈亏比×胜率-1×(1-胜率),这项必须是正的;假如盈亏平衡,则有胜率=1/(盈亏比+1)。在平常的股票和期货交易中,中长周期的交易者追求更好的盈亏比,在胜率上的要求比短线交易者的要求低一些;短线交易者的盈亏比会低一些,但是要求的胜率会高一些。而期权的盈亏比则比较多样化,买入价外期权的盈亏比较高,越价外的期权盈亏比越高,但是胜率越低;卖出期权的盈亏比较低,比我们平常交易股票和期货低很多,但是胜率相对来说高一些。但不管如何,我们必须保证总盈亏是正的,即你的交易系统或者体系长期来说总盈亏必须是正的。
还有一个概念就是“试错成本”。每类交易特征的投资者都会不断试错,因为很难做到每笔交易都盈利,但是你不能让“试错成本”吞噬了自己的本金,当行情真的到来时,本金却亏损完了,这是非常令人郁闷的。比如说做趋势的投资者,觉得行情要来了,就去不断买入,但是行情可能在一两年都不会有,之后再来一次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就得控制好试错成本。令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某个私募做空日元,从2010年年底开始不断试错,直到2012年年底行情才开始爆发,止损达七次,如图2.6.1所示。这种止损是很难熬的,而且试错成本控制不好的话,很容易因为亏损而使投资者不再坚持策略了。控制试错成本的本质就是控制好整个交易系统的风险。
图2.6.1 美元兑日元2008年下半年到2014年下半年的走势图
对于期权来说也是如此,假如为了做好一波趋势而不断买入期权,但可能行情一直在相反趋势或者震荡中,这时候就可能面临不断亏损的状况。我们回顾一下50ETF期权上市至今的走势,如图2.6.2所示,为2015年2月9日50ETF期权上市后至2016年7月27日,总共17个行权月的行情走势情况。
图2.6.2 50ETF期权上市后至2016年7月底总共17个行权月的走势图
(1)上市之后的头两个行权月,即2015年3月行权月和4月行权月,由于50ETF一直处于趋势性上涨中,所以买入认购期权的投资者都大赚了。这正是当时股市行情非常火的时期。
(2)2015年5月和6月两个行权月,行情是在高位震荡,此时上证50指数已经和中证500指数走势不一致了。中证500指数在6月15日仍然是在加速上涨。如果不是选对时机,比如在6月中旬后做空,那么实际总体策略是卖出跨式组合更划算。这一点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在持有50指数相关标的资产的前提下,假如买入认沽期权过早,那么最后可能认沽期权会亏损,并且标的资产也会亏损。但是如果在6月中旬后买入认沽期权,那么还是不错的,因为这时候是股市的大趋势转折点。
(3)2016年7月行权月,进入7月行权月后50ETF就跌了6月24日和6月25日两天,之后由于政府托市导致50ETF虽然日线是横盘的,但是日内波动很大。这和当时整体股市走势不一致,因为7月上旬是股灾1.0的爆发集中期,很多股票天天跌停。但是由于政府托市,买入7月认沽期权的话,除了在6月中下旬到7月1日前是赚钱的,在股灾1.0的集中期认沽期权都是跟随50ETF日内大幅震荡的。
(4)2015年8月行权月,是股灾2.0阶段,从头跌到尾,是认沽期权买方的好时机。
(5)2015年9月行权月到12月行权月,这四个月行情处于缓慢上涨态势,是卖出期权或者卖出宽跨式(跨式)组合,或者买入牛市垂直价差组合的最好时机。不适合做期权买方。
(6)2016年1月,是股灾3.0阶段,又是从头跌到尾。
(7)2016年2月行权月至7月行权月,行情基本是震荡的,适合期权卖方,比如单独卖出期权、卖出宽跨式(跨式)组合,或者做窄幅区间的垂直价差组合。
总共17个行权月,大涨的是2个月,大跌的是2个月,长期震荡的两个阶段总共是10个月(2015年下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还有2015年5月、6月、7月三个月也是50ETF大幅震荡的月份,只是这个阶段和股市总体走势不大一致,震荡幅度也比另外两个震荡阶段的幅度要大;5月和6月高位来回震荡,7月日内震荡幅度很大。
