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选择心性淡泊,切勿迷恋权势和地位
- 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世界
- 端木自在
- 4602字
- 2021-04-15 10:55:26
人生的路很宽,为官为民,有钱没钱,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只不过各有各的活法而已。民有民的乐,官有官的忧;穷有穷的喜,富有富的悲,这些皆随个人与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没有必要处心积虑地去迷恋权势地位,做一个心性淡泊的人吧!
以平常心看待自己
现在的社会里有很多这样的人,认为自己身份高了,有钱有地位了,就感觉自己与别人不同了。尤其是一些为官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使用的物品,所乘坐的交通工具,都要超过一般的普通人,觉得这样才配得上不同于普通人的身份。这样的自我认知态度其实很无知。
而很多普通人不但认可这种不同于普通人的无知举动,甚至还表示向往,认为那些事事高出平常人的举动是一种荣耀。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偏差啊!
其实,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能以平常心看待自己,不过分高估也不过度自卑。再高的职位,也都是代表了一种责任,为官者要正确地看待自己,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必须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任何职位的人也不例外,无论官位多大,官衔多高,多么富有,归根到底也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如果不会做人,就不会做官;做不好人,便做不好官。所以,每一个人,不管你在这个社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都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某企业总裁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且开会时被安排在主席台就座,并在大会上发言。
开完会,他要急着赶回企业,但没有买到机票,情急之下,就到火车站买了张站票,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就这样一路挤着赶了回来。事后人们问他:“凭您的身份,这样挤火车不觉得委屈吗?”
总裁听后淡淡地一笑:“身份?我有什么身份?在人民大会堂,我的身份就是个参加大会的人;在火车车厢里,我的身份就是个搭乘火车的人;回到企业,我的身份就是个管理者。谁的身份是固定不变的呢?这又有什么委屈呢?”
可见,一个人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职务的角色也仅仅是一个人众多角色中的一种。角色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绝不可能固定在一种方式上。一个人,尤其是做上司的人,如果能够认清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他所从事的事业也一定会成功。可以说,认识到自己的多种角色是人们做到自知之明的思想基础,反之则有些曲高和寡,让人讨厌。
光武帝即位后,蜀地有位叫公孙述的人,自立为王,与中央对立。与此同时,西北陇地的隗嚣,正困惑于不知应投靠光武帝还是归顺公孙述。于是他派部下马援前往公孙述处打探。马援与公孙述原是旧知,以为他这次前往,公孙述定会像以前那样欢迎他。
然而到蜀地后,公孙述迎接他的态度如同冷水一样,十分的严肃、傲慢。看到这里,马援对随从说:“够了!他们只是虚有其表,这种地方怎能容下天下之士呢?”
说完,马援便打道回府,报告隗嚣道:“公孙述只是外强中干的家伙,充其量是个坎井之蛙,不足信也。”
之后,马援又奉命去拜访光武帝,马援到后不久,光武帝便亲自迎接,笑容可掬地寒暄道:“久仰贵公才能,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马援受宠若惊地说:“前几天我去拜访我的旧知公孙述,他却一副盛气凌人之态。这次与陛下初见,即受到如此亲切的接见,陛下不疑我是刺客,这到底是为什么?”
光武帝好言相慰,始终不摆架子。隗嚣得知光武帝的为人后,立刻率部投奔汉朝。
可见,做人应该谦逊、和蔼,这样人家才愿意亲近你,你才有群众基础;反之,若高傲自大,人皆远之,你就成了“孤家寡人”。因此,我们还是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自己为好。
功名皆为身后事
在岁月的长河中,在历史的篇章中,有许多人被视为伟人。他们崇高的人格、伟大的功绩,使人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深邃的目光,深刻而崇高的思想与风范气质,远远超越常人,达到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人类社会中,他们如同夜空中灿烂的群星,在黑暗中闪烁着神圣耀眼的光芒。在美国,就有这样一个被无数人景仰并且载入史册的伟人,他就是乔治·华盛顿。
在孩提时代,华盛顿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生来就正直诚实,办事极为公道,这与他受到修养极好的父亲对其在智力上和道德上的熏陶有关。他渴望着成为一名驰骋疆场、威风凛凛的勇敢军人,报效国家和人民。早在读书时,在他的同学中,华盛顿总是领导者。
1748年,英法两国为了争夺在北美的领地和利益而发生冲突,双方都开始备战。由此也为华盛顿提供了一个走入军界的机会。那一年,他19岁。
在数年的战争中,华盛顿处事谨慎,富于进取精神,有忍耐力,更有魄力。在每次战斗中,他都骑着自己的白马冲锋陷阵。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身边人的崇拜和信任。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人们希望有一个独揽大权的人物来接管政府。在人们眼里,华盛顿就是这样一个人。军中也有这样的思想,甚至有军官上书要求他做皇帝。但是华盛顿并不想当皇帝,他从不对名利动心,他追求的是得到广大人民的尊敬,他是一个视荣誉重于生命本身的人,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因此,他在向大陆会议索要独力自主的权力时,多次重申,一旦战争结束,他将解甲归田,化剑为犁。他不愿为了一顶金灿灿的皇冠、个人的野心,而使美国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后又重新陷入内战之中。
和平终于来临了,1783年3月下旬,英美签署和平协议。4月19日,历时8年的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华盛顿时年51岁,他辞去军职,向部队告别。面对昔日生死与共的战友,他激动不已,与他们斟酒告别。人们热泪盈眶纷纷与他拥抱,最后为了不使自己过于激动,他一句话也没有说,泪流满面地径直离去。在费城,他与财政部的审计人员一起核查了他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的开支,账目清楚、准确,他甚至还补贴了许多自己的钱。
