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读《鲁迅杂文集(1918-1936)》有感

说是读后感,但拜倒在大文豪的光辉下,用先生的口吻说,诸君完全当做“好词好句”摘录篇罢。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是说鲁迅先生的文章过于生涩难懂。诚然,呐喊彷徨等小说确实有些难懂,特别是在不了解文章背景的前提下。不过不久前我发现,先生的杂文却挺好读的。更不要说凭借着一股自命的“文化人”的自信。大家就是大家,既能够一边写的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样的警叹之语,又能一边作着有趣的比喻“…嗜好型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读书杂谈>)果然,能写的人大都能说,而能说的又大多都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感触最深的,是在<论“人言可畏”>一篇中提及的由“阮玲玉事件”而发出的有关“公众报道的善恶选择”的论述。原文如下:“…但是新闻的威力其实是并未全盘坠地的,它对甲无损,对乙却会有伤;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现在的报章失了力量,却也是真的…因为它对于更弱者如阮玲玉一流人,也还有左右她命运的若干力量的,这也就是说,它还能为恶,自然也还能为善。‘有闻必录’或‘并无能力’的话,都不是向上的负责的记者所该采用的口头禅,因为在实际上,并不如此——它是有选择的,有作用的。”这些言论不要说之前的时代,就是放到现在,都是正统之言论。这,才是正正经经的“端正”言论,毫不偏颇,清清爽爽。在当前的时代,我们或许在了解关注国家社会新闻的同时,对娱乐报道更“亲切”一些,因为它们有“热搜”。而其中的“报道”也慢慢演变成了越来越多的“恶”。更甚于从前。而如先生之言,既能多为“恶”,亦能多为“善”,任何事情,说来说去,都只是选择二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