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给予好学的年轻人以鼓励和高度评价。“后生可畏”,畏,敬畏。后生之人在学业、道德、事功方面都有广阔的进步空间,怎能知道未来者会不如今者呢?如果四五十岁了,还默默无闻,也就没啥可敬畏的了。
这个语境中,“后生”有年龄界限,四五十岁以下,都可称为后生。
有人称孔子是复古主义者,孔子这句话狠狠的打了持这种看法人的脸。“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就是孔子的“发展观”。前面说过,今天不完美的话,改善发展不外乎三种途径:一是学习过往历史经验;二是向外借鉴别人的经验;三是艰难探索全新道路。《论语》中展现出来的孔子,从没反对过社会发展进步,但坚决反对“人而不仁”“僭礼无礼”“杀父弑君”,倡导“为政以德”“政者正也”,倒是说过一句自己“述而不作,敏而好古”,一些没脑水的就赶紧说孔子是“复古主义者”,没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文化装有文化,更可怕的是没文化装有文化还不让别人说话。呵呵。
邢昺说:此章劝学也。“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者,后生谓年少也。言年少之人,足以积学成德,诚可畏也,安知将来者之道德不如我今日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者,言年少时不能积学成德,至于四十、五十而令名无闻,虽欲强学,终无成德,故不足畏也。
《集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闻,则不足畏矣。言此以警人,使及时勉学也。曾子曰:“五十而不以善闻,则不闻矣”,盖述此意。尹焞说:少而不勉,老而无闻,则亦已矣。自少而进者,安知其不至于极乎?是可畏也。
“后生可畏”,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