行情大部分时候都是震荡的,中长周期交易者能够参与的时间比较少,毕竟大涨大跌的时候比较少。也就是说,做长周期的期权买方得慎重判断行情,加大胜率,从而减少试错成本。比如2015年5月试错,6月再试错,就算因为托市在7月撑住,但整体6月下旬的下跌能弥补上试错成本了。假如这是中证500指数期权呢?那就赚大了。中长周期交易者的期权买方由于是做盈亏比大的行情,所以俗称“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对于中长周期的投机者来说,每次买入资金得控制好,如果每笔动用资金或者说花掉的期权费占到总资金的20%,那么连续5次判断不对就挂掉了,这就需要提高胜率来控制试错成本。不能一味地试错,特别是针对长周期交易者中的风险管理需求者来说,比如反正有现货,有风险管理需求,但如果不对行情花费精力进行研究判断,每次花费1%~5%左右的成本来买期权用作风险管理,震荡十次是正常的,这个亏损还是很大的。就像塔勒布说的“黑天鹅”,这是期权买方希望看到的行情,但是“黑天鹅”这种大波动毕竟发生时间较短,天天拿钱去买“黑天鹅”,最后估计得赔光。控制试错成本的关键是择时能力。有些投资者可能在股票交易上听到过资产配置的重要性要超过择时,这是对大规模投资者来说的。大规模资金首先就是要对各个大类资产在全球各个地区的表现进行预先判断,然后进行配置。而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特别是进行衍生品的交易或者杠杆交易,择时能力要求较高,而期权投机交易很多时候比期货交易择时能力要求还高一些。
举个极端的例子,从保险费角度来说,有谁愿意单笔每年付出5%的资金去买房屋火灾险?估计大家都不愿意,因为20年不发生火灾的话,房子就陪给保险公司了。虽然实际没有这么夸张,但是还是得衡量期权费的价格是不是贵了。对于风险管理需求者来说,就是衡量到期日划不划算,而不要沉沦于中间的波动,除非你的交易技巧能够应对。因为在期货交易中已经展现了太多这样的案例,一些贸易商的心理跟随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而波动,因为贪婪和恐惧而陷在了短期,忘记了自己交易的本来目的。到期日时间越长,期权费越贵,风险管理需求者越不愿意买,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风险管理需求者在做套期保值的时候,期权大多数时候都是配置于期限并不太长的风险管理的原因。时间较长的就会用互换或者期货工具来做,一些航空公司使用布伦特原油掉期和期权,掉期主要是用于两年期的保值操作,而期权则用于覆盖短期的价格风险;也有配置期限长一些的,这时候必然会有很多其他结构设计,比如说让你同时卖出很价外的期权,纯粹的期限较长的期权很少有企业愿意去买。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由于行情大部分时间是震荡或者涨跌趋势较小,所以期权卖方策略大部分时候是赚钱的,比如2015年的9月到12月、2016年的2月到7月,此时卖出宽跨式(跨式)组合或者单独卖出期权基本都是赚钱的。但是判断更精细一些的话,比如2015年9月到12月,此时是小幅缓慢爬升,单独卖出期权比较适合卖出认沽期权,或者做牛市垂直价差组合,或者比较价外的认购期权。而2016年2月到7月,震荡幅度相对来说较小,除了3月和7月是小涨,其他几个月都是低幅度盘整,更适合卖出策略。但是对于卖方来说,问题是,遇到2015年8月和2016年1月的情况容易亏损,能截断好止损就能在长期交易中盈利,否则很容易一夜回到解放前。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是很难同时做好买方和卖方的,股市中有句俗话:“做趋势的死在震荡里,做震荡的死在趋势里。”交易特征一般比较难以转换,因为要交易好某种交易特征,必然要把自己的认知和思维变成一种机械化模式,但是不同风格要求的模式可能恰恰是冲突的。做长线的不能陷在短线里,从而失去趋势来临时的机会;做短线的怕栽在长线里,做错了止损太大,使得自己长期是亏损的。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能力擅长,决定了投资者适合的策略不同,而不仅仅是行情本身适合的策略。不适合自己的行情不做,做自己适合和擅长的行情。
