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为政2.21

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或,有人,没说姓名。谓,问、说。奚,何、为何。“或谓孔子曰”这句话写的很到位,“或”用的很形象,不具体指某个人,古往今来有许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子奚不为政?”,意思是:夫子您既多才多艺,何不学而优则仕,居官为政?

经常能在一些现代书籍中看到这样的表述,说孔子一生梦想出仕做大官,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到处递简历、参加面试,奔波十三年谋高职不得。依此证明孔子的学说和政治主张不被诸国君所用,因此是无用的。文治、礼治、德治的“王道”不如武制、刑制、法制的“霸道”实用,呵呵。

因为从书传孔子的人生履历看,孔子有“为政”的经历。之所以有这个问答出现,猜测是孔子治学已经小有成就甚至大有名气后,同龄的其他人都出仕为政了,孔子还在深阁研学,故“或”有一问。

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书》指《尚书》。孔子引用《尚书》中的《周书.君陈》篇中的一句,来回答提问。在全文复制粘贴《尚书.周书.君陈》篇反映“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全貌之前,先来揣摩解释一下孔子的本意。孔子没直接用自己的话阐述“孝”“友”同“为政”的关系,而是引用经典书籍《尚书》中的“历史”故事来引证自己对什么是“为政”的看法。如果用自己的话说“孝”“友”阐释“为政”,没有事实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缺乏说服力。而用《书》中的君陈“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的历史“史实”来引证自己的观点,则显得有理有据。孔子没有展开全面讲述《书》中“君陈”的故事,甚至连“君陈”这个人都没提到,说明《尚书》的全貌在当时对于大家而言不陌生,孔子说“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大家就明白孔子在说“君陈”的故事。就如同今天你如果一声叹息“既生瑜,何生亮”,大家就自然想起“三气周瑜”的故事,明白有个人一直压你一头一样。

君陈,周公旦之子。《尚书.周书.君陈序》:“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孔颖达疏:“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顽民既迁,周公亲自监之。周公既没,成王命其臣名君陈代周公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成周之邑”。《礼记.坊记》中,汉郑玄注:“君陈,盖周公之子,伯禽弟也“。伯禽,姬姓,亦称禽父。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君主,周公旦长子。《史记》记载伯禽就任年在周公东征,即成王元年(约前1042年)。周公东征之后,周成王将商朝遗民六族和泰山之南的原奄国土地、人民封给周公,为鲁国。由于周公需要留在朝中,因此派其长子伯禽赴鲁国就任。伯禽到任之后,在齐太公的齐国军队支援下平定了淮夷和徐戎的叛乱,奠定了周朝在淮河以北地区的统治。伯禽在位共46年,鲁国在他的统治下成为著名的“礼仪之邦”,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州、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周天子治下著名的大诸侯国。

孔子虽然祖上是宋国人,但鲁国是其“父母之国”,鲁国首任国君伯禽是周公旦的长子,君陈是伯禽兄弟(同父同母还是异母,不得而知),周公则是孔子最欣赏的人之一。周公,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建立了周王朝后,过了三年就病死了,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当国。

孔子对“周文化”和“鲁文化”是有深厚的认同感和信仰感的。在八佾(yi)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下面全文转载《尚书.周书.君陈篇》,不同版本的句读或许有差异。译文附后,不一定很准确,以不离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原则。

~周公既沒,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

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茲东郊,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茲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乂。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尔。’尚式时周公之猷训,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尔其戒哉!尔惟风,下民惟草。图厥政,莫或不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內,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

王曰:“君陈,尔惟弘周公丕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有制,从容以和。殷民在辟,予曰辟,尔惟勿辟;予曰宥,尔惟勿宥,惟厥中。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训,辟以止辟,乃辟。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简厥修,亦简其或不修。进厥良,以率其或不良。惟民生厚,因物有迁。违上所命,从厥攸好。尔克敬典在德,时乃罔不变。允升于大猷,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其尔之休,终有辞于永世。”~

下面是译文~

周成王如是说:“君陈,你有优秀的品德和美德,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有能力来从政了。我命令你治理东郊成周,你要保持对权力的尊敬并谨慎从事!从前周公师保万民,人民怀念他的美德。此处你前往辅政,要慎重对待你的职务呀!遵循周公的大道,努力弘扬周公的教导,人民就会团结安定。我听说:至治之世的馨香,感动神明;黍稷的香气,不是远闻的香气,明德才是远闻的香气。你要履行周公的这些谆谆教导,日日孜孜不倦,不要安逸享乐!凡人未见到圣道,以为见不到;好不容易见到圣道,又不能遵行圣人的教导,是不对的,你要戒惧呀!你是风,百姓是草,草随风而动!谋划殷民的政事,不要认为简单而疏忽。有废除,有兴办,要反复同众人商讨,大家议论相同,才能施行。你有好的想法谋划办法,就进宫内告诉你的君主,君主按建议施政,你不自邀其功,而是说:这样的善言善行,是我们君主的美德。臣下都象这样,该有多好啊!

成王说:“君陈,你当宏扬周公的训导。不要倚势做威做恶,不要仗势侵害人民。要宽大而有法治,从容而又和谐。殷民有身陷刑法的,我说处罚,你不要轻易处罚;我说赦免,你也不要不假思索去赦免;而是要明查事实,考虑刑法的恰当适中的施用。有人不顺从你的政事,不接受你的教训,处罚他如果可以制止别人犯法,才处罚。惯于做奸犯法的事,破坏常法,败坏风俗,这三项中的小罪,也不要轻易宽恕。你不要忿恨愚钝无知的人,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人君一定要有所忍耐,事才能有成;有心胸宽广、宽容,德才算是大。鉴别善良的,也鉴别不善良的;选拔任用那些贤良的人,来激励鞭挞那些不贤良的人。

民性虽然敦厚,但依外物而有改移,有时会违背君主之命,有时会曲曲意逢迎君主的喜好。如果你能敬重常法并时刻省察自己的德行,这些人就不会变。如果施政达到非常顺畅和谐的情况,我将享受大福,而你辅政的美名,也终将被人民永远赞扬。~

上文翻译,不求每字、每词、每句都力求依训诂准确精确,符合中心大意即是目的。能帮助理解孔子引用《书》云,引发联想到君陈在“孝“行方面(对于其父亲周公而言),以及“友”于兄弟方面(对于伯禽等有国做君的兄弟们而言)出色的德行表现。来说明在一个大家庭、大家族或君王之家中做好孝与友,本身就是为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意思是说:孝、友就为政之道,如果孝、友不算为政,什么才算是为政呢?孔子强调的是:做好孝、友之行为,才会有后来的“居位”为政,有为才有位。即使无所居位,比如周公旦辅佐幼主周平王,比如君陈出于孝、友之德而辅政,都是为政的榜样。

孔子这句话,表明他一是不反对为政,二是认为为政就在日常生活中,三是为政不一定以居官位或高位为标准,四是做好为政的基础是孝乎惟孝、友于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