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子张19.20

19.20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最重要的弟子之一。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子渊),最可爱的弟子是仲由(子路),可惜的是,这两个爱徒都先于孔子离世。在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墓前守孝三年,子贡六年,可谓情真意切。关于子贡,在前文中,引述《仲尼弟子列传》,大篇幅介绍了子贡,此处不再赘述。可以想象,《论语》的创作构想,子贡是可以直接提供和老师孔子论道论学的“回忆录”的,而关于颜渊、子路与孔子的轶事,只能凭其他弟子转述了。

子贡生于公元前520年,比孔子小31岁,比生于前507年的卜商(子夏)、生于前506年的言偃(子游)、生于前505年的曾参(子舆)、生于前503年的颛孙师(子张)大十多岁。虽然都是孔子弟子,但子贡算”老大哥”了。《论语》中涉及子贡的章句应该是“仲尼弟子”中最多的,我们回顾一下:

学而篇,1.10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八佾篇,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公冶长篇,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忘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雍也篇,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篇,7.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罕篇,9.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9.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先进篇,11.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1.12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11.15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1.17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颜渊篇,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12.23子贡曰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路篇,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宪问篇,14.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4.29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卫灵公篇,15.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阳货篇,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7.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回顾告一段落。现在说一说子贡这句:“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邢昺说:此章戒人为恶也。纣名辛,字受德,商末世之王也。为恶不道,周武王所杀。《谥法》:“残义损善曰纣。”言商纣虽为不善,以丧天下,亦不如此之甚也,乃后人憎甚之耳。下流者,谓为恶行而处人下,若地形卑下,则众流所归。人之为恶处下,众恶所归,是以君子常为善,不为恶,恶居下流故也。纣为恶行,居下流,则人皆以天下之恶归之于纣也。

朱熹说:恶居之恶,去声。下流,地形卑下之处,众流之所归。喻人身有污贱之实,亦恶名之所聚也。子贡言此,欲人常自警省,不可一置其身于不善之地。非谓纣本无罪,而虚被恶名也。

子贡的意思是说,帝辛这个人德行不善,但并非一无是处,像传说的那么不堪。主要是因为帝辛乃君王也,有“君子”之位,却不加强自我修养,不珍惜尊位、不自省其德,而是甘愿自我“道德滑坡”到“下流”处集藏污纳垢于一身,导致“恶行”和“暴行”,以至于天下之人皆恶之,于是把天下所有的“恶”都算到了帝辛的头上。做帝王没能寿终正寝,而是鹿台自焚而亡,得了一个千古骂名,“残义损善”“纣”的谥号。

后世有天下者,都怕被比作“纣”。秦始皇废谥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虚,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