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童桐,阿湛 之十一

童桐在这里,过上了孤岛一般的生活。日子一天一天的重复,却清净简单。

早上五点左右,漂亮的大公鸡就对着太阳叫个不停。洁欣与童桐睡在一张床上。床不大,她们相互挤着。洁欣对声音很敏感,及时醒来。童桐嗜睡,没有人叫她,她就能一直睡。

童桐,童桐。起来了,我们问去山上收集一些食物。政府分下来的东西,要省着用的。

童桐睁开眼睛,看见洁欣黑而平静的眼眸,身后事黎明前的蓝色天光。又闭上眼睛,微微缓和,起床。

天边燃起醉人的云霞,映照山中早晨的清凛空气与迷蒙的薄雾。洁欣随手捡起地上的树枝挽起头发,身后背着顷筐。在前面带路,小心地避开可能的坑坑洼洼。童桐看着她坚韧的背影,兀自感慨。

太阳升起,投下一束一束金黄粗大的光束。山中渐渐苏醒,可以看见升起的袅袅炊烟。有时是农人粗砺的歌声。

童桐,昨夜下雨,我们去看看林子里有没有菌子。若是有,那么今天就是有口福了。呵。洁欣指指半山腰的森林,转身走去。

森林中,参天古木遮挡外界的所有事物。声音,光线,还有人的生死。

以一种敞开但冷眼旁观的姿态静静矗立。地上一层厚厚的苔藓。蘑菇长了满地。洁欣在古书下找到了肥嫩的白色菌子,用小刀割下,装进顷筐。偶尔一声鸟叫。河流行进时浪潮一般的声音。童桐学着洁欣,俯身劳作。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扑通,扑通,仿佛从遥远的地心传来,被人遗忘而不属于这个世界。一呼一吸之间,她逐渐遗忘了一些事情。而有些事情却渐渐被记起。如果她的记忆将会出现偏差,那么她希望,不要忘记阿湛。

如此熟悉的寂静与落寞。声音似海浪,旧事如天远。她记起来,小时候她曾在黑夜中来到这里,和深巷一起,看到了狼群。

据说动物有预料灾难的能力。动物们脚踏实地,依然可以收到来自大地的讯息。如今地震,怕是没有狼了吧。只有这些植物,扎根于此,离开不得,默默地承受所有风雨。

正思量,她却于草丛中窥见一双属于黑夜的幽幽眼睛。

童桐,童桐,我们走吧。洁欣唤她。

她再次望向那里,与它对视,像是要表达某种惺惺相惜之意。而后转身离开。

洁欣,童桐,你们回来啦。她们两人回来时,新萝正烧火做饭。她的小女儿为她掸去鬓上的灰尘。洁欣和童桐卸下顷筐。洁欣高兴地说,今天我们去森林里采集菌子,收获颇丰,可以收着吃好几顿了。

新萝与童月做好了饭,敲响门口的挂着的古钟。先有一群孩子欢快地跑来,拉着新萝的衣袂道,萝姨快开饭。

新萝笑笑,支起几张桌子,盛上稀饭,端上几大盘菌子。香气蒸腾。这样的饭菜虽不丰盛,但皆是用心所做,吃起来心中颇为踏实。孩子们吃完饭,就到教室里面学习。接着老人,妇女来,后来是干活的男人。在厨房里忙碌的几人就着剩下的饭菜吃了。说说笑笑。童桐在这里充满了希望。地震带来的不是惊惧与争吵,而是团结。

童桐,冬草子校长给你安排了课程。这下孩子们就可以有新老师了。洁欣为那么多的孩子们高兴,兴奋地说个不停。

童桐,黑板上的那首《水调歌头》是我昨天写上去的。你去讲给孩子们听,和孩子们熟悉熟悉。

好。

童桐没有给别人讲课的经历,也不曾被别人请教过问题。洁欣带她来教室,向孩子们介绍她。

童桐在黑板上的一角,写下自己的名字。她的字从来写不好看。小时候趴在桌子上写字,歪歪扭扭。但笔画执拗认真。阳光照进她的琥珀色眼睛,折射幽幽光芒。她清清嗓子,说,我们今天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这事苏轼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当时苏轼在外地做官,中秋到了,便十分想念家人。苏轼喝了一点酒,有些醉了,就写下了这首词。

那么,我现在来唱一下这首词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文人写词,也许就是为了歌唱。深奥的术语,生涩的词汇,许多人可能不懂。她望着孩子们逐渐热络起来的眼神,窗外是无限的婆娑树影。她想,但是如果被人唱出来,音调中所包含的感情,被传达出来的情谊,就连目不识丁的人,也可以有所领悟。

童桐觉得,雅信、天地、生命的最初,终于又向她敞开了怀抱。

贫穷、孤独、落魄、失望,都阻挡不了新希望的点燃。要活下去。天地这样法,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有了这信念,就如同半捆干柴霹雳啪啦地燃起生生世世永不熄灭的火焰。人如何逃脱命运,如何抵御注定的孤立无援。她小的时候,郁郁寡欢,眼中总有淡淡的哀伤。这种气质一直伴随着她三十年之久。她犹豫、怀疑,与这个世界始终保持一种淡淡的疏离感。这一刻,她终于相信,人有贯穿始终的信念,那就是活下去。

下课的时候,童桐走出教室。今天天气很是晴朗。她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懒洋洋地不想动弹,并且时常觉得困。对着阳光睡觉,黑暗仿佛被镀上一层血红。洁欣走过来,在她的身边坐下,眼神飘向湛蓝高远的天空。

洁欣从未对任何人说起过她的故事。一个巨大的黑洞在她的心中窝藏太久。

回忆遥远,该如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