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做好自身定位,迈出选择的第一步
- 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世界
- 端木自在
- 3949字
- 2021-04-15 10:55:26
人生中,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找不到发挥的舞台,把自己当成了垃圾随地乱扔,荒废了自己的才能。因此,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定位,明白生存之道。给自己定位要做到高点定位与低点起步相结合,不要让浮躁的心态毁了对定位的把握,用做人做事的方式定位正面的社会形象。
选择之前要先给自己定位
一生中,我们要做很多大大小小的选择,可是选择的出发点是什么呢?是对自己的定位。你要认识自己,知道什么适合自己,自己期待着怎样的结果,然后才去作选择,量身定做的选择才最适合自己。当然这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不仅要在反馈基础上做好自我动态调节,也要借助别人对自己的中肯意见。
有两件学林逸闻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有关著名史学家方国瑜的。他小时除刻苦攻读学堂课程外,还利用节假日跟从和德谦先生专攻诗词。他钦佩李白、羡慕苏轼,企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名诗人。但一晃六七年,却始终未能写出一首像样的诗词。1923年,他赴京求学,临行时和德谦先生诵《玉阮亭》“诗有别才非先学也,诗有别趣非先理也”之句以赠,指出他生性质朴,缺乏“才”“趣”,不能成为诗人,但如能勉力,“学理”可就,将能成为一个学人。方国瑜铭记导师之言,到京后,师从名家,几载治史,就小有成就,后来著成《广韵声汇》和《困学斋杂著五种》两本书。从此他立定志向,终生服务于中国史学研究。
著名史学家姜亮夫也有类似的经历。1926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当时他极想成为“诗人”,把自己在成都高等师范读书时所写的400多首诗词整理出来,去请教梁启超先生。不料梁启超毫不客气地指出他囿于“理性”而无才华,不适宜于文艺创作。姜亮夫回到寝室用一根火柴将“小集子”化成灰烬。诗人之梦醒了,从此他埋头攻读中国历史、语言学、楚辞学、民俗学等,取得一系列成果,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人首先应该给自己一个定位,自己到这个世界上来究竟是干什么的,必须有个十分清晰的描述。离开了这个描述,人就会迷茫,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在一个个十字路口徘徊,作出不恰当的选择,而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研究自己的目的就是要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找到与自己的素质相对应的目标。凭着自己素质上的信号找到这一目标后,作出正确选择,才能攻其一点,攻出成果,由此及彼,不断扩大。
选择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便跑来向人力资源专家咨询。他自己的生活目标是:要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从他的要求来看,这个年轻人的生活动机似乎不全是出自私心而且是完全有价值的。
“那么,你到底想做点什么呢?你自己清楚吗?”专家问。
“我也弄不太清楚,还没有认真考虑过。”年轻人犹豫不决地说,“我只知道我的目标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需要改变。”
“那么你清楚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吗?”专家接着问,“对于你来说,你考虑过什么是最重要的吗?”
“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年轻人回答说。
“如果现在有多种工作让你选择,你知道自己会选择什么吗?你能作出肯定的回答吗?”专家对这个话题穷追不舍。
“我真的说不准。”年轻人困惑地说,“我真的不知道我究竟喜欢做什么样的工作,现在我确实应该好好考虑考虑了。”
“那么,你看看这里吧,”专家认真地说,“你想离开你现在所在的位置,到其他的地方去,这是可以的。但是,在你走之前,你不知道你想去哪里,不知道你喜欢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如果你真的想做点什么,那么,现在你必须拿定主意,除此以外别无他途。”
专家对年轻人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同时对这个年轻人的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这个年轻人对自己所具备的才能认识得一塌糊涂。
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实践,他知道,对任何人来说,前进的动力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他教给年轻人培养信心的技巧,并且鼓励他战胜各种困难。
多年以后,当这位年轻人已经踏上成功征途的时候,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专家给予他的指导和激励。
许多人在生活中之所以一事无成,只能平庸地了此一生,也许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在于他们没有从自身出发作选择,而是像一只没有方向的苍蝇乱撞。在人生的道路上,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到底想做什么之后,成功才会向他招手。盲目选择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世上有多种类型的人,正如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不管人与人如何相似与相近,但本质上都还是完全不同的。因而谁也不可能让别人取代了自己,因为别人眼里的幸福不一定就是你的幸福,适合别人的那种生活方式不一定就是最适合你的那种。究竟哪种生活方式是适合自己的,首先要自己了解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然后自己就应该向那个方向努力。或者金钱,或者时间,或者爱情,或者……
有人以为自己拥有了很多钱,让自己躺在金钱的怀抱里尽情享受,什么也不做,那便是一种幸福;有人以为自己拥有了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便是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幸福。年轻人以为自己能在自己喜爱的事业上拼搏出一番惊人的成就便是一种幸福;老年人以为自己能长时间与自己的儿女生活在一起安享晚年便是一种幸福;中年人认为自己同时拥有金钱与时间便是一种幸福;还有人以为能永远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便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
