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

一 有利于增强郑州作为增长极的辐射功能

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 Perrour)提出“增长极”的概念,他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在增长点或增长极,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扩散,对整个区域的经济产生影响。增长极一般是一个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它存在两种运动形式,即极化和扩散效应。极化效应使经济活动或要素向极核集聚,从而导致外围地区因资源要素匮乏而相对落后,但当中心地区的聚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规模经济效益下降,使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外围地区回流,产生扩散效应,从而带动外围地区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两者的均衡协调发展。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第204~210页。

增长极理论揭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规律。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先将资本、人口、技术等生产要素聚集到中心区域,形成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规模经济效益,然后推动产业和经济活动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扩散,以解决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思路也是如此。从国家发展战略看,先将资源配置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等到东部地区形成比较成熟的增长极以后,逐步增强其扩散效应,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从地区发展战略看,全国各地都在逐步培育自己的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地区发展。从河南来看,河南在全国区域经济大格局中的地位仍不够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为核心增长极的郑州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还不够强大。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强大的增长极并发挥出扩散效应呢?按照增长极的理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适当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二要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三要具备足够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郑州想要打造成辐射河南乃至中西部地区的核心增长极,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郑州大都市区,通过郑州与周边地区的融合发展,扩大资金、技术、人才、机器设备、熟练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的供给,不断吸引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形成更大的生产规模,产生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从而发挥出大都市区的经济发展能力向周边渗透和扩散的功能,实现地区快速发展。

二 有利于解决郑州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性问题

区域分工的形成与演进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源泉。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会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区域分工理论认为,区域分工使各地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条件得到充分利用,产生规模和聚集经济效益,形成范围经济,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增加区域经济福利。然而,由于区域间的合作与竞争并存,经济活动产生的后果可能不由单个区域考虑或承担,而是对其他区域造成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这就是外部性问题。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第269~277页。就正的外部性来说,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在分工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的空间经济活动产生的乘数效应,促进生产要素的区际自由流动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就负的外部性来说,存在区域间利益最大化目标不一致,或者区域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导致区域整体经济低效率,比如河流上游区域的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给下游区域增加环境成本。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外部性导致区域整体经济的低效率。要解决区域内的外部性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这样就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体。从郑州来看,郑州作为河南省会,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经济实力、城市规模还是发展潜力,其溢出效应不断显现,给周边地区带来了诸多正的外部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外部不经济问题。例如,郑州西北部仍有不少高污染企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影响了荥阳等地区;过度的水土资源及空间开发相关河流的生态资源造成破坏;资源过于集中于城镇地区而挤占了农村发展的资源,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均衡。要解决这些外部性问题,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建设郑州大都市区,对郑州及周边地区统一进行规划和利用,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并加强协作,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黄河两岸联合开发,使区域内的分工更加符合整体利益,有利于实现郑州与周边地区及城乡之间的协同发展,从而加速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使资源配置在空间上更加优化而有效率。

三 有利于促进郑州及周边城市实现精明增长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实现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并随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效果叠加而日益突出,反过来又使城市变得越来越脆弱。美国学者萨杰维拉(L. Suazervilla)认为,城市发展犹如生物体有生命周期一样,也会经历启动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Luis Suazervilla, L. Urban growth and manufacturing 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Mexico borderlands: A conceptual pramework and an empirical.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1985,(3).根据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城市在其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在发展早期,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可以通过提高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水平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此时,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规模扩张成为主要关注对象,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由于没有达到临界点而没有受到重视。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这些限制性因素产生的问题逐渐突显并开始制约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就可能从发展成熟期转向衰退期。李彦军:《精明增长与城市发展:基于城市生命周期的视角》,《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68~73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郊区化和城市无序蔓延现象就是很好的例证。

与我国大多数城市一样,过去三十多年来,郑州也经历了粗放式的快速增长,城市发展也由生长期逐步迈向成熟期,但同时发展矛盾也日益凸显: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而耕地资源极其短缺,城市过度扩张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新区开发建设迅猛而浪费严重,外延式增长突出而内部空间结构失衡等等。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宅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的产生和蔓延,给郑州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延缓郑州的城市发展出现衰退,就要考虑新的发展模式,确定合理的城市增长边界,实现合理有序的开发。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确定合理的开发边界并不是要限制城市的发展,其实质是转化城市发展的限制因素,促进城市向精明增长方式转型。建设郑州大都市区,就是要合理设置郑州作为中心城市的成长边界,引导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致力于创建紧凑节约的城市发展模式,以避免“摊大饼”式的城市空间蔓延,从而实现郑州及周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城市发展衰退,延长城市生命周期。

四 有利于加快郑州及周边地区的空间一体化进程

城市发展的规律是城市形态呈大城市化、城市区域化、城市网络化演进的趋势,特别是沿交通干线向外发展,呈现“点轴开发”特点。点轴开发理论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的建立,连接地区的人流和物流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形成了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按照点轴开发理论者的思路,首先要选择若干资源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要干线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进行重点开发。根据各发展轴和增长极的经济发展资源要素状况,集中力量优先开发若干等级较高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逐步推广发展其他等级较低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第377~37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开发基本上是按照点轴开发的战略模式逐步展开的,郑州的发展也不例外。目前,郑州已经形成米字形高铁网,东西南北的干线公路交会于此,新郑国际机场开通多条航线直通国际国内的主要城市。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等周边城市和城镇的快速通道网络基本形成。另外,郑州还是国内通信邮政枢纽之一,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为郑州打通东西南北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可以说,郑州依托交通、动力供应、通信、水源供应、物流等区位优势逐步实现了生产要素在“点”上的集聚,辐射郑州周边城市和城镇的多个“发展轴”也正在形成。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建成郑州大都市区,将能够根据各个点的实际资源和区位优劣等状况,确定出若干重点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如中心城镇、区)并规划好其发展的功能和方向,从而加速郑州及周边地区的空间一体化进程,实现郑州地区的生产力布局优化,通过发展轴和中心城镇的发展,带动郑州及周边地区乃至中原地区朝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