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临床手册:临床医生指导丛书
- 肖胜军
- 2327字
- 2020-06-25 22:53:39
第五节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HDN)是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ABO溶血较多见,病情较轻,Rh溶血病少见,病情较重。ABO溶血第一胎即可发病,Rh溶血多在第二胎发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
诊断要点
一、病史 母亲既往有异常妊娠史,如原因不明的流产、死胎、死产、水肿胎儿等,或有输血史。
二、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与溶血程度基本一致
1.黄疸 大多数Rh溶血病患儿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而多数ABO溶血病在第2~3d出现,且黄疸较轻。
2.贫血 程度不一,重症Rh溶血,生后即可有严重贫血或伴有心力衰竭。部分患儿因其抗体持续存在,也可于生后3~6周发生晚期贫血。
3.胎儿水肿 主要发生于血,严重水肿胎儿常为死胎,活产胎儿水肿为全身水肿、苍白、皮肤淤斑、胸水腹水、心力衰竭、肝脾肿大,呼吸窘迫。
4.肝脾肿大 重症患儿肝脾肿大明显,多见于Rh溶血。
5.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多于生后4~7d出现症状,分期及表现详见前一节。
三、辅助检查
1.母子血型检查 检查母子ABO和Rh血型。
2.检查有无溶血 ①溶血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早期新生儿血红蛋白<145g/L,为早期贫血,生后2周血红蛋白<80g/L,为晚期贫血,多见于Rh溶血;②网织红细胞增高>6%; ③血涂片有核红细胞增多>10/100个白细胞;④血清胆红素增高,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3.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即改良Coombs试验:如为阳性,表明红细胞已致敏,为确诊试验,Rh溶血病阳性率高,而ABO溶血病阳性率低。
4.抗体释放试验 Rh和ABO溶血病一般均为阳性,也是确诊实验。
5.游离抗体试验 此项试验有助于估计是否继续溶血或换血后的效果,不是确诊实验。
四、诊断
一是产前诊断:母亲既往有异常妊娠史,如原因不明的流产、死胎、死产、水肿胎儿等,母亲及丈夫进行血型检查,不合者行孕妇血清抗体检测。二是新生儿娩出后黄疸出现早,且进行性加重,有母子血型不合,改良Coombs和抗体释放试验中有一项阳性者即可确诊新生儿溶血病。
五、鉴别诊断 需与生理性黄疸、先天性肾病、新生儿贫血等疾病鉴别。
分型
(1)轻型:以ABO溶血病最常见。轻度溶血,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无明显贫血,易误诊为生理性黄疸;
(2)中型:中度贫血,中~高度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黄疸多出现在24h以内,出现早,上升快,若不治疗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可有肝脾肿大,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增多,晚期贫血等表现;
(3)重型:主要见于Rh溶血病,可有死胎,胎儿水肿,全身水肿、苍白、皮肤瘀斑、胸水腹水、心力衰竭、肝脾肿大,呼吸窘迫。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治疗常于出生后不久死亡。
治疗原则
一、光照疗法 见本章新生儿黄疸
二、药物治疗
1.减少游离未结合胆红素 一般用于生后一周内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白蛋白1g/kg加葡萄糖液10~20ml静脉滴注或输血浆每次25ml/kg,静脉滴注,每日1~2次。在换血前1~2h应输注1次白蛋白。以增加其与未结合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2.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抑制溶血过程,用药为1g/kg,于4~6h静脉滴注,一般用于重症溶血病的早期。
3.肝酶诱导剂 常用苯巴比妥每日5mg/kg分2~3次口服,共4~5d;尼可刹米100mgP(kg·d),分3次口服。
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应用5%碳酸氢钠提高血PH值,以利于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
三、换血疗法
(1)ABO溶血首选AB型血浆和O型红细胞的混合血进行换血,也可选用O型或与子同型血液换血。
(2)Rh溶血选用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婴儿或O型血的血源。
(3)抗凝剂每100ml血加肝素3~4mg,换血后可用肝素半量的鱼精蛋白中和。枸橼酸盐保养液可结合游离钙,引起低钙血症,故每换100ml血应缓注10 %葡萄糖酸钙1ml,换血结束时再缓注2~3ml。
(4)换血量和换血速度:换血量150~180ml/kg,总量约400~600ml。每次抽输血量3~5ml/kg。输注速度要均匀,每分钟约10ml。
(5)换血后处理:①继续光疗,重点护理,每4h测心率呼吸,注意黄疸程度及嗜睡、拒食、烦 躁、抽搐、拥抱反射等情况,黄疸减轻即可解除。使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拆线后改为一般护理,继续母乳喂养。②血常规每1~3d检测1次,胆红素每天1次。出院后每2周复查1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直至生后2个月。③1次换血后,血清胆红素可再次上升,此时可按指征考虑再次换血。
大部分Rh溶血病和个别严重的ABO溶血病需要换血治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立即换血:
(1)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大于68μmol/L(4mg/dl),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
(2)生后12h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大于12μmol/L(0.7mg/dl)者。
(3)总胆红素以达到342μmol/L(20mg/dl)者。
(4)不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低,已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者。
(5)早产儿、合并缺氧、酸中毒者或上一胎溶血严重者,应适当放宽指征。
四、其他治疗
预防低血糖、低体温,纠正缺氧、贫血、心衰等。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对于新生儿溶血病治疗的建议:
(1)Rh溶血病:①胎儿期重度受累者出生时有水肿、腹水、贫血、心肺功能不全者,如不及时处理常生后不久死亡。应保持有效的通气、抽腹水、控制心衰,尽快换血(换入浓缩血)。②出生后一旦明确诊断为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可给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按1g/kg,于4~6h内滴入。③出生时一般情况尚正常,但生后很快出现黄疸,应采取措施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主要采用光疗、换血、输注白蛋白治疗,具体方法见前述。④纠正贫血:早期重度贫血者可采用浓缩血液换血;晚期贫血若程度不重者可观察,但当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同时出现心率加快、气急或体重不增等症状时,可少量多次输血,输入的血Rh血型最好没有引起发病的血型抗原。
(2)ABO溶血病:治疗原则同Rh溶血病,重点是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绝大多数患儿经光疗即能达到治疗目的,但少数黄疸出现早、胆红素上升快、血清胆红素达到换血指征者仍需换血治疗。贫血明显者可酌情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