至于短周期交易者,盈亏比更接近标的资产了,只是由于期权的杠杆原因,盈亏比会更高一些。这里也分买方和卖方,一般只要波动还行的话,建议用买方,从而更好地控制风险。有的时候波动的确很低,比如2016年4、5月份,这时候适合做卖方。同时要控制好资金比例,判断自己的交易系统具不具有正收益的期望,还要衡量资金回撤忍受度,不能三两下就出局了。比如交易期权每次赔5%,对于有些投资者来说两三个月短线交易几十次很正常,如果期权也这么玩,但择时和判断能力比较差,那么估计几个月就要出局了。短线最考验交易技巧,如果说投资者在平常交易股票和期货时,短线就做不好,那么就不用选择期权短线交易了,因为这些是相通的。
即使玩末日轮行情,也得看行情的机会多少及长期能否做到盈利。在这17个行权日中,真正的大波动就3、4个。前面我们介绍了2015年12月到期日和2016年7月到期日,实际上值得交易的也就那么4、5次。最经典的也就4次,概率在25%。我们再看一个2016年1月份的例子,如图2.6.3和图2.6.4所示,2016年1月27日那天,当天的隐含波动率是比较高的,这在前面介绍期权同涨同跌的案例中提到过。行权价为1.95的认沽期权也是在实值与虚值上下徘徊,50ETF从上午10:50左右到下午13:09一路下跌到全天最低价1.918,行权价为1.95的认沽期权价格也翻了4倍,最高涨到270元。但是之后50ETF开始反弹,此时该认沽期权上下震荡幅度较大,但是当50ETF在14:18后涨破1.95时,该认沽期权变成虚值期权,此后价格快速下跌至收盘时的9元。我们看到大部分时候日内也就翻个三四倍,但也有比较特殊的时候,如2016年7月最后行权日,翻了几十倍。这种交易手法很像长周期交易在短时间上的集中体现,但是短期行情比较难以判断,只有具有短线优势的人才能做到长期是正盈利的。
图2.6.3 2016年1月27日50ETF日内走势图
图2.6.4 2016年1月到期@1.95认沽期权最后一天走势图(最右边那天)
大部分时候,期权交易和股票交易及期货交易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说某个投资者在期货交易中或股票交易中平常交易很好,基本上也能在对应的期权交易中寻找到符合自己的一个期权交易优势。基本面的投资者或者风险管理需求者介入交易更多从到期日那天考虑,而短线交易者更关注短线支撑和压力。每个人都试图找到自己交易的概率判断优势,基本面投资者善于判断到期时大概值是多少,不会去参与短线交易,那样容易在行情涨跌中迷失自己,一般都是做好风控后持仓不动,静静观察自己的判断,看行情是否按自己的预期走势在走。短线交易者也必须快进快出,发挥自己对短线的判断优势来获得盈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一套规则下去交易,不会拿自己的弱势来碰别人的优势,每个人也都以从自己的长期判断上显现出来的概率优势为出发点。从国外回来的人会把交易更多投向对基本面要求不高的品种,比如股指期权等金融品种,而对个股期权和对基本面要求高的商品期权相对介入较少,除非自己对该品种较熟;在交易策略上,可能做方向性交易较少,而是偏向于以降杠杆的方式做套利,做动态对冲调整头寸,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Delta、Gamma、Vega策略交易等。然而这些交易策略只适合资金量大的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使用,动态对冲对于资金量小的散户来说,没有实际操作意义,因为资金量本身就不大,玩动态对冲可能性太小。
寻找到自己的性格优势及资源优势,找出擅长的策略、擅长的品种,才能更大地发挥出胜率上的概率优势,使得自己的交易系统试错成本更少、盈利更好。
2.6.3 初入50ETF期权市场的一个投资者的交易案例
2015年对于中国的股民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同时也是中国A股市场上第一个期权品种正式上市交易的一年。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一年当中的某些经历。
