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致玄这一停,身边的下属们顿觉大有文章,时间不长也就几秒钟的样子,但是聪明的下属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其实学政下属的官员们,一直觉得周致玄这个上司很后意思。下面的人送礼,超过一贯钱的绝不收。真要是下面出了点啥纰漏,周致玄也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你真的做出成绩来了,周致玄在往上报的时候绝对不会贪你的功劳。
总的来说,下面的官员们想拍马屁属于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现在,机会来了。周致玄的轻轻一停顿,决定了很多东西。但是,旁观者找不出任何的把柄,不能不说此人的高明。
周致玄不是圣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如果让周致玄来说自己的报复是啥?或许他会回答,等待机会一飞冲天,在真正意义的掌握了权利之后,做一些自己现在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至于想做啥,只有他自己知道。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这一次的孟觉晓更加得心应手。院试同样考两天,但是内容有不同。第一日主要考文章,明经方面的内容取消了。第二日还是考农桑和诗词,只不过考题更加的贴近现实,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做的出来。
第一次考题有二,其一为“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其二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两道题目,孟觉晓拿到手的一瞬间,突然觉得这题目就应该是周致玄出的,至于为什么,孟觉晓说不清楚。
前者出自《孟子》,原文大意为有意想不到的赞誉,也有求全责备的毁谤。后者出自《论语》,大意为君子和睦相处但不伪善的互相认同,小人伪善的互相认同但不能和睦相处。
如果孟觉晓知道周致玄现在身处的境地,一定会明白周致玄出这两道题目的意思。周致玄下来做这个学政,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楚王的拉拢不为所动,受到个别内阁大员排挤。这些个别的大员,当初想拉拢周致玄的时候,说了他很多的好话。一旦拉拢被拒绝,便有人跳出来攻击周致玄一些小毛病。比如傲慢、与同仁不和等等。
周致玄出这两道题目,就是想借此表达一下内心的立场。周致玄相信,远在金陵城的皇上,一定能看见这两道考题的。
这两道题目,孟觉晓还是很有把握写好,《论语》《孟子》这两本书孟觉晓不说倒背如流,顺背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不过怎么写,孟觉晓还是想了很多。最后孟觉晓觉得,应该把两个题目联系起来写,因为他觉得两道题目之间有条隐约线牵连着。
思路理好了,写起来就轻松了。花一个上午打好草稿,中午自己弄点吃的,小憩一番后起来洗脸,正式撰抄。整个考试的过程中,孟觉晓又觉得有眼睛在窥视自己,只不过上一次被人窥视,孟觉晓觉得有点凉,这一次的目光,则有点热。
“同于我者,何必可爱?已与我这,何必可憎?”引汉儒仲长统的话为开局,孔子的儒学中没有“敌人”的概念,这是汉儒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孟觉晓抓住这一点作为开端,一番论述之后笔锋一转道:“自武帝以来,驭民者多以学儒入仕,皆以君子之名自诩。然皆能和而不同乎?晋有南渡五胡乱华之祸,唐有五代十国之乱,此皆为为政者不和不同之祸也。”
孟觉晓的意思很明显,没有纠缠于两段文字的本来意思大做文章,而是结合历史来谈。最后阶段,孟觉晓笔锋又是一转,回到了君子这个概念上来。“何以为君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君子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完成了又一次重磅人物的抄袭后,孟觉晓放下了笔。
写完文章,看着自己的手笔,孟觉晓不禁暗暗感慨,天下文章一大抄!
交了卷子孟觉晓弄点吃的,背着手在过道里散步,悠闲的样子不像是在考试,而像是在游山玩水。这一幕,也成为了本次院试的一大景观。别人都在忙着写文章,一直到天黑了,才有人开始交卷子。奇怪的是,孟觉晓的散步行为,并没有遭到任何人的制止。
次日的考题有趣多了,不是简单的让你背书了,而是给你一个一个的现实中遇见的难题,让你去解决。“河堤管涌该怎么处理?决口了能有什么办法堵上?麦子抽穗时该注意哪些以免减产?等等!”更绝的是还有几道数学题,“又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
比数学孟觉晓在如今说第二谁敢谁第一?
次日的考题孟觉晓做起来更快了,一天的题目一上午就做完了不说,还带花了一个小时检查。做完之后孟觉晓满意的看了看卷面,没有任何不整洁的地方,这才起身要交卷。
正准备喊人的时候,孟觉晓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太风骚了一点,府试交卷就很早,院试再来这么一出?心里有点忐忑,可是看看这周围的环境,十步之外就是厕所,不时有恶臭飘来。孟觉晓觉得实在不能忍,心道早就早一点吧。
考试还在进行的时候,改卷子的工作也在同时进行。院试由省学政下派官员监考改卷。周致玄既然来宁国府坐镇,最后决定文章名次的权利自然在他手里。虽然说科考项目很多,但是童生试里头最受重视的,还是文章和诗词。
次日下午,几乎是孟觉晓交卷子的同时,一名提学官拿着一堆卷子走到周致玄的跟前,奉上卷子后笑道:“大人,下官等一致认为,此十人可为本次院子之首。”
周致玄拿起卷子一一看过来,一边看一边点头。这些文章写的都不错,皆有可观者。看到孟觉晓那一笔整齐的如同刻印出来的馆阁体时,周致玄不禁微微的坐正了身子。县试府试,接连两篇妙文,这一次不知道会再给自己一点什么惊喜呢?
两篇文章看完之后,周致玄震惊了。因为孟觉晓扣紧了“和而不同”与“何以为君子”这两个概念大做文章。可以说与周致玄最初出这两道题目的本意不谋而合!周致玄就是想通过这两道题目,表达自己唯一忠心的只有皇上一人。
而孟觉晓一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君子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正好是周致玄当初想说而不知道该怎么说的话么?至少周致玄是这么认为的!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孟觉晓一个在家闷头读书的孩子,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心迹。
“文为心声!”能够写出这么精彩的句子的人,他的品行还能差么?联想到当初那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周致玄有一种与知己一道喝了美酒一般的熏熏之意。
还有什么好说的?周致玄放下文章站了起来,走到窗前,此刻窗外正是正午阳光正好的时节。枝头新绿犹嫩,但是必定会长成绿油油的叶子。周致玄觉得孟觉晓就是那枝头的新绿,而自己应该如春guang一般,照着孟觉晓这片新绿。
想到得意之处,周致玄不禁微微一笑。齐王遇袭一事,周致玄上奏弹劾江南省一干官员,“地方不靖,以致龙子蒙难。惶惶与山城之夜,奔逃与市井之间。此皇家之耻也,此为臣子之羞也。”周致玄相信,有这篇奏折上去,加上齐王来拜师的前提,三年之内重回皇帝身边不是问题。那时候,想必皇位的继承人问题,基本就水落石出了。
与此同时,周致玄对于皇帝的照顾之情感怀于心。学政这个位置,往上不难,又不会过多的劳于繁琐的民事。还能有很多机会接触基层的工作,可谓是用心良苦。想到当初受到谤言之际,向皇帝请求下基层的时候,周致玄不禁眼睛微微的热了。
很明显,造成周致玄感慨万千的正是孟觉晓的文章!如此佳文,读之如饮美酒!尽管孟觉晓这片文章,在行文之间还是难逃幼稚之处,但是一白遮百丑!恰好又与周致玄的一些心思联系了起来,这个案首周致玄要给别人,自己就不能答应。
提起笔,周致玄在孟觉晓的卷子上写下三个字“小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