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一章开头讲学,第二章开头说政,学为政之先。北辰,北极星。共,拱也,围绕、烘托、尊崇之意。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做镜,我分明看见: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在一个周末的夜晚,挑灯夜读,一杯红茶,掩书抬头望星空,看着北极星一闪一闪,感叹斗转星移,唯极星居北不动,陷入沉思:极星到底向众星做了啥?说了啥?经年累月而众星拱之,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夜观天象,人见人爱。记得我小时候在山区居住,夜晚晴朗的天空,繁星点点,煞是壮观,北斗七星好辨认,然后找北极星。如今的城市,不知道是夜晚的灯光太亮,还是大气污染太重,亦或是星星搬了家,想晴夜找北极星,抬头一片灰茫茫,不知从何下眼。天上不好找,网上找找看,说说北极星。
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地球围绕着地轴进行自转,而北极星与地轴的北部延长线非常接近,所以夜晚看天空北极星几乎是不动的,而且在头顶偏北方向,依此辨识北方。一年四季中,我们看到在天空的北极星位置似乎都是在正北方不动,这只是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细微的变化。其实地球自转轴存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北极星的“皇位”存在轮流坐庄的现象。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以每年15角秒的速度运动,在3000年以前的一段时间里,北极星不是小熊座α星,而是天龙座α星,一颗3.7等的暗星,中国古代称它为右枢。到了公元前1000年,小熊座β星(中文名北极二)比较靠近北天极,由于全天星星围绕它转,当时古人便认为它是天上的天子,故起名曰帝星,因为它在紫微垣的中心位置,又叫它紫微星(不出意外,孔子是时看见的北辰就是它)。隋唐时期,北极五(西名鹿豹座32H星)成了北极星,这颗星亮度极暗,也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目前为止最暗的北极星。中国北宋初年的时候,地球北极指向的天空离北极星的小熊座α星(即勾陈一)的角距还有6度。可见,那时它还远远不能作北极星。但到了明清时期,勾陈一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北极星(如今我们看见的就是它)。经推导计算,公元2100年前后,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和小熊座α星之间的角距最小,仅有约28角分。此后,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将逐渐远离小熊座α星。到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将成为北极星。到公元14000年前后,天琴座α星织女一将获得北极星的美名。地球自转轴这样摆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5800年。经测算,约在公元28000年北天极又会重新指向小熊座α星。当然,后边这段推论在座的各位是赶不上亲眼目睹了,趁着风华,拨开云雾抽空多看几眼今天的北辰哇。
说明白了北极星,再说孔子这句话。子曰“为政以德”,邢昺解释:为政之善,莫若以德。德者,得也。物得以生,谓之德。淳德不散,无为化清,则政善矣。“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者,譬,况也。北极谓之北辰。北辰常居其所而不移,故众星共尊之,以况人君为政以德,无为清静,亦众人共尊之也。
文言有时都拿白话释义,就如同古诗说成白话,意思还是那么个意思,韵味没了,意境没了,文而化之的启迪思考也没了。有如本句,用邢昺的古文释义就很好。
《汉书·天文志》曰:“中宫太极星。其一明者,泰一之常居也。旁三星,三公。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於中央,临制四海。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於斗。”
可见,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对于天、地、日、月等自然现象就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对人活在世间就有理性的思考,个体、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道理伦常经由实践从动物的野蛮走向人之文明。对人应当进行学习和教育的认知也很发达,诗教、书教、礼教、易教、乐教、春秋(史)教等。而且自觉的把天象与人世(人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思考(如易经),人世的行为道理要参照、参考天、地自然运行之大道理来进行规范。
孔子说“为政以德”,为政者,天子、诸侯、大夫也。天子有天下以平,诸侯有国以治,大夫有家以齐。士为大夫、诸侯、天子谋,专业搞服务。以德齐家、以德治国、以德平天下。淳德不散,无为化清。为啥为政以德引申出无为而治,因为北辰居其所,没有呼风唤雨、没有电闪雷鸣,而众星(自觉)拱之。
自孔子开始,后代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为人臣不忘谏人君,“为政以德”。鼓吹孔子是极力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观点真的很搞笑,总觉得是不是把历史搞反了,哈哈。孔子从来说君主应该如何做,要德治、要仁政,后世读书人跟着吆喝,没事就尧舜禹如何,让不就桀纣如何,哪个当帝王不犯点嘀咕、有所顾忌。结果孔子打倒了,知识分子转业开始专业教育群众了,鲁迅、柏杨把生活在社会底层老百姓挖苦讽刺的抬不起头来,呵呵。他俩的国民性总结,少了一条最主要的,就是作为读书人颇能讽刺挖苦同类还不怕害羞。
孔子治世的药方,首剂药是:为政以德。没开:为民以顺,就足见孔子的精神,读书人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