之前就职于某个股票培训平台,在此期间受到各种股票课程及老师的熏陶,偶然的机遇自己写出了一些简单的选股公式及各种指标,加之当时股票市场行情的一路上涨,在几位朋友的建议下就共同组建了一个私募基金公司。公司办得红红火火,各种课程代理,基金发售。其中一个课程让我们接触到了期权交易,但是因为我们都还沉浸在马上就能奔小康的美梦里,所以都没在意。但梦毕竟是梦,2015年6月下旬,随着市场行情的一路下跌,噩梦就这样开始了。账面资金的亏损直接激发了合伙人之间隐藏的矛盾。
此时,突然才想起期权,我提出利用期权来规避风险,甚至获利,但是却遭到了合伙人的反对。但我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利用期权来进行风险管理,于是就找到证券公司咨询期权开户。
从此,便开启了期权的学习之旅,找各种书籍、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学习期权起初最深的印象就是作为期权买方可以做到收益无限、风险有限,而卖方则是收益有限、风险无限。
一直到8月底,我的期权账户才算是真正可以实盘交易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只考虑做期权的买方,而不去做期权的卖方,然而结果却并非我所想象的那样。
如图2.6.5所示,在8月底的一波下跌之后有了一个小幅的反弹,于是我就买了一些实值认购期权和虚值认购期权。之所以买虚值认购期权,是因为我发现在标的出现上涨时,虚值认购期权的上涨百分比要远大于实值认购期权的上涨百分比,并且虚值认购期权的权利金要比实值认购期权的权利金便宜很多(典型的哪个便宜买哪个的心理)。
图2.6.5 2015年8月50ETF走势图
结果却是认购期权的权利金在几日的上涨之后出现了衰退,我看50ETF标的并没有明显的下跌迹象,于是我就改做日内交易(现在想想最大的原因还是之前公司亏损严重,我想利用期权的杠杆特性快速赚钱,并且心理上认为行情会出现大幅的反弹,牛市会继续)。结果日内交易还是连连亏损,越是亏损,我的心理压力越大,就越是频繁地开仓、平仓,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了12月初。
比如其中2015年11月4日启动的一波上涨行情特别明显:当天上午50ETF的行情还是震荡上升,这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所以仍然是按照日内交易操作的。而下午行情的快速启动直到收盘时留下近平值认购期权(50ETF购2015年11月@2.40)持有,次日行情的继续上攻让我在短暂的犹豫之后再次买入认购期权。时间到了11月9日,之前买入的认购期权确实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于是我就平掉了之前的仓位,同时发现同是标的快速上涨时,虚值认购期权权利金的上涨幅度要大于实值认购期权权利金的上涨幅度。喜悦之后,在判断行情会继续上涨的预期下继续加仓购买虚值认购期权(50ETF购2015年11月@2.60),接下来随着50ETF行情的震荡,伴随的是虚值期权权利金的快速下跌。随后的几周时间内,我就在对行情的期待中反复做着频繁的日内交易,账户就在这种日内交易中逐渐亏损,我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由于之前的亏损已经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及精神压力,所以在费时、费力地开立了期权账户之后,最明显的心理特征就是想利用期权的杠杆、保险特性获得高额收益。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思考的角度更多是做期权买方,而且市场行情无论是之前的牛市时认购期权权利金的上涨,还是股灾暴跌期间认沽期权权利金的上升,都让我觉得做买方肯定能够获得很好的收益。
12月的某一次机会参加了一个叫宽客聚会的活动,活动中一位张老师讲到了期权,交流的时候张老师跟我提到,期权做买方很难赚到钱,他给我看了几张图(就是期权合约的K线图,这里以近期的合约做截图),如图2.6.6和图2.6.7所示。
