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国留学趋势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美国本科留学

文/师严倪翀

2013-2014申请季的美国本科留学申请已尘埃落定,众多名校的录取率也纷纷创新低:耶鲁大学只录取了6.3%的申请者,新生录取率较去年下降了0.4%,而斯坦福大学的录取率则已经下降到5%。这些让人吃惊的数字意味着90%多尝试这些学校的申请者都不可能拿到录取通知书。但与此同时,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大学的招生负责人也承认,大多数被他们拒绝的学生其实和被录取的学生一样优秀。我们也许会对招生官传递此信息的目的持批判态度,但毋庸置疑的是,连年增长的申请人数和稳定不变的录取名额确实已经让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也让招生官变得更加挑剔。更让人担忧的是,《纽约时报》在不久前指出,越来越多的申请者面对先前已经降低的录取率,采用“广撒网”的策略来提高自己的成功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得每个学校的申请人数突然间增多,从而导致录取率进一步下降。

面对这个情况,广大中国申请者和家长在思考应对方式之前必须要了解造成录取率下降的原因。首先,决定美国大学录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年学校拟录取的学生人数。虽然大多数学校在提前申请和常规申请结束后发放的录取通知书数目会略多于最终来报道的学生数量(每年都会有小部分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最后决定不到该校就读,因此学校需要稍稍多发放一些通知书以防止最后报道人数少于预期招生人数),但每年大学规定的接受人数(即班级大小)变化不会太大。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和普林斯顿四所名校为例,他们的班级大小从2011年(2011级)开始基本都处于下降或停止增长中(图1)。

图1.2009-2014年美国四所名校班级大小

而另一个决定美国大学录取率的因素——申请人数却在这几年不断增加。我们还是先看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和普林斯顿这四所名校。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四所学校中耶鲁申请入读2014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2013-2014申请年)的申请人数大幅增加,而其他三所的申请人数总体变化不是太大,但是总申请人数依然很多,竞争十分激烈。加州伯克利分校今年的申请难度也大幅增加,全球共有73771名学生申请了该校,其中只有12795人被录取。17.3%的录取率也比20122013年的录取率下降了3.5个百分点,比2011-2013年的录取率更是下降了9.3个百分点。短短两年间,变化如此之大,不得不让人感慨形势的严峻。于是,在班级人数变化不大,但申请人数激增的背景下,美国大学的录取率自然也就越来越低了。

图2.2009-2013年美国四所名校申请人数

让人担忧的是,申请人数增多和录取率下降这个大趋势在今后的几年间恐怕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一方面,无论是来自美国本土的申请者还是国际申请者这几年一直在不断增加。拿中国申请者为例,在出国潮的推动下,2013-2014申请年,申请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40万,其中美国本科申请人数已经突破20万大关。人数的增长和越来越多优秀学生的出现难免会让申请水涨船高,在录取人数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入名校的难度也不断增大。顶尖名校的资源又有限,每年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招生少则招几个人,多的也就几十人乃至上百个人。尽管如此,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高校似乎从来不觉得申请人数增长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相反,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做招生宣传,期望吸引更多海外申请者招到更优秀的学生。在美国国内,招生宣传一直是大学们扩大影响力和提高申请人数必不可少的一步,而每年的申请人数也是大学在排行榜上排名的一项重要指标。最后,随着Common Application系统被517所学校接受,申请者们只需要轻轻一点就可以增加一所学校的申请,完成申请也不过就是多提交几篇短文和几十美元的申请费。然而,即使是最优秀的申请者,在做每一个申请时都会感到十分紧张。越来越难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拿到录取的心态导致所有的申请者都自然地选择申请更多的学校来“提高”自己的成功几率,同时也希望在某种程度上给自己带来一些安全感。这个被《纽约时报》称为“广撒网”的策略似乎在申请者中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就连美国本土的学生也动不动就申请个10来所学校。越是担忧就申请地越多,申请地越多,竞争就越激烈录取率也就越低——在“广撒网”策略的推动下,美本申请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且短期内不太可能有改善。

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申请者难免会感到焦虑,不知该如何在申请者背景同质化的情况下提升自己的实力找到自己的优势。其实,在严峻的形势背后我们还是能够找到美本录取的规律,在挑剔的录取标准背后也还是能够揣测出招生官看重的素质。而对申请者来说,掌握了分数和软实力与申请的关系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始自己的留学规划。

从2013-2014年上海前途美本申请录取数据来看,标准化成绩和录取院校排名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也就意味着标准化成绩依然非常重要,而且广大申请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了解不同分数段和学校排名段的相对竞争力,从而定位自己想要达到的标准化成绩和理想学校。

首先,从SAT这个角度来看(图3),我们发现对于目标是1-20名的同学来说,SAT2200以上(包括2300+)的分数会比2100+和2000+的分数更有竞争力。对于目标是前30的同学,2200分以上的成绩才是比较保险的分数。如果SAT分数是位于2100-2200区间,普遍来讲,录取前30的可能性会大幅下降。如果SAT低于2100分,那么录取Top30的机会相比就会大幅降低甚至到只有一成左右。对于想要录取前70的同学,基本上需要有1700分以上的SAT成绩。当然了,鉴于有一小部分的前70学校不硬性要求学生提交SAT成绩,因此没有SAT成绩的学生仍有一定进入前70学校的可能性。

图3.2013-2014数据分析——SAT与大学排名的关系

其次,总体来看,托福越高被录取的概率也会相对增加。当然,我们也发现托福在不同排名段的学校中的重要性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前20的学校,托福110+的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会比105+的学生的可能性高很多。对于排名在21-30名这个区间段的学校来说,托福105分以上的学生和托福110分以上的学生在录取这些学校的可能性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如果你的托福成绩低于105,那么录取前30将会变得更困难一些。

图4.2013-2014数据分析——托福与大学排名的关系

以上分析虽然解释了SAT、托福分别与最终申请结果的关系,但是把SAT和托福综合考虑又会是什么样的一副图景呢?对于那些想申请前30学校的学生来说,拥有SAT2100的成绩在录取前30方面会比SAT2000分当然会有更大的成功概率。然而对于SAT处于2000+,1900+和1800+这几个分数段的学生来说,托福成绩的好坏比SAT更能影响到你的录取结果,比如,如果你拥有SAT2100分以上的成绩,那么托福可能需要尽量考到105以上,才能够在通往前30的道路上更有竞争力。同样的,对于托福90几分的学生来说,录取前50学校的可能性是随着SAT成绩的上升而增大的。所以,这一类的申请者需要考虑通过提高自己的SAT成绩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图5.2013-2014数据分析——托福&SAT与大学排名的关系

当然,我们都知道美本申请不是“唯分数论”。大学在获得学生在校平均分,标准化考试成绩之后,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活动奖项情况,也会通过essays,面试等途径来了解学生的个性。通常我们会把平均分和成绩以外的所有信息称为“软材料”,透过软材料大学可以知道学生的软实力(soft power),具体而言则包括领导力、热情、投入度、坚韧等品质和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招生官在审核学生材料的时候采用的是整体评估的方式(a holistic approach),即综合学生的学术表现和软实力来决定是否录取该申请者。哥伦比亚大学的招生官就在给学生的录取结果通知书中指出学校会通过学生的“学术成就,社区服务,课外活动,申请短文,读过的书”来评估学生的优势和竞争力。整体评估的方式能够帮助招生官全面地了解一个申请者在过去几年中的表现,学生也得以以立体的形象展现而不会成为一个只会考试的人。

因此,广大申请者可以从成绩入手给自己进行初步定位,通过参加活动并长期坚持来提高自己的软实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文理学院的竞争激烈程度和同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相比还是略微低一些,排名前3的Williams、Amherst、Swarthmore的录取率目前依然维持在10%以上。同学们也可以对文理学院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