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依托IT平台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并举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运行机制层面,需要正确处理城市治理与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这三者的关系。在厦门的城市治理体系中,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与社会治理的支撑架构,已具雏形。从其实践中,可以得出几点经验。

第一,城市治理不等同于政府治理。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政府主导的体制。从发展趋势来看,越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城市,除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主体的角色越会呈现多样性,其数量也会越多,从而也越需要除政府治理之外的市场治理机制与社会治理机制来予以协调和支撑其运行。与这一趋势相适应的,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府需要越来越多地学会与其他社会主体互动合作,通过政府体制外的其他机制来倒逼政府体制内部的官僚化、低效率和局限性的改善,进而推动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

第二,市场治理要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其前提条件必须是市场的专业化分工达到较高的水平。那些专业化分工程度越高的市场领域,市场治理越规范;反之,专业化分工程度越低的市场领域,市场治理越弱化。在相对成熟的市场治理体系中,政府依法规范和调节各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确保整个市场治理体系的透明、公平和公正;而市场的专业化分工,则由有较强活力的市场主体来推进实现。前段时间媒体热议的政府发美甲师资格证书一事,就是一个政府在市场治理中越俎代庖的典型例子。在厦门,像美容美发、建筑业等一批行业协会和商会在推动市场治理专业化发展方面,已经担当了重任。

第三,社会治理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中之重的环节。城市治理落到基层,必须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建立有效的连接。每一个人,都分布在大大小小的“社会”群体之中。过去,“乡村”“单位”,都曾经是连接人们的主要社会载体。在我国特有的人文传统之下,现代城市中的社区,有望成为连接人与人的新的重要社会载体。厦门社会治理创新的亮点,较集中于城乡社区治理领域。经过两年多实践,厦门首创了社区治理中“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理念和“一核多元”模式,不少基层社区通过坚持党政主导和充分发动社区居民踊跃参与自治的工作方法,取得了群众参与、群众获益、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

第四,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治理机制,打通政府治理、市场治理与社会治理三者的交叉地带。厦门在全国最早对整个城市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了通盘考虑,改变了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的情况,最早成体系地建成了城市级的政务云,形成了政府各部门网络、数据、业务与服务互联互通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架构。发达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为厦门开展跨部门和跨领域的城市治理业务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例如,规划建设领域的“多规合一”、市场监管领域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社区治理领域的“网格化”、民生服务领域的“i厦门”平台、开放应用领域的智慧健康和智慧交通等重大应用举措,有效地推进了厦门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