我们每一天都与生活的质量进行着拼杀,无论你承认与否都是如此。生活有时是很无奈的,当你对生活感到乏味时,就会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因为不快乐。而事实上,快乐不快乐你都得这样活下去,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正常的心里,没人能逃得过去,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活着。于是,把握自己的生命态度,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尽量过得充实快乐,提高一下自己的生活的质量,这才是最为实际的。无论你爱好什么,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就是好的。
总而言之,适合别人的不见得就适合你,你眼中别人的幸福或许于对方而言正是一种苦难也未可知。而你拥有的或许正是别人羡慕的,虽然或许暂时困难重重,但毕竟是暂时的,只要你目标明确并为之努力,幸福或许就在不远的地方招手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活出自己的幸福,哪怕再苦再累也是甜。
选择从找准自己的闪光点开始
为自己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实际上任何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你的发光点,其实就是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为自己所选定的人生坐标。找准了这个坐标,你就能够轻松地选对适合你的路,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在生活中,无论是在择业,还是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了解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并且充分利用它们。这就如同一个射手要想取得十环的好成绩,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枪法,也应该有好的准星一样,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最终使子弹准确无误地射向靶心,一枪中的。
正当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衰退的时候,里根在堪萨斯州一个公众游泳池做救生员。他经济拮据,无方向感,一事无成,不知所措。
有一天,当地的一位名人爱斯杜拿到那里游泳,与里根闲谈起来,这位先生一向是以乐观自信著称的。
“经济衰退的情况不会是永恒的。有志向上的年轻人应该懂得把握好这个时机,在这段时间内学习创业的窍门;当经济开始复苏,机会的大门便会打开,而这些懂得把握时机的年轻人便会成为国家未来的主人翁。”爱斯杜拿对里根说。
里根那个时候最关注的是一个月后是否会失业,根本就没有兴趣去聆听这些“过分乐观”的话语。
“年轻人,你喜欢在未来的数十年做些什么工作?”爱斯杜拿没有在意里根那无奈的表情,继续追问。
“先生……我没有想过。”年轻的里根惭愧地说。
“没有想过现在就要好好地想一想。”这位善良的长者丝毫不肯放松。里根本来想告诉爱斯杜拿他的志愿是当演员,但他没有这个胆子。于是,他说:“我希望做一个电台的体育评述员。”爱斯杜拿接下来的一番话,对里根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你要相信自己——只要你肯做,你就会做到。每一个人都可以有美好的将来——只要他肯敲门、肯尝试、肯努力!”
就是因为这句话,堪萨斯州的洛维汝公园少了一个救生员,而美国多了一位伟大的总统——由穷救生员到三流演员到加州州长再到美国总统,里根终于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日本著名学者本村久一曾经在他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说:“天才人物指的是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毅力、勤奋、入迷和忘我的出发点实际上在于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自然会入迷,入了迷自然会勤奋、有毅力,最终达到忘我。因此,我特别想说的是,天才就是强烈兴趣和顽强入迷。”的确,一个人无论是干什么工作或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是有了兴趣,他就能发挥自己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在认识自我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对于挖掘我们自己的“金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当然,有时候,兴趣并不能代表一切,一个人的“发光点”不是简单的爱好所能决定的,要真正认识自己,还必须了解自己的性格,因为性格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影响深远。某些特定性格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某些特定的工作;而某些特定的工作也需要一定性格特征的人来从事。例如,以理智去衡量一切并支配其行动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某项理论的研究工作;而那些情绪波动较大,情感色彩较为浓重的人,就不大适合于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否则对理论研究的严肃性和严密性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又比如,交往性的工作或管理工作比较适合于性格活泼好动、敏感、喜欢交际的人去从事;难度较大的工作则适合于精力旺盛、具有直率热情性格的人去从事;等等。当然,性格对人生坐标的影响也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往往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智力水平,包括社交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去综合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
总之,选择需要量身定做,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自己的“闪光点”时,才能全面、客观和公正地评价自我,才能少走弯路,多一点成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