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为政2.9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回,孔子弟子,姓颜名回字子渊。老师称呼弟子,直呼其名,正常。平辈晚辈称呼,就应该叫子渊。这是礼节、礼貌。颜子渊是孔子最喜欢和欣赏的学生之一,不巧言令色,不抢阳斗胜,属于少年老成,沉稳型。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违,违背,反对,持不同意见,也有解释为发怪问的。意思是说孔子与子渊讨论话题一整天,子渊从不表达反对意见,也不提让老师为难的怪异问题,看起来就跟没听懂孔老师说啥一样。人家子贡就能和夫子互动切磋琢磨,夫子评价子贡“告诸往而知来者”,比较起来,子渊上课是一天不瞌睡,眼睛瞪得圆圆的,夫子反复启发,就是互动不起来,一副愚钝的样子。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句话,理解释义多有分歧。对省、私、发的不同理解,造成语意的解释不同。

朱熹说:“颜子闻夫子之言,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故终日言,但见其不违如愚人而已。及退省其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无疑,然后知其不愚也。”

邢昺说“言回既退还,而省察其在私室与二三子说释道义,亦足以发明大体,乃知其回也不愚。”

南怀瑾说“但当他离开我而单独生活,不在我面前时,做人做事都会检讨自己,结果不但是懂了我的意思,还能更进一步发挥我的意思,由此看来颜回并不笨”。

李泽厚说“回头来看他的行为等等,却使我也受到启发,回是一点也不笨啊!”

由是看来,有些行文、文言表达习惯,随着岁月流逝,会发生较大变化。在当时是简单常见易懂的文字表达习惯,如今却让大家费解,去考据,去正义。虽然我们常说我们的中华文明从未断绝过,但毕竟三千多年来历经坎坷、磨难。统一与分裂交替,不乏外族铁骑入主中原…就近现代而言,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告别科举选士,新文化运动弃旧学,抗日战争民族救亡,解放战争国共内战。小儿书《孔老二的罪恶一生》就是这场闹剧代表作之一。“欲亡其国,先亡其文”,闭关锁国,敌人没来,我们为什么试图要“自亡其文”,简体字之后,据说曾一度讨论考虑过用拼音字代替汉字,以实现全民扫盲、脱盲,着实令人费解。

扯远了再扯回来,言归正传,同一句话几种不同的理解和释义,哪种更可能接近孔子的本意呢。我觉得不能脱离开逻辑,不能脱离开颜子渊的一贯行为作风。一个不善言辞,但心思缜密的好学稳重青年,在和老师交流学习中,不是没有不同见解,而是保留不同见解,没有当老师面进行表达,像一名反应迟钝、愚笨的学生。那么课后他的行为举止,如何才能、才会让老师觉得他并不笨,而且大智若愚呢?

在后面章节中,颜子渊将用自己更丰富的行动给出答案。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