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利用矛盾

“告诉祖逖、周处将军,可以招降林邑残余,但是一旦招降之后,夷帅以上全部就地斩首,所有土人全部监禁,等候我灭了林邑再说!所有阵亡的尸体,尽量收殓,实在不行就地掩埋,不能暴露在露天之下。”司马季听了祖逖派来的信使,挠了挠脑袋,好像忘了什么东西,然后回头看着随军书吏。

唐沈顺着司马季的目光看过去,轻声咳嗽了一下提醒道,“这条就不要记录了,只需要记下攻克横山的时间,以及日南郡百姓无不怀念我大晋。”

嗯!司马季满意的点点头,对着一路而来的信使安抚道,“现在就回去复命吧。战斗停止之后,先修整三天,这边也是如此,三天之后两位将军和本王合兵一处,继续南下。”

大战刚过,修整是必要的,就算刚刚还有将校禀报,有军士被鬼魂缠身,阴煞附体,寝食难安,睡觉的时间都在做噩梦。完美的挑战了燕王殿下脑中根深蒂固的无神论认知。

大战刚刚过去,尸山血海恶心的不恶心的都才冲击人的忍耐力,司马季没有苛责,不过军人群体应该是最不应该相信鬼神之论的人,这可以以后进行再教育。事后才做噩梦,那上战场的时候怎么手下留情,让敌人把你砍了?

最不要脸的就是,竟然还真有两个校尉过来一本正经的汇报,要不是唐沈反应的快,看出来司马季的脸色比树叶都绿,撵走了两人,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留下休息时间,也是为了让大军抓紧时间把自己调整好,尤其是个人卫生问题。趁着这段时间,燕王也在上奏疏,介绍此次南征的情况,包括了横山关之战,以及消灭林邑的动向。

两天之后,周处率领的交州军和祖逖的南征军,扫荡残余之后,便和司马季汇合。两军合在一起,损失了上万人,这个数字很高,不过强攻横山关,这个数字并不是不可接受。

“象林反叛已经超过百年,此次战事乃是大功一件。然而,本王觉得这不是一个林邑的问题,此地时叛时降,不下重手实难根治。不要说这里,就算是交州,二征夫人的事情也要引以为戒!”司马季端着一杯水看着众将,大营已经没酒了,都用来给伤兵清理伤口。

不要说是众将,就算是底层士兵也以为,此次南征在攻克林邑国都之后,就剩下掰着手指头等着班师回朝,这不行,至少司马季认为远远不够。

但现在的问题他需要让大军理解自己的决定,就好像亚历山大东征到了印度,自己觉得还能打,但手下将领已经不干了。现在必须要凝聚军心。

在胡骑问题上,司马季可以用钱收买,反正燕王府的库房有的是。但面对十万大军,他就有点买不起了,所以必须从中高层将校上想想办法。

大军汇合之后,司马季便开始酝酿一个合适的理由,大义是不缺乏的,南征永绝后患继续向南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过除了大义,利益也不能放弃。

“周处将军,陆机正在进攻林邑国都!”司马季没有来由的说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本将和陆氏兄弟是旧识!”虽然不知道司马季为何有此一问,周处还是一五一十的介绍起来了相视经过,不知道面色平淡如水的司马季,其实已经听了第二遍了。

“蜀地和江南的家族,仕途上颇为不顺,这点周处将军应该知道吧。本王也不愿相瞒,北方士族对两地的士族有些瞧不起!”司马季沉吟片刻开口道,“这点本王也没有办法,然而这种轻视对我大晋是不利的,仕途上的上升,无非就是文武两道,所以将军早已经进阶为三品,陆氏兄弟名门天下,陆机却还是一个祭酒,满洛阳都是的祭酒。”

“此次南征对吴蜀旧地的士族而言,是一个机会。”司马季直接甩饵拉拢,咱不谈民族大义,不谈为国为民,吴蜀旧地的士族要是等待个几十年,南北矛盾消弭,就当燕王没说,虽说南征还是会继续。

原来是魏国旧地的士族当然被承认的高门,吴蜀旧地的士族,对位跟北方的寒门差不多。司马季的话已经说的够明白了,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就看吴蜀旧地的士族,是不是想要继续安逸的当着七八品的小官,还是拉近南北双方的差距。

这已经是司马季能做的极限,周处一听也知道这是一件好事,直接跪下带着感激之色道,“吴蜀旧地之家族,一定会感谢殿下的。”

周处对朝廷的忠心当然是没的说的,但是为国和为家能合为一处,谁会拒绝呢?一般的士族不会这么高尚,能有一个好机会,他们肯定会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不管是什么东西,有没有毒,先咬一口再说。

“既然如此,交州军和南征军混编,祖逖将军和周处将军各带一部,随本王继续南下。本王欢迎任何吴蜀旧地的大才,帮助完成这次南征。”司马季以水代酒道,“大军已经无酒,等到了林邑王宫,看看范逸有没有存货吧。”

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就算是灭了林邑此次南征还是要继续,一个林邑是不足以让南方士族积累太大功劳的,那就要扩大战事,灭掉的国家还要增加,占领的土地还要扩大。

留下一万军队交给九真郡守,让这些军队留下来照顾伤兵,司马季带着合并一处的大军再次南下,在此之前,周处已经开始给江南士族写信,周家在江南有大威望,虽然不如陆氏,却是少有的武将家族,周处之父周鲂,就曾经诈降击败曹休。

曹真和曹休还活着的时候,司马氏是很老实的,周鲂以此立业,在吴国很有威望。

“宗室问题不大,用战功诱惑吴蜀士族也算成功,怎么对付洛阳的那些士族呢?”骑在马上的司马季苦思冥想,好像抓到了一点脉络,粮食!河运在晋朝已经出现了,不少隋唐大运河的干渠,汉魏已经挖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