张老师说把认购期权和认沽期权的K线图放到一起会发现,总体都是在下跌,甚至最终归为零。这就是期权时间价值的衰退。在期权交易中,时间是期权买方的敌人,但却是期权卖方的朋友。张老师建议我从卖方的角度重新认识期权,并构建交易策略。
图2.6.6 50ETF购2016年9月@2.20行情走势图
图2.6.7 50ETF沽2016年9月@2.00行情走势图
后来我就关闭了实盘交易,认真地重新考虑关于期权卖方的问题,发现期权买方所谓的“风险有限、收益无限”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在实盘交易中,由于标的行情不同的走势,引起波动率的变化,使得期权买方在某些时候并不会获利,尤其是我刚开始交易时,50ETF的行情处于横盘震荡中。
如果是在大盘暴跌之前的牛市当中,那么认购期权的买方是能够获利的,但同时还是承受着时间价值的损耗,获利部分不过是期权的内在价值的增长部分减去时间价值的损耗部分剩下的利润,只是相对于直接交易标的现货占用的资金少,这也正是期权的杠杆特性。或者在大盘暴跌期间,作为认沽期权的买方也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但前提一定是标的行情的波动幅度足够大,足以使期权的内在价值增长超过时间价值的损耗,这样才能使“期权买方风险有限”这句话得以体现到账户的利润中。
当我弄明白了这一点后,就用模拟账户开始尝试做一些期权卖方策略或者组合策略。此时恰逢过年,于是我也下定决心换个环境,让自己走出那种压抑的氛围。在年后的行情中,也是比较适合做卖方策略的。
这段时间以来,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总结如下:
● 作为个人投资者,不见得要交易非常多的交易品种,但是一定要选择非单一做多获利模式的品种(远离非法交易平台,远离所谓的培训课程)。
● 最大的风险不是行情的风险,而是来自自己内心的那份贪欲、恐惧(不过度追求财富,不沉迷才能让你更理性)。
● 对于某些投资者来说,个股的个性化太强,可以不用把时间浪费在选股上,可以交易指数化的产品并利用期权期货交易穿越牛、熊的轮回,做到长期投资、稳定获利(不轻信股评,不依赖推荐股票)。
最后分享给各位投资者朋友一句话:不要被“期权卖方收益有限、风险无限”这句话吓到,也不要被“期权买方收益无限、风险有限”这句话给迷惑。毕竟标的行情10%的时间是牛市,10%的时间是熊市,还有80%的时间是横盘震荡。
祝愿各位投资者朋友投资顺利,家庭幸福!
作者点评:于2016年7月份在某个期权群里认识了这位投资者,聊天中他讲到了自己交易的经历,于是就让他写了一下初入期权市场的感受。
这位投资者是因为股灾而想到了期权避险,从而进入到期权交易中。这个想法很好,但一般事后才想到的话已经错过了时机。而交易特别讲究时机。
该投资者开完户之后,做的都是买方策略,但却遇到了2015年9月到12月整整四个月的震荡期。在这期间,如果长周期是买方策略,那么基本是亏损的;除非是一些短线能力把握比较好的老手,波段和一两天以内的交易特征还是有些差别的。但是该投资者刚入市场不久,在预期行情波段性持续上涨但却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买入的期权因为在震荡期时间价值消逝而亏损,转入短线后,其短线操作能力不强,加上心理压力,就更会导致继续亏损。
对于期权来说,判断行情是震荡还是大涨大跌是前提,然后再相应地选择策略及提升相对应的技巧。但一定要找准自己擅长的交易特征,不要什么行情都做,大多数人不大可能在什么行情下都能盈利。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在自己擅长的行情中获得尽量多的利润,自己不擅长的行情不做或者控制好风险。
不管怎样,一是要多了解期权工具;二是要多对标的资产进行研究,尽量削减不必要的学费。多利用模拟交易,了解工具特征,并从中找到自己的性格特征及相对应的可能擅长的策略。但毕竟模拟交易和真实交易在心理上的差异巨大,所以需要在真实交易中继续锤炼;如果找不到擅长点,那么就不要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