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撤活人的职

作为一个市的一把手,撤活人的职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如果你手下有十多个县长,被你一下子撤掉了八个,这就不是常人所为了。

既然有人这样干了,那这个人肯定来头不小。什么来头?——天不怕地不怕的青年曹操。

是啊,为镇压黄巾起义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怎么也得提拔个市长给干干吧。朝廷这次也确实够意思了一回——因参与镇压黄巾起义有功,曹操被提升为济南国相。

《三国志·武帝纪》载:“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接着,《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王沈《魏书》又载:“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由此看来,济南国又成了曹操仕途上一个重要的政治舞台。济南国当时属青州地盘,官场上下也是乱作一团糟。但既然被任命为济南国相了,曹操就大刀阔斧地行使起自己的职权来。

济南国十余县的高级官员,大多与朝廷官员有些牵连。换句话说,一些朝廷贵戚有不少收受过济南国官员的贿赂。反过来,这些皇亲国戚就成了这些人的保护伞。上下狼狈为奸,这帮县太爷们干起贪赃污秽的事来也就更加肆无忌惮。

这股黑旋风,多年来一直笼罩着整个济南国,让济南国人民惨遭其害。

曹操来了。他在济南国一干就是三年。

一朝天子一朝臣!曹操不当天子也要把手下的臣子换个遍。他先是上奏朝廷,免去其中八县长吏。

曹操找到了“病根”所在!对症下药,加倍剂量,药到病除。真不愧是神医也!用史学家的话说,那就是“郡界肃然”。

为什么免去这八县长吏?

上通朝廷太监,下连地方豪强,长吏鱼肉百姓的现象,可以说是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反复出现,甚至经常出现。因为这些官员大都有后台,朝廷只是把他们以撤职的名义明降(或撤)暗升罢了,没有几个像曹操这样直接干掉他们的。

一上台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去撤,而且一撤就差不多都给撤完了。其实,曹操的“撤县令”工作——绝不是众人思维定式里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曹操的“撤”,绝不会在撤掉这些贪官、庸官、昏官职位时,玩起“狸猫换太子”的把戏,来个明降暗升。

他肯定知道这些上通朝廷太监、下连地方豪强、鱼肉百姓、气焰嚣张的官员是不好招惹的,得罪他们是要遭到集体报复的!可是,他为什么明知山有虎还偏向虎山行呢?

这就是人的问题了!不是事的问题,更不是环境的问题。

环境影响人——这是大家公认的。可是,不管是从家庭环境还是从社会环境来分析,这些环境都丝毫没有影响曹操。

先看家庭环境。曹氏家族历代也有人做高官,有的是拿钱买的,有的是靠关系,也有的是世袭。但曹操却另辟蹊径,他不管父亲如何,只管自己豁出去干。

再看社会环境。从三皇五帝的邦国时代到夏、商、周的王国时代,再从王国时代到秦汉以及以后的帝国时代,中国历史走过了几千年,贪官污吏数不胜数,上有下也有,前有后也有。可中国官场的“遗传因子”,到曹操这儿怎么就基因突变了呢?

曹操确实不是一般的人物,做事肯定也不一般。

这些县令的所作所为,曹操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只是以前没那个权力收拾这些毒害人民的“虫官”而已。现在这些社会的寄生虫们,已经在我曹操手心里攥着了。无论什么后果,我也要把这些人给办了!

曹操对八个县令下了狠招:一律撤职,部分查办。

这么做的后果,他事先也考虑了,而且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这个济南国的国相不干了。

于是,京城太监和济南豪强都被激怒了,纷纷扬言要报复曹操。

谁怕谁?可能谁也不怕谁。怕你,我不会收拾你!怕你,我也不会扬言要报复你。

反正不把这个官场腐败问题和鱼肉百姓问题给整治好,曹操就誓不罢休。我只管济南国的人,其他地方我也没那个权力去管。

曹操的为官行为很洒脱,这也是济南国人民的福气。

历史、人民、艺术,只会记住和保存“个性”,不会铭记“平庸”。曹操撤的那么多县令,早已死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只有这个敢触摸老虎屁股的济南相曹操,穿越时空“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得那么精彩和深刻。

当这些被撤的县令和地方豪强还没来得及报复曹操时,他已经腾出手去干另一件大事了——拆死人的庙!