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世界观教育
- 学生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 魏茂峰 陈玙编著
- 3552字
- 2021-05-28 16:04:33
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按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着,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生物科学所研究的是生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
学习生物学知识,可以发展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生命观。同时,也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和研究生物学,学生才能避免走弯路。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科学世界观教育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是当前每一位高中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之一。
(1)挖掘教育素材 进行有效的科学世界观教育,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异常丰富,几乎涉及生物科学所有分支学科的内容,既有宏观领域的生态学,又有微观领域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还有揭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遗传学等,这些内容不但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生命的本质是物质的、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等等。在教学中要适时地、适当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以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生命观。
①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作为世界的组成部分的生物界也是如此。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物质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产生、发展阶段。教师要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生物的结构基础”的教学,有意识地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虽然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与无机界中的化合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有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但它们的化学组成与无机界中的化合物很相似,也都是由无机的 C、H、O、N、P 等元素构成,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这充分说明了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②使学生形成普遍联系的观点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万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界也不例外,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形成普遍联系的观点。
明确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例如,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各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的,在结构方面,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等膜相连,并且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三者之间的膜可以相互转化;在功能方面,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彼此联系,共同完成胰岛素等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可见,细胞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整体。
明确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例如,在讲解“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时,就不能把根、茎、叶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分割开来讲,而应该使学生明了:根、茎、叶等器官作为整个植物的部分,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绿色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养料的主要器官是根,水分及溶解在其中的矿质养料通过导管自根向茎、叶等部位进行运输,供茎、叶利用;而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又可以由筛管向茎、根等部位运输,被这几部分利用。
再如,讲解“动物的新陈代谢”时,要使学生明白:高等动物的新陈代谢,包括消化、呼吸、排泄等各种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统一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人体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再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部分,供各部分营养,营养物质在身体各部分转化时所必需的氧气,又是由呼吸系统自外界摄取的,而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等,又通过循环、泌尿、呼吸系统的共同作用排出体外,这几大系统的功能主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得到互相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明确生物体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的渗透,可通过“生物与环境”一章的教学说明。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生物离不开环境,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由环境所提供,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二氧化碳、水及矿质养料主要都来自周围环境;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如阳光、温度、水分等的限制,如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明显受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生物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也必然会形成适应一定环境的特性和结构,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它们的叶特化成刺,这样可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的茎含有叶绿体并且很肥大,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储存大量的水分,这是仙人掌对沙漠缺水环境的适应。
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环境,例如,柳杉等植物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从而能够净化空气;又如,人类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开垦和放牧,造成森林面积锐减、草场急剧退化等。此外,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也存在着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共生、竞争、捕食等,这些关系的说明,可通过“生态系统”等知识的讲解进行。总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③使学生形成变化发展的观点 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学习生物学,就应该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和研究生物和生物界。
就生物个体而言,以动物为例,无论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多细胞动物,都有一个产生、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始终在进行自我更新,一旦生命结束了,这种更新也就停止了。
就生物界而言,则存在着从生命起源到生物进化的发展过程,其总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观点可结合“细胞增殖”、“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进化”等章节教材的教学进行渗透。
例如,细胞分化就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只有经过细胞分化,多细胞生物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具有复杂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新个体。
再如,动物的消化方式,也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随后出现的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则兼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方式,而最晚出现的高等多细胞动物如人则具有最为进化的消化方式,即完全的细胞外消化。可见,动物越低等,其消化方式越原始,所能消化的食物的种类越单一,数量越少,反之,动物越高等,其消化方式越进化,所能消化的食物的种类越复杂、数量越多。
④使学生建立起对立统一的观点 自然界的现象都包含有内在的矛盾,矛盾的对立面既斗争又统一,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生物体的个体发育和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都是遵循这一规律的。
就生物个体而言,从新个体产生到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无不充满着对立的矛盾和斗争,如生物的新陈代谢,它所包含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构成生物体中的最基本的矛盾。生物通过同化作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又通过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并释放能量,这两方面作用的交替发生,不断实现生物体的自我更新。没有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就没有物质基础。反之,没有异化作用,则同化作用就缺少必需的中间产物和能量,正是在这种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之中,生物体才能正常地生长和发育。这在“绪论”、“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章节教学内容中可充分说明。
就生物界而言,生物的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在生物的进化过程当中,无不充满着矛盾,也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推动着生物界的发展,例如,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等。
(2)注意教育方法
①忌生硬说教 必须使科学世界观教育的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切不可使两者分离,否则就成了生硬的“穿靴戴帽”,学生不但受不到教育,反而会反感教师的说教,时间久了,还会失去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②忌阐述错误观点 要防止错误观点对学生的影响,例如在讲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必须明确所有生物的各种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均是由生物本身具有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所决定的,而非超自然的作用所为。再如,在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就必须明确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生物自身目的的实现。当然,在防止错误观点对学生的影响的同时,还要防止轻易否定那些目前尚未研究清楚而实际存在的真理。例如,过去普遍认为鸟类的祖先是始祖鸟,如果我们坚持过去的观点,由此否定鸟类还有别的祖先,那无疑是错误的,因为近年发掘的“孔子鸟”,其生存年代要比始祖鸟久远。
③忌时断时续 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它应该贯穿在学科教学的始终。如果科学世界观教育在教学中缺乏连贯性,而是时断时续,在该教育的地方没有及时进行教育,这样的话,生物学科教学就起不到它应该起的教育作用,学生也受不到应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