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里仁4.15

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参,不是人参,是曾参,被尊称曾子,字子舆。孟子的字与曾参同,看来子舆是个当时流行的好名字。《论语》学而篇第四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一以贯之”,贯,通也。孔子对子舆说:曾参啊,我遵循的道,是有一个中心思想和一个根本主线的,并自始至终加以贯彻、身体力行之。“唯”,知道,明白,了然。门人,曾子的弟子,孔子的徒孙。曾子的徒弟问曾老师,“孔师爷说吾道一以贯之的是啥意思?”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中心谓忠,如心谓恕,忠就是心正不偏、不歪,恕就是将心比心。曾参以为,孔子之道不复杂,一忠一恕。看似两个字,很简单,但现实生活中真做到,却很难。人与人之间的的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以诚相待,可遇而不可求。

朱熹说:圣人之心,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用各不同。曾子于其用处,盖已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但未知其体之一尔。夫子知其真积力久,将有所得,是以呼而告之。曾子果能默契其指,即应之速而无疑也。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自此之外,固无余法,而亦无待于推矣。曾子有见于此而难言之,故借学者尽己、推己之目以着明之,欲人之易晓也。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以此观之,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或曰:“中心为忠,如心为恕。”于义亦通。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违道不远是也。忠恕一以贯之:忠者天道,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此与违道不远异者,动以天尔。”又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忠也;‘干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又曰:“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吾道一以贯之,惟曾子为能达此,孔子所以告之也。曾子告门人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亦犹夫子之告曾子也。中庸所谓‘忠恕违道不远’,斯乃下学上达之义。”

《论语注疏》说,此章明忠恕也。“子曰:参乎”者,呼曾子名,欲语之也。“吾道一以贯之”者,贯,统也。孔子语曾子言,我所行之道,唯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也。“曾子曰:唯”者,曾子直晓其理,更不须问,故答曰唯。“子出”者,孔子出去也。“门人问曰:何谓也”者,门人,曾子弟子也。不晓夫子之言,故问于曾子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者,答门人也。忠,谓尽中心也。恕,谓忖已度物也。言夫子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更无他法,故云而已矣。

曾子对孔老师的“吾道一以贯之”,理解解释的对不对呢?不得而知。按说曾参是孔子得意的门生,跟随老师左右,耳读目染,对夫子之言,夫子之道,咋也比平常凡凡之辈理解的更全面、更准确哇。当然,追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作为第三方旁观者,如果谁有高见,不妨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