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里仁4.19

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没有记载孔子对谁所说,似乎是泛指。在2.6中孔子则是有针对性的专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当时分析,孟懿子之子武伯(名彘,谥号为武,刚强直理曰武),好勇,所以他问孝,孔子因材施教,告诫他说除了(人为不可把控的)疾病之外,做事不要不顾及后果过于勇猛,不要总让父母提心吊胆。

这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也是体谅到做父母的心理感受而发。应该是孔子针对某个或某些“游子”提出的人生建议。远游,不是到远方旅游,而是引申指去远方谋生。方,方向,引申为原由、理由。句意不难理解:父母健在,子女不选择离开父母到远方谋生,如果要选择离开父母,一定要有明确的原由和人生方向。比如从军,离开父母,“方”就是“为国尽忠”。

朱熹的解释:远游,则去亲远而为日久,定省旷而音问疏;不惟己之思亲不置,亦恐亲之念我不忘也。游必有方,如己告云之东,即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范氏曰:“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孝矣。”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范氏说的非常好: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孝矣。

如今离开父母去远方生活似乎成为时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然后一去不愿再回头,定居他乡,过年偶尔回家看看…至于出国的,几年回来一次。

还好,如今科技改变生活,有了手机和网络,文字、语音、视频都可以聊天,再远隔千山万水,也能思念即相联、相见。

今天,纸质家书已经暂别历史文化舞台。

让我们先追忆一下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杜甫的《春望》,再回听一下二十世纪九零年代“游子”唱的《一封家书》: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封家书》李春波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吗

现在工作很忙吧

身体好吧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

虽然我很少写信

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

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

也该歇歇了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

别舍不得穿上吧

以前儿子不太听话

现在懂事他长大了

哥哥姐姐常回来吧

替我问候他们吧

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

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的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

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

今年春节我一定回来

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敬礼

此致那个敬礼

此致敬礼

此致那个敬礼

此致敬礼

此致那个敬礼

此致敬礼

此致那个敬礼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号

看来,“游子”能对父母做的就是买件毛衣寄过去,自己做不到的让兄弟姐妹去代劳,反复咏唱“此致敬礼”以表达无限孝心。假如是独生子的话,不知道这封信会咋写,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