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里仁4.9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士、事,叠韵。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为士。《传》曰:通古今、辩然不(fou),谓之士。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数始一终十,学者由博返约,故云推十合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唯以求其至是也。若一以贯之。则圣人之极致矣。

孔子时代的士,不是一般的人,一般的人叫民、众。士,做事的人。这句话,孔子强调的是士“志于道”的动机。有些士以“志同道合”的名义聚到一起,高谈阔论,要替全人类实现理想,可却又非常在意于、羞耻于吃的不如别人好、穿的不如别人有品牌、上档次。孔子提醒说:这样的“士”,不要和其去谋划什么人类的蓝图,他们嘴里说的是为天下谋,而实际上都是在为自己谋。

有些人喜欢孔子,因为孔子喜欢说真话、大实话,温暖了自己。有些人讨厌孔子,因为孔子喜欢说真话、大实话,戳痛了自己。

朱熹说:心欲求道,而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为耻,其识趣之卑陋甚矣,何足与议于道哉?程颐曰:“志于道而心役乎外,何足与议也?”

邢昺曰:此章言人当乐道固穷也。士者,人之有士行者也。言士虽志在善道,而衣服饮食好其华美,耻其粗恶者,则是志道不笃,故未足与言议于道也。

孔子是不是不想让穷人过上富足的好日子了?为啥总是说为了“道”宁愿受穷呢?其实还是那句老话,孔子一以贯之的是责备贤者,并非对任何人都苛求。德行、道义不过关的人一旦“功成”身居高位,往往不是好事的开始,而是坏事的开端,比如“锦衣玉食”的季氏“三家”大夫争先恐后搞“僭越”活动,就是不“至于道”。

所以孔子警示提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以议”,强调不要和这样的伪“士”议事合作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