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公冶长5.20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行父。鲁国的正卿,前601年—前568年执政。据此判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的故事发生在孔子出生前20年以前。那么孔子对此“历史事件”是持支持态度呢?还是反对态度呢?

朱熹说:每事必三思而后行,若使晋而求遭丧之礼以行,亦其一事也。斯,语辞。程子曰:“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然至于再则已审,三则私意起而反惑矣,故夫子讥之。”朱熹按:季文子虑事如此,可谓详审,而宜无过举矣。而宣公篡立,文子乃不能讨,反为之使齐而纳赂焉,岂非程子所谓私意起而反惑之验欤?是以君子务穷理而贵果断,不徒多思之为尚。

邢昺说:此章美鲁大夫季文子之德。文子忠而有贤行,其举事皆三思之然后乃行,常寡过咎。孔子闻之,曰:“不必及三思,但再思之,斯亦可矣”。案《春秋》文六年《经》书“秋,季孙行父如晋”。《左传》曰:“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准备好)不虞(以防不测),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朱熹和程颐的看法是“三则私意起而反惑之”,邢昺看法是“美鲁大夫季文子之德”。孔子说“再,斯可矣”是责备还是赞美呢?留个悬案哇。

对于鲁莽性急的人,劝其做事“三思而后行”,沉稳点。对于拖沓性缓的人,劝其做事“二思即可”,果断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应该才是孔子教书育人的一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