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八佾3.4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名字很好听,就是个人简历记载不详。林放的问题是“礼之本”,很应景。本篇前两句声讨季氏和三家僭礼,第三句孔子感叹“人而不仁,如礼何?”紧接着这一句就是解答“礼之本”。按前面分析,礼是用,仁是本,这里说礼之“本”,是指礼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基本原则。

孔子说“大哉问”,后世不少人接受提问时总也爱表扬一下提问者“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不知道是不是师承一脉。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也,与其易也,宁戚”,奢,侈。俭,节俭。易,《论语注疏》解释为“和易”,《论语集注》解释为治,个人觉得应该当变易讲,后文详解。戚,指哀戚。

先看一下朱熹《论语集注》释义:易,治也。孟子曰:“易其田畴”。在丧礼,则节文习熟,而无哀痛惨怛之实者也。戚则一于哀,而文不足耳。礼贵得中,奢易则过于文,俭戚则不及而质,二者皆未合礼。然凡物之理,必先有质而后有文,则质乃礼之本也。范氏(范祖禹)曰:“夫祭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丧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礼失之奢,丧失之易,皆不能反本,而随其末故也。礼奢而备,不若俭而不备之愈也;丧易而文,不若戚而不文之愈也。俭者物之质,戚者心之诚,故为礼之本。”杨氏(杨时)曰:“礼始诸饮食,故污尊而抔饮,为之簠、簋、笾、豆、罍、爵之饰,所以文之也,则其本俭而已。丧不可以径情而直行,为之衰麻哭踊之数,所以节之也,则其本戚而已。周衰,世方以文灭质,而林放独能问礼之本,故夫子大之,而告之以此。”

朱熹认为:质是礼之本。礼由质与文构成,质是内容,文是形式,“礼贵得中”,礼如果为形式而形式则脱离了礼的本质,不足取。范祖禹说:俭者物之质,戚者心之诚,故为礼之本。

“礼,与其奢也,宁俭”,孔子用比较法,没直接说反对和禁止礼之奢,而是说如果用“俭”与用“奢”相比较,不损害、不损伤礼对“人而为仁”的表达,则优先用“俭”礼。礼的形式不是越奢越好,为奢而奢,为形式而形式反而损害或者阻碍礼的本义表达。《经解》云:“恭俭庄敬,礼教也;礼之失,烦”。提出礼的两面性,优点是培养人的恭俭庄敬,缺点是繁文缛节、形式烦琐,易使人心烦。“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若要全面掌握礼、以礼而行,真不是个轻松的活。对礼的践行,勿言从奢入手,即便从俭入手,也不简单。

“丧,与其易也,宁戚。”

易,应是与戚对应反义。如果思考延伸,个人觉得孔子更可能是说易服、易容、易行,也就是按礼规或习俗在丧葬过程中改变日常的服饰、表情、神态、行为,比如着丧服、变仪容、痛哭成踊等。下面节选《礼记》中《丧大记》《奔丧》《问丧》《丧服四制》中各一小部分,来展现临丧易服、易容、易行。

《礼记.丧大记》:

…父母之丧,居倚庐、不涂,寝苫枕块,非丧事不言。君为庐宫之,大夫士襢之。既葬柱楣,涂庐不于显者。君、大夫、士皆宫之。凡非适子者,自未葬以于隐者为庐。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君既葬,王政入于国,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弁绖带,金革之事无辟也。既练,居垩室,不与人居。君谋国政,大夫、士谋家事。既祥,黝垩。祥而外无哭者;禫而内无哭者,乐作矣故也。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

期居庐,终丧不御于内者,父在为母为妻;齐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于内。妇人不居庐,不寝苫。丧父母,既练而归;期九月者,既葬而归。公之丧,大夫俟练,士卒哭而归。大夫、士父母之葬,既练而归。朔月忌日,则归哭于宗室。诸父兄弟之丧,既卒哭而归。父不次于子,兄不次于弟。

《礼记.奔丧》:

…奔母之丧,西面哭尽哀,括发袒,降堂东即位,西乡哭,成踊,袭免绖于序东,拜宾、送宾,皆如奔父之礼,于又哭不括发。妇人奔丧,升自东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东髽,即位,与主人拾踊。奔丧者不及殡,先之墓,北面坐,哭尽哀。主人之待之也,即位于墓左,妇人墓右,成踊尽哀括发,东即主人位,绖绞带,哭成踊,拜宾,反位,成踊,相者告事毕。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括发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宾出,主人拜送;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送宾如初。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出门哭止,相者告就次。于又哭,括发成踊;于三哭,犹括发成踊。三日成服,于五哭,相者告事毕。为母所以异于父者,壹括发,其余免以终事,他如奔父之礼。

《礼记.问丧》:

…亲始死,鸡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干肝焦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哭踊无数。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懑气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故曰:“辟踊哭泣,哀以送之。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

《礼记.丧服四制》:

…礼:斩衰之丧,唯而不对;齐衰之丧,对而不言;大功之丧,言而不议;缌小功之丧,议而不及乐。

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屦,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三月而练冠,三年而祥。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礼以治之,义以正之,孝子弟弟贞妇,皆可得而察焉。

(节选完)

可见,古丧礼之规繁多。如今移风易俗,丧礼从简,但所见各异。有的人失去至亲,悲痛之情溢于言表,痛苦、痛哭、痛不欲生至真情流露。有的人失去至亲,则没有如此悲痛,有易服、易容、易貌、易行之举,但很难察觉其心中的悲戚之情,更有甚者佯哭。

孔子提出“丧,与其易也,宁戚”,强调“丧礼”之本为戚,不要“依礼”去“演戏”。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不要左顾右盼瞅别人,说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