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句话释义有分歧。主流观点认为这是孔子招收学生明码标价公布学费标准:束是十根,脩是腊肉,“束脩”是十根腊肉。另外的观点,南怀瑾认为像“颜回”这样的穷学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根本拿不出十根腊肉,所以“束脩”应该是“约束、修养”。
孰是孰非,下文分解。
宋代大儒朱熹:脩,脯也。十脡为束。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
朱熹认为,拜师学艺要主动,老师是想教,但前提是学生想学,去求学,空着手多不好意思,起码拿上十根腊肉。
宋代邢昺:此章言已诲人不倦也。束脩,礼之薄者。言人能奉礼,自行束脩以上而来学者,则吾未曾不诲焉,皆教诲之也。《檀弓》曰:“古之大夫束脩之问不出竟。”《少仪》曰:“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谷梁传》曰:“束脩之问不行竟中。”是知古者持束脩以为礼。然此是礼之薄者,其厚则有玉帛之属,故云“以上”以包之也。
邢昺认为“束脩”,礼之薄也,厚礼是玉帛。孔子没说“自行玉帛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足见夫子学费不高。
既然“束脩”是学费,为啥要说“自行”呢,意思自己拎着十根腊肉步行上门,以示诚意?而不是让父母或是派人去送?不但说“自行”,而且说“以上”,设定了最低标准,十根腊肉是底线,不能丢了份儿。山东人爱吃腊肉吗?有那么多弟子,为啥不吃新鲜猪肉呢?
因为有疑问,所以觉得“自行束脩以上”,当“能做到自我约束修行”讲,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我是《论语》的编撰者,应该不会前一句刚自我介绍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高品格“三观”,紧接着说自己当老师收徒弟的标准,不是德行忠信,不是仁义孝道,而是带上十根腊肉有见面礼即“未尝无诲焉”,就立马收为弟子给个听课的小板凳。逻辑反差有点大,呵呵。
假如你是一代名师,收徒予人以教诲,会有标准吗?有的话,是何标准?
孟子说:聚天下英才而教之,人生之乐。孔子会说“聚天下送腊肉者而诲之,不亦说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