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一石激千浪

杨二河回见王从斌,说道:“小人无能,走了贼人,让大人受惊了。”王从斌安慰道:“有劳壮士了。”当说起多亏了使剑的高手暗中相助时,王从斌暗暗点头,心道:“一定是岳父派来的。”

落荒而逃的三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龚海尚忠和林南。三个人回到馆舍免不了一番换洗,林南和尚忠什么都没有说,缄口无言,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这一来倒弄得龚海无地自容,浑身不自在,只见他前趋两步,满面羞愧地说道:“林公子,想说就说,爱骂就骂,都是我的不是,我擅自动作,给大家惹了麻烦。”

林南赶紧起身拉住这个莽张飞的手,笑道:“龚兄言重了,我知道你可能认为是因为自己留刀寄柬惹了祸,导致魏公子‘网中就捕’,因而过于自责,想挽回这个过失。其实这不是你的错,就算你不留刀寄柬,魏公子早晚也是难于幸免。再说魏公子为了不连累江湖好汉为他赴汤蹈火而冒险,故而壮烈全节,那叫深明大义。魏家一门忠烈千秋,映照后世,只要世上多一些忠烈之士,能和奸党斗争到底,这才是他们的宏远呢?如此一来,他们才死得其所,魏公子此举,又不知使多少人免于牺牲。“

“你龚兄为了魏公子的死感到内疚,冒险刺杀奸贼,也是视天下为己任,足见你侠肝义胆,这是责任心的一种表现。我林南为有你这样的兄弟而倍感自豪,虽然今天铤而走险,那也值得,即使丢了性命,我和尚兄也死而无憾!”林南说着伸出左手。

“死而无憾,真的!”尚忠也伸出左手搭上去。龚海见状,两眼溢泪,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倒是很痛快地也伸出双手,牢牢地握了上去。

林南又不失时机地说道:“既然大家都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那么,从今往后谁要是有什么事,不妨拿出来说,上刀山下火海,咱们一块去。任何事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大家要共同承担,对自己不负责,就是对大家不负责。试想,今天晚上我们若是到得晚了,龚兄你要是也受了伤,那明天还不得又是全城大搜捕,所有的受伤者都得去验证,尤其是所有的郎中、药铺,免不了被乱兵趁火打劫。”

一番话说的龚海茅塞顿开,讶然失色,连连点头,发誓再也不会单行独动。

…………

短短几天时间,魏家一门老小几百口人,尽遭屠戮。朝野上下,莫不寒心发怵,就连徽宗皇帝赵佶也不想上朝,这件事他有内疚,他不想面对这事,害怕有人再提及此事,因为无能为力,他选择了权宜之计,虽是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却难敌势力日益膨胀的下属。

说实话,赵佶在心里感到愧对自己的列祖列宗,外部还有梁山为患,他虽不是英明之主,不能御驾亲征,却也懂得利弊得失,“以内忧抗外患”的基本国策还是得坚持的。在梁山被剿灭之前,还要依靠高俅等人,对他们礼让三分。

冤杀了一个魏鹏谦,并不能让他上怀萦心,而坐视奸党做大倒使他牵肠挂肚。魏某一职由谁来接替却是个新问题。

宿元景和李步云则忧心忡忡,魏鹏谦一案已经尘埃落定,童贯一伙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那是势在必行意料之中的事。听说走了魏公子则让他们喜忧参半,可是高兴没有一阵子,魏承宗一死,两人倒有些物伤其类了,大有唇亡齿寒之感,下一个打击对象又会是谁呢?

奸党们正在有计划地一步步蚕食推进,鉴于这种态势,他俩有这种预感:蔡京一伙紧接着就会提出由谁来接替禁军殿前都指挥使一职,这将作为政治焦点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同意见的派别将围绕这个问题大做文章。如果是六贼的心腹占据了这个位置,那么他们将来要是逼宫,就会易如反掌,换句话说,如果这个职位让他们掌握了,整个京城的治安大全就由他们说了算,他们就会进一步专横跋扈,在过高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时,就会欲壑难填,随时可以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候发动政变——逼宫。

宿元景和李步云已经感到一股压城黑云,正咄咄逼人而来。

…………

梁山伯内,早有神行太保戴宗将消息带到了忠义堂上。

对魏鹏谦之死,使以“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为宗旨的宋江等人只能表示爱莫能助,死掉一个忠良之臣,就等于增长了奸党的一份势力,他们唯一能过做的就是再次强调:奸党不可小视,号召大家努力杀敌,坚决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等待有利时机的到来。

…………

李师成王黼高俅等人已接到蔡京的通知,鉴于魏鹏谦新死,百姓多有怨声,民愤空前激昂,让他们各自约束自己的部下,偃旗息鼓,不要激化矛盾。蔡京身为太师,其实行使的就是宰相的权利,足见位高权重,一品大员尚且有此胸怀,何况他人乎?于是莫敢不从。

王从斌自出道以来,是一帆风顺:状元及第,得了棵大树做靠山,娶了大家闺秀,荣任正四品承宣使,战梁山败走无名谷,将一干残兵败将领出死地,升至从三品御史中丞,这次又搬到了魏鹏谦,蔡京本欲将其提为从二品,连升两级,为的是在许多场合名正言顺地帮他办事,可又怕高俅等人嫉妒,不利于内部团结,所以只好给弄了个枢密直学士,为正三品,为此专门向他女婿作了说明,王从斌虽然不快,却无可奈何,再说少年得志,古往今来已属难得,仅凭此都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得不得了。转念一想,既然朝中有岳父罩着,还不是早晚的事。

…………

蔡芙自从见了白马书生以后,一改往日之沉沉死气,精神百倍,几乎天天来至菊花台上望眼欲穿地等待时机的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