辞职的他回到了家,回到了自己的农场,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华盛顿的辞职,成就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先例。让人主动放弃权力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一个能随其心愿担任任何职务的人而言,这就更令人称奇。
浮生一世,短短几十年,总有一天连生命都不得不放弃,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懂得放弃的人往往要比一味追求的人得到的更多些,也更放松些和快乐些。人生的路很宽,为官为民,有钱没钱,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只不过各有各的活法而已。民有民的乐,官有官的忧;穷有穷的喜,富有富的悲,这些皆随个人与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处心积虑地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当然,平常心并不是寻常人具有的,它是经历磨难、挫折后的一种心灵上的感悟,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悲不喜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学华盛顿。
有了功劳,让别人去争吧
当你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好主意,或者你勤奋工作为公司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时,却有人试图把这份功劳归为己有。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下面几种方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用短信澄清事实。所写的短信不能有任何坏的影响,短信内容一定不能让对方产生不快。写短信的主要目的是要委婉地提醒一下对方,自己当初随便提出的想法,是怎样演变到今天这个令人欣喜的样子。在短信中适当的地方,你可以写上有关的日期、标题,可以引用任何现存的书面证据。在短信的最后要建议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这能让你有机会再次含蓄加强一下你的真正意思:这主意是我想出来的。
(2)夸赞对方,重申自己的作用。对这个同事独一无二的才能和见解大加赞赏,这种方法对职业女性来说特别需要。很多研究者发现,女性员工喜欢从“我们”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来做事,所以她们的想法和首创就常常会被男性同事挪用。如果着眼于事情的积极一面,你的同事也是想方设法要干出最好的工作,而且他(她)对要做的事情有独到的看法,也许会有助于你解决这个可能很棘手的问题。
(3)退出争夺战。初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种方法,或者不能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对某些人来讲,这或许是最好的。你应该问一问你自己:哪个更重要,是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还是独自拥有想出这个点子的名誉?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你正要接受一次重要的提升,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者除了“原则问题”之外其他并无妨碍。在这些情况下退出争夺战显然是明智之举,是上上之策。
争功,必然会得罪人。当你已经预见到了将来的生存危机,而你想追求的又是另外一种境界的时候,不妨做个有先见之明的人,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毫不犹豫地“功成身退”,这样做了虽然你的功劳暂时有所损失,但你的才能摆在那里,任谁也抢不去。
不迷恋,淡看功名
人生最大的烦恼,不在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自己向往的太多。向往本不是坏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能力又不能达到,则会形成长久的失望与不满。在对环境、对自己都长久地感到失望与不满的情形下,人容易产生自卑、疑惧和对环境的戒备及内心的紧张。
对那些太急于求利或急于求功的人们来说,他们有必要学会一份“心灵上的舒展”。这种心灵上的舒展就是让自己能把一切看平淡些、看轻松些,不要期望得太高,不要过分地求全责备。固然,在正常的情形下,我们都应该要求自己上进,要求自己做事要成功、要精确、要胜利、要超然,但是在这一切要求之上,还必须有另一种要求来使它平衡,这要求就是使自己“量力而行”“轻松平淡”。
把富贵看淡,富贵就不足以动心志;把名利看得淡,名利就不足以动心志;把生死看淡,生死就不足以动心志。像这样就可以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2006年刚过,美国CBS电视台名嘴华莱士就宣布,88岁到来之前,他会退出著名电视节目《60分钟》的常规制作。华莱士在宣布退休决定的声明中表示:“当人们问我什么时候退休的时候,我常常回答说:‘等我两腿一伸的时候就退休了。’但是随着我88岁的生日即将到来,很显然,我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耳聪目明。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乘坐长途飞机‘南征北战’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富有吸引力了。”
华莱士说,退休是出于他本人的意愿,电视台从来没有催促过他,而他也会继续“待在同一栋楼的一间舒适的办公室里——就在我待了43年的办公室的旁边……”“只要CBS需要,我将随时愿意承担客串记者和主持人的工作”。
华莱士主持节目以语言犀利著称,曾19次荣获格莱美奖,世界上许多领袖人物都接受过他的采访。CBS电视台新闻主席萧恩·麦克曼勒斯赞扬华莱士是广播新闻界的巨人,他说:“在过去60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华莱士完美地体现了善良、坚强和公正的新闻精神。”
有句话说:“身居高官享受厚禄的人,要保持几分山林雅趣,来缓和一下过分热衷名利的激进思想。”老子曾说:始终保持丰盈的状态,不若停止它;不停地磨砺锋芒,欲使之尖锐,却难保其锋永久锐利;满屋的金银珠宝,很难永远地守护住它;人富贵了就会产生骄奢淫逸的心理,反而容易犯错误。功成名遂则应隐退,此乃天理。它提醒人们功成名就、官位显赫后,人事会停滞,人心会倦怠,业绩也不会进展,此时应立即辞去高位,退而赋闲,即“退一步海阔天空”。否则,说不定会因芝麻小事而被问罪,遭到晚节不保的厄运。
汉高祖剖符行封时,因张良一直随从献策,特予厚待,让他自择齐地三万户。张良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他曾说:“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张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
张良“欲从赤松子游”,追求山林雅趣;华莱士晚年功